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果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更加迅速,由此就產生了金融市場的監管問題,但是在分析金融市場發展的同時,不得不詳細的研究其中的監管問題,只有做好金融市場的監管才能有效的促進我國金融市場正常發展。但是金融市場的監管又有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以市場自由監管為方式的市場監管,一種是以官方主導的官方監管方式,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金融模式發展情況下,哪一種方式都不能缺少,只有將兩者有效的結合才能真正實現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本文就從當前這兩種監管模式的相關問題出發,詳細論述兩者的優劣,為我國發展金融市場提供借鑒。 關鍵詞:金融監管官方模式市場模式優劣分析
作為經濟領域重要的部分——金融行業的監管直接關系到市場經濟的穩定與否,從二十世紀開始對于金融市場的監管與否以及如何監管就成了經濟理論探討的重點,在早期階段,基于自由競爭的理論與政府干預理論產生了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兩種理論探討的重點主要是是否應當對金融市場進行監管的問題。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所有理論爭議的焦點已經在于采用何種監管方式進行監管,而且理論學說對于金融監管問題的理論探討方式也從理論分析到實證研究等多種。在以下內容中將根據我國金融監管的具體情況分析兩種監管模式的問題。
一、兩種監管模式的分析
我國當前金融市場的監管也主要是官方監管與市場監管兩種,但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兩種監管模式的運行情況和對我國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是有區別的。
(一)官方監管模式
所謂官方監管模式就是在我國政府金融管理部門的主導下對我國金融行業及金融市場的運作、經營等進行管理和控制,以保證我國金融市場乃至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加穩定。而且在我國近些年的發展中官方監管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其中存在的問題也開始暴露,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銀行的監管不力,在我國當前主要是國有銀行主導者銀行金融業務,但是銀行的業務種類和金融業務的種類比較多,總的來看這些業務種類是容易產生分歧或者利益沖突的,我國政府部門對銀行業的監管存在些漏洞,沒有很好的平衡更重業務的利益;第二,直接監管者的監管力度有限,我國法律授予相關部門對金融市場進行監管,但是這種權力的賦予是存在缺陷的,直接監管者具有資格審查和相關金融業務,但是監督的深度問題沒有進行規定,以至于直接監管者無法有效的對所有問題進行管理;第三,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網絡,金融業務涉及的范圍和內容都比較多,如果按照傳統的監管模式,必定無法有效的對所有的問題進行監管,所以應當建立起完備的監管網絡,利用相關的技術等優勢對金融市場進行監管,但是當前我國在這方面的拮施不夠,監管的方式有限。
(二)市場監管
官方監管是種主動的監管,能夠有效彌補市場管理的不足,但是官方監管存在的問題,我們又不得不進行思考。市場監管主要是通過市場自由調節的作用對金融市場進行管理,這種監管具有自主性、自由性等特征,但是這種監管模式也是存在問題的:第一,市場監管制度不健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時間較短,在二十世紀快速發展的經濟時代,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整體制度還不健全,金融市場也是如此,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 些突發性問題和世界市場普遍存在的弊病都會對我國金融市場造成影響;第二,政府介入市場監管過多,我國直提倡在市場監管模式下發至政府監管,但是我國相關部門直沒有認清楚兩者之間的關系,以至于政府部門過多的介入到市場監管之中,對市場監管造成不利影響。 二、具體建議 在金融市場監管過程中有效的結合官方監管和市場監管是保證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措施,從我國金融監管的整體來看,要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以市場為主、官方為輔
市場提倡自由競爭和自由發展,在市場之中只有實現自由才能讓我國金融行業發揮最大的力量。但是我們在提倡市場的作用同時不能忽視市場監管的問題,市場監管的目的是規范金融行業發展中的不良行為,包括惡性競爭、行業壟斷等,但是也應當看出市場監管的力度是有限的,所以要結合官方的監管,通過管理的監管實現強有力的保障,但是兩種監管模式應當以市場為主、官方為輔。
(二)轉變監管思想
在金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應當給予金融機構較大的運作空間,鼓勵金融創新,減少對金融機構的行政干預,將金融機構的監管交給市場。從對金融機構運作的直接干預中走出來,轉向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監督與規范。
(三)加強人才培養
市場評級人才的匱乏是制約我國構建市場監管體系的瓶頸,也是保障金融市場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國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對于相關人才的培養,逐漸培養適合現代發展的人才。另外,還應當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會計準則制訂機構盡快與監管機構進行合作,改進資產估值和準備金標準,完成 套高質量的與全球接軌的會計準則,同時提高審計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