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益斌)
在知識經濟到來的今天,影響企業經營的環境不僅日益復雜,而且越來越不穩定,市場競爭更是日趨激烈,如何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成為企業最關注的問題。企業內部控制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其貫穿了企業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只要企業存在經營活動和經濟管理,就需要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施內部控制是指企業行政領導和各個管理部門的有關人員,在處理生產經營業務活動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種管理體系,包括為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管理措施。內部控制的重點是嚴格會計管理,設計合理有效的組織機構和職務分工,實施崗位責任分明的標準化業務處理程序。
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重要意義:一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二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三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企業必須從全局考慮,統籌推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提高重大風險管控能力。
從當前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薄弱的現狀來看,相比于控制制度的缺失,更多的則是制度執行中的人為失效,反映出企業與控制相關人員的素質、品行、價值觀與道德觀以及企業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等控制環境方面的基礎缺陷。因此,在制度創新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從優化控制環境入手強化內部控制,這是內部控制理論和實踐的迫切要求,也是內部控制建設的長期任務。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一個不斷提高和優化的過程。企業開始實施內部控制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這就需要企業根據不斷變化地內、外部環境和業務情況,定期對內部控制進行評審和完善,最大可能地消滅內控缺陷,更好地實現內部控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