宋娟
摘要: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在慢慢發生改變,各個行業的發展領域和工作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互聯網+”這一概念首先由于揚在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提出,并且得到了馬化騰的認可。在201 3年被馬化騰在WE大會上提出,然后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第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這表明互聯網的大環境無可避免,各個領域都要隨之而改革發展。本文就以互聯網+環境下的城市廣電媒體經濟增長的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城市廣電媒體經濟增長
一、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城市廣電媒體所擁有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一)城市廣電媒體所擁有的有利條件
1.廣電媒體具有超前思維
國家提出互聯網+的意義在于推動全社會利用互聯網模式進行大眾創業的創業氛圍,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在2014年8月18日,中央通過了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并強調表明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起加強互聯網思維,讓其互補,共同進步。習近平也曾在多次講話中提出互聯網思維問題。這使城市的廣電媒體相繼意識到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廣電媒體也必將會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從而改變以往的工作方式。這使得城市廣播電視媒體對互聯網+大環境的到來有了提前準備,也已經開始了對互聯網+的初步探索,并且取得了定的效果。
2.擁有較為穩定的媒體隊伍
城市廣電媒體擁有著媒體中心和工作部,中央電視臺在2014年就在《晚間新聞》中推出了“據說系列”的報道,成功的首次將互聯網運用到廣電媒體中,對廣電媒體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發展具有啟發引領作用。許多城市廣電媒體對互聯網+模式的到來都有著自己提前的計劃,注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三維特征和運用的培訓。在自身摸索的同時也派人到較高級的廣電媒體去學習取經,如央視,省級的視廳等。同時也邀請了互聯網的專業人士到廣電媒體講課,將專業的互聯網知識教導給媒體工作人員,能夠使廣電媒體更好的將專業知識與互聯網模式相結合,從而更好的適應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大數據時代。在這系列的努力下,很多廣電媒體已經擁有了互聯網+的團隊雛形,這對以后我國廣電媒體在大數據下的轉型發展具有重大基礎意義。
3.具有較高的媒體專業素養。城市廣電媒體的職業道德和市場法規教育抓的較緊,在互聯網新興發展的情況下,國家對其的法律監管也在逐漸完善,互聯網+也要在合法的范圍內進行使用和發展。城市廣電媒體中有屬于自己的監察,測評等系列體系框架,能夠保證互聯網媒體能夠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發展自身,能夠注重保護他人隱私等,讓廣電媒體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健康發展。
(二)城市廣電媒體所具有的不利因素
1.廣電媒體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現在大多廣電媒體中的從業人員分為三批。第批是由各種電臺合并而來,這批從業人員的年齡偏大,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無法為其找到適合的崗位。第二批則是由部隊的轉業人員或者各種關系穿插進電臺的工作人員,這批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不高,能力不強,在廣電媒體對互聯網+的環境下的實際運用也絲毫不懂。第三批人員則是由臺里自己招收的工作者,這批人大多都是大學畢業,年輕,具有較為專業的知識素養,但般都是二本或者三本院校畢業。這批從業人員在進入臺里后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的進行工作,由老人帶領,缺乏創新精神。因此,對于廣電媒體在互聯網+模式下的運營和發展,都需要對其進行零基礎的專業知識的培養。他們在短期內無法滿足互聯網+工作的需求。
2.工作人員身份管理的不明確。城市廣電媒體中的工作人員身份多而雜,所屬性質也不相同。有的工作人員屬于事業性質,有的屬于企業,有的屬于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還有的是臺聘臨時工等。廣電媒體內部管理雖然曾經進行過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導致現在出現“兩本賬”的現狀。些有能力,想評職稱和加薪的工作人員因為人事部門的不認同而喪失機會,從而失去了工作的積極性,有些工作人員則選擇了跳槽。這種身份不明確的管理方式導致了廣電媒體內部管理的混亂,從而造成人才的流失,不利于媒體的自身發展。
3.資金缺乏,阻礙其轉型的發展。在新型的科技,經濟發展的態勢下,城市廣電傳媒的廣告收入的增長開始緩慢下來,其收入的減少導致其設備、工作大樓、銀行貸款和工作人員的工資等各項支出開銷都要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其正常工作的開展。而且,互聯網+作為
種新型的發展環境,廣電媒體在對其發展的同時也要進行前期投資,這不是筆小數目,很多廣電媒體因為資金的缺乏而無法有效的對其開展互聯網+模式。
二、如何在互聯網+的環境下促使廣電媒體經濟的增長
(一)使傳統媒體中的節目與互聯網進行“端口對接”,將臺里的節目通過互聯網展示在各個網絡平臺上,能夠引起網友的訪問,這樣其實擴大了節目的傳播渠道,從而增加節目的播放量,促進媒體收入的增加。
(二)大數據新聞擁有巨大的功能性。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大數據新聞已經到來并且具有巨大的功能性,整體呈現出數據化、個性化和互動化等特點。比如邀請明星進行直播訪談,對各種新聞進行直觀及時的可視化報道,這使新聞能夠更加具有穿透力,更能夠被民眾所接受。同時也進行了可視化閱讀,比起以往的傳統媒體報刊等,互聯網閱讀內容更加豐富和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通過各種動態圖片的使用和語音的講解,更能吸引讀者。
三、結論
雖然城市廣電媒體對互聯網+的理解和運用并不十分深入和熟悉,但我國城市廣電媒體已經做好了迎接互聯網+到來的準備,我相信,在互聯網+大環境下,我國城市廣電媒體能夠有著更好,更快的經濟實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