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王萬濤
(貴州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貴州 貴陽 550081)
檢驗檢疫精準扶貧的現實維度與路徑選擇研究
王志文,王萬濤
(貴州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貴州 貴陽 550081)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貴州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結合現實,努力發揮專業性、技術性優勢,加強與地方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探索全國檢驗檢疫系統扶貧攻堅可信可行、可學可用、可復制可推廣的“貴州經驗”,努力創造全國檢驗檢疫扶貧開發的示范效應。
精準扶貧;檢驗檢疫;路徑
貴州省是國家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有三分之一的縣(市、區)屬于武陵山、烏蒙山和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貧困問題突出,扶貧攻堅任務艱巨。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調研期間專門主持召開涉及武陵山、烏蒙山、滇桂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座談會,并強調指出:目前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必須要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貴州檢驗檢疫局作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設在貴州并授權依法管理貴州全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的行政執法機關,有責任和義務將檢驗檢疫工作與扶貧開發深度融合,加強精準扶貧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指導性和實踐性。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探索檢驗檢疫精準扶貧的路徑,考量精準扶貧的現實維度,既可為全國檢驗檢疫系統精準扶貧提供借鑒和參考,亦可為貴州貧困地區實現小康夢貢獻力量。
(一)精準扶貧的提出
推進精準扶貧,消除貧困人口,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的內在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扶貧開發作為國家“十三五”規劃中的一號工程,作為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重要內容,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最艱巨任務,并從黨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和新要求。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走訪湘西,實地考察當地扶貧工作情況時,首次明確提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鶩遠的目標。”[1]“精準扶貧”提出后,各省市地區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了大量詮釋,做到“精確定位”貧困人群,“準確幫扶”多元籌資,根據自身環境條件,因地制宜,制定出相應政策,以實現精準扶貧效益最大化。精準扶貧的提出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扶貧工作的高度重視,契合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精準扶貧的主要內容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進行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準確分析了當前中國的扶貧發展形勢,強調扶貧要貴在精準,重在精準。現階段,中國正迎來一次歷史性大考,全國上下共計還有約7000多萬人沒有脫貧,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勢必每年要減貧約1400萬人,每月要減貧120萬人,任務繁重而艱巨。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換來了數億中國人的脫貧致富,同時也讓中國的扶貧發展工作日益成熟。現如今中國扶貧事業正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唯有進一步采取更大力度,強化責任機制,從精準上下功夫,做到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六點,才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隨著扶貧攻堅戰線的逐漸深入,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內涵也越發豐富,正確理解和把握精準扶貧要義,對實現全國人口的脫貧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力求在“扶誰的貧、誰去扶貧、用啥扶貧、如何扶貧”四個方面逐一實現精準。
2015年,全省有493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數量排全國第1位,占全國8.77%。全省共有66個貧困縣、190個貧困鄉、9000個貧困村。近年來,隨著“大扶貧”戰略深入推進和“1+10”精準扶貧配套文件深入落實,2015年,全省共減少貧困人口130萬人,減少量排全國第2位,僅次于河南(河南減少135萬)。2015年,全省貧困發生率為14.0%,比2014年降低4.0個百分點,降幅排全國第2位,次于甘肅(甘肅降幅5.3個百分點)。對照國家規定的“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的脫貧目標,貴州脫貧攻堅任務還很艱巨。

表1 貴州省貧困面基本情況
注:1.2011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后,貴州省16個縣劃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增加到66個。2.2010年-2013年,貧困村按老行政區劃統計;2014年,按省民政廳提供的2013年行政區劃,重新識別。3.2010年,貧困人口標準為人均純收入1274元﹤2010年不變價﹥及以下;2011年起,貧困人口標準為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及以下。

表2 2015年貧困發生率22%以上的縣
2015年,貧困發生率20%-22%的縣有10個。其中:黔東南州4個,黔西南州、黔南州各2個,六盤水市、銅仁市各1個。
通過上述數據分析,貴州貧困呈現三個主要特點:一是貧困人口多;二是貧困面大;三是貧困程度深。針對此情況,貴州省出臺了《貴州省大扶貧條例》。條例提出,大扶貧是指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的大扶貧格局,爭取國家和其他省(區、市)支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通過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全力、全面幫助本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增強發展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的活動。條例強調,大扶貧應當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群眾主體的原則。各地區、各行業、各單位應當積極爭取中央國家機關、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中央大型國有企業等定點扶貧部門和單位對本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精準幫扶,促進定點扶貧資源和地方資源相結合,形成扶貧合力。相關單位應當根據定點扶貧部門和單位的行業特點和資源優勢,合理編制定點扶貧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做好定點扶貧部門和單位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幫扶的對接和落實工作。
依據此條例,檢驗檢疫作為技術執法部門,具有技術、政策、涉外等優勢,在支持貧困地區農業發展,助推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出口,實現貧困地區從“輸血”向“造血”轉變等精準扶貧方面大有可為。
一是與任務相匹配。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健全東西部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檢驗檢疫部門作為國家機關,參與扶貧攻堅是必須堅定完成的政治任務。
二是與形勢相適應。李克強總理對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的批示強調,“十三五”時期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期,加大定點扶貧力度至關重要,各相關單位要按照中央部署,再接再厲,主要領導直接抓,創新工作機制,多方籌措資源,選派優秀干部,進一步提高定點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著力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使貧困群眾更好實現自我發展、參與發展、共享發展,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堅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的硬仗。作為在質檢總局派駐地方的直屬檢驗檢疫機構,必須把握好這個形勢,幫助地方打贏這場攻堅戰。
三是與使命相一致。檢驗檢疫部門一直堅持“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工作方針,以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為使命,以促進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為己任,同時,按中央及地方工作部署,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智力支持、技術服務以及信息與政策指導,以工作助脫貧,以助脫貧為工作,不斷將幫扶資金和措施落到貧困人口,不斷提高扶貧實效。
檢驗檢疫部門作為主管全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政府機構之一,并不直接從事農產品的生產和貿易;然而,檢驗檢疫部門可以通過提供技術幫助、開展對外準入談判、提高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等措施,拓展貧困地區農產品出口目標市場、促進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質量和規模,為貧困地區拓展農產品市場,提高貧困人口收入,實現快速、有效脫貧提供支持。
作為質檢總局設在地方的直屬機構,檢驗檢疫部門多年來都將扶貧攻堅工作作為自己的社會責任,將其列為一項重要工作,結合職能職責在地方扶貧攻堅工作中不斷研究,不斷創新,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除按地方黨委政府要求派駐扶貧工作隊、選派第一書記外,檢驗檢疫部門在地方扶貧攻堅工作中的有益探索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與外單位形成合力型
近年來,各地檢驗檢疫部門充分聯系地方商務、農業、扶貧、質監、科技、海關等部門,形成扶貧攻堅工作的強大合力。以貴州檢驗檢疫局為例,2015年9月25日,該局與貴州省扶貧辦簽署了《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備忘錄》,貴州檢驗檢疫局優先支持項目縣創建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在質量安全體系建立、農產品標準與規范、品牌建設、質量認證、檢測技術培訓等方面為項目區提供幫扶,省扶貧辦列出專項資金用以鼓勵地方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共同提升地方產品品牌知名度,同時在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有機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檢驗檢測等方面加強合作,高效利用整體扶貧項目資金,發揮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在扶貧項目投資總體建設中的“鯰魚效應”,促進地方特色生態農業發展,推進產業扶貧機制創新。
(二)助推特色產業升級型
中西部等貧困地區大都有其特色的產業集群,但因多種原因導致其發展不好、品牌不強,各地檢驗檢疫部門充分發揮其技術、職能等優勢,以助推地方特色產業升級來幫扶當地群眾實現脫貧。以寧夏同心縣為例,該縣作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自然條件、生態環境比較惡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緩慢,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比較艱苦,是國務院1983年確定的重點貧困縣之一。檢驗檢疫局可以充分發揮其職能,貫徹落實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民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民族地區擴大農產品出口的指導意見》要求,與地方政府簽署《關于落實脫貧攻堅任務支持民族地區特色產品擴大出口合作備忘錄》,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做大做強高端枸杞、優勢中藥材和清真牛羊肉產業,促進同心縣外貿發展和特色產品擴大出口,共同實施精準扶貧。
(三)切實發揮職能職責型
檢驗檢疫部門在技術、政策、涉外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多地檢驗檢疫局將這些優勢放大,不斷發揮其職能職責,助推所在地方扶貧攻堅工作。以海南檢驗檢疫局為例,該局聯合民委、農業、商務等部門,提出區域農業產業規劃布局指導意見,制定出口種苗花卉、水果、畜禽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考核等規范,建成全國最大的出口白菊基地、最大的金錢樹連片種植區和全國花卉鮮切葉、全國熱帶蘭花示范基地。與出口種植企業建立“一對一”聯系制度,保障出口源頭質量安全;自主研發“花卉切花分級操作臺”等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指導企業改進生產工藝;爭取地方政府提供貸款貼息或資金扶持,推動企業開展ISO9001、GAP等認證及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已培育東方神馬菊花、樂東佛羅金錢樹等多個創匯品牌。通關實行檢驗檢疫通關一體化便利措施,幫助企業節約通關成本近30%。2015年以來,該局通過積極幫扶,白沙、樂東等多個少數民族聚集市縣農產品出口實現零的突破,其中樂東金錢樹年產值達4.8億,解決1萬多農民工回鄉就業。
(四)發揮品牌效應型
通過多次實地調研,貴州檢驗檢疫局找到了扶貧開發的結合點——創建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為此,貴州檢驗檢疫局與省扶貧辦簽署了全國首份《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與外資扶貧開發合作備忘錄》。備忘錄明確了形成合力、精準扶貧、聯合驗收、創新機制四項合作舉措,共同探索貧困片區生態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打造精準扶貧的政府職能合力。示范區的鳳岡鋅硒茶品牌在2014年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被評為“全國最具發展力品牌”,品牌價值6.83億元。項目區的“赤水金釵”在2006年3月獲得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大方天麻”身價與貴州茅臺酒齊名,“織金竹蓀”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品種之一。項目區這些具有優勢特色的產業在示范區創建后其品牌價值將不可估量,農業產業化再加上品牌的產業附加值,將有效保證連片特困地區農戶持續增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攻堅拔寨”就是決戰決勝,就是最后的時期。檢驗檢疫部門充分認識到扶貧開發是當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重大發展任務、重大民生任務和重大行動部署,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打贏打好扶貧開發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在這場攻堅戰中,如何加強檢驗檢疫供給,有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找準“靶心”是加強地方脫貧攻堅工作有效供給的關鍵。一是深入貧困地區開展調研。通過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深入貧困地區開展調研,掌握地區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農業發展基本情況,科學分析地區各類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找準地區特色農產品或引進其他具備發展潛力的農產品作為脫貧致富的“金鑰匙”。二是提供個性化服務。聯合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并實施地區農產品中長期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針對不同農產品特點,實施分類指導,著力推動精準扶貧從政府“配餐”向群眾“點菜”轉變,幫扶具備出口條件的農產品率先出口,帶動地區農產品產業轉型升級。
第二,推動農產品擴大出口是加強地方脫貧攻堅工作有效供給的重要途徑。一是積極培育出口企業。通過標準化培訓、技術指導等方式,幫扶企業通過ISO系列標準認證,建立了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推動企業開展出口業務。二是加強技術支持。充分利用檢驗檢疫實驗室優勢,為貧困地區農產品提供農藥和重金屬殘留等安全衛生項目檢測,確保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三是用好政策紅利。積極推進生態原產地和國家地理標志認定工作,提升農產品國際認可度、優先采購清單、綠色通道、減免所得稅等方面競爭優勢。四是控制貿易風險。加強國外標準收集,及時為企業提供咨詢和服務,定期開展檢驗檢疫法律法規、國外技術標準等專題培訓,幫助企業有效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降低出口成本和貿易風險。
第三,提升社會效益是加強地方脫貧攻堅工作有效供給的最終目標。一是帶動地區農產品產業升級。通過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層次,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實現地區農產品轉型升級,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帶動地區就業和群眾增收。二是推動地區其他產業發展,積極打造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提升農產品影響力。通過示范區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提質增效,擴大農產品出口,形成示范效應,帶動其他產業走出國門。三是構建區域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充分利用地區農產品優勢,打造生態旅游產業,帶動區域工業、交通、教育等領域全面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
[1]新華網.習近平赴湘西調研扶貧攻堅[EB/OL].( 2013-11-03) [2016-05-20].http: / /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 /2013-11 /03 /c-117984238- 8.htm.
[2]王萬濤. 扶貧攻堅 檢驗檢疫大有可為——貴州檢驗檢疫局助力地方扶貧開發工作紀實[N].中國國門時報,2016-01-10(20).
[責任編輯 劉曉華]
Research on Dimension and Path Selec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mplemented by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ystem
WANG Zhi-wen, WANG Wan-tao
(Guizhou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Guiyang 550081, Guizhou, China)
According to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proposed by Xi Jinping, Guizhou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can use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dvantages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 local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Guizhou" which can be convincing, available, learned, copied and promoted in the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system for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reate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for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implemented by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in China.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path
2016-10-19
國家質檢總局政策研究資助課題:“如何在地方扶貧攻堅工作中加強檢驗檢疫供給研究”(項目編號:DZJWH-2016-0013)階段性成果。
王志文(1972-),男,河北豐寧人,貴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王萬濤(1982-),男,貴州織金人,貴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公室工作人員。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R185
A
1673-6133(2016)06-0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