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激
(貴州師范大學 圖書館,貴州 貴陽 550001)
貴州高校圖書館建設的問題研究
——以貴陽地區高校為例
劉 激
(貴州師范大學 圖書館,貴州 貴陽 550001)
當前貴州省會各高校都高度重視圖書館的建設,圖書館事業發展總體態勢良好,但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進一步推進貴州省省會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一是要加強各高校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二是要強化特色資源的建設;三是要協調人力、物力、財力,優化圖書館的資源分布及其服務的軟硬件建設。
貴州省會;高校;圖書館
高校圖書館是人類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基礎性設施,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來,貴陽地區各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得到各高校黨委、行政的高度重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總體態勢良好。同時,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貴陽地區各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也還存在不少問題,面臨著各種挑戰和困難,需要正視和解決。
貴陽地區目前有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陽中醫學院、貴州師范學院、貴州財經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陽學院、貴州理工學院、貴州商學院十所本科院校與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貴陽護理職業學院等十余所高職高專學校。其中本科高校圖書館具體情況如下表:

學校名稱建館時間館舍面積館藏文獻特色資源職工隊伍閱覽座位服務方式貴州大學1902年設立藏書樓約9萬平方米紙質藏書310萬冊,電子圖書191萬冊貴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庫80人3000席左右開架借閱貴州師范大學1941年6.76萬平方米紙質文獻245.9萬冊,電子圖書155萬余冊貴州省地方志全文數據庫,基礎心理學系列數據庫,貴州省文史資料選輯數據庫80人舊館1906席,新館暫未統計開架借閱貴州醫科大學1938年約3.8萬平方米紙質文獻119.3萬冊,電子圖書43萬冊貴陽醫學院教學成果、科研成果數據庫,貴醫研究生論文數據庫33人4000余普通座位、251席PC座位、300席研討室座位開架借閱貴陽中醫學院1965年1.21萬平方米紙質文獻52萬余冊,電子圖書41萬冊苗醫文化數據庫,貴州道地藥材數據庫,中醫五行說數據庫,大學生素質拓展平臺22人1500余席開架借閱貴州師范學院1978年約1.95萬平方米紙質書刊92.4萬冊,電子圖書138.6萬冊貴州教育教育史資源特色書庫,中國山地民族文獻資源庫31人2700余席開架借閱貴州財經大學1978年6萬余平方米紙質藏書160余萬冊,電子圖書近百萬冊貴州哲社獲獎成果庫,貴州財院學位論文庫,貴州省情文獻片名庫,貴州財院教師科研成果目錄庫,貴州財院學報庫55人7000余席開架借閱貴州民族大學1951年2個校區共6萬余平方米紙質文獻131.5萬冊,電子圖書103萬冊民族網站導航,民族文化圖片資料,民族文獻信息資料,民族文化音像資料,師生論文庫55人2000席左右開架借閱貴陽學院2004年2.17萬平方米紙質圖書約97萬冊,電子圖書177萬冊貴陽文化特色數據庫39人2200席開架借閱
至于高職高專學校圖書館,它們在館舍面積,閱覽座位、服務方式上與本科高校差別不大,但具體到館藏文獻、職工隊伍等方面則普遍比本科高校規模小,特色資源建設也相對滯后。例如: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舍面積6293平方米,閱覽座位共1100席,比貴州理工學院規模還要大,不過,全館紙質館藏僅有30萬冊,不及貴州大學的十分之一,也不及貴州師范大學的八分之一。
從貴陽地區市各高校圖書館建設現狀來看,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各高校圖書館間資源共建共享不足,普遍存在重復建設的現象,資源浪費嚴重。從省直高校圖書館的自我介紹來看,他們當下都在做圖書館間資源共建共享的工作。如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就在其簡介中介紹:“本館重視文獻資源共享,開展科技文獻共享平臺建設,輻射社會提供服務。”[1]貴州大學圖書館也介紹說他們“除提供文獻流通閱覽、電子閱覽等常規服務外,還開展國內外館際互借、參考咨詢、科技查新、文獻檢索教學等服務,在為本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同時,也為兄弟院校和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2]。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方面的工作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舉步維艱。各館之間,圖書館與地方之間資源共建、互通、共享通道銜接還不順暢。“以地方志類地方文獻為例,各校圖書館都在積極收藏并加以數字化,而貴州師范大學的全省地數據庫建設已接近尾聲;再有,各校圖書館都擠出經費到地方出版社搜集本土出版的圖書,并將其納入特色庫。這就造成了資源建設的重復。由于沒有形成共建的合作,共享就成為停留在口號上”[3]。
其二,各圖書館間的同質化現象明顯,特色資源建設亟待加強。當今時代,文化在日漸深入的全球化的浪潮中雖然會體現出世界性、會通性的一面,但是毫無疑問,民族國家抑或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又會讓文化具有地域性、差異性特征。鑒于此,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就有其可能性、必要性與緊迫性。當前,貴陽地區各高校圖書館立足于學校自身的辦學積累,結合優勢學科,在特色資源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貴州民族大學和貴州財經大學,早在2011年9月份以前各自自主建成了“民族文化圖片資料”和“貴州省情文獻片名庫”等五個特色資源數據庫。不過,這些成績的取得,并沒有解決貴陽地區各高校圖書館在特色資源建設方面面臨的問題:一是各圖書館在特色資源建設上各個學校發展很不平衡。相比較走在前列的貴州民族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而言,貴州理工學院等院校直到2016年5月間還尚未開展特色資源館藏的建設。二是特色資源建設基礎薄弱。大多數院校圖書館的紙本資源積累均在100萬冊以下,“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文獻儲備量有不少是在近年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指標中‘生均占有圖書’要求下突擊建設的結果”[3]16,從而使圖書館籌建特色資源庫的工作因故而放緩。三是圖書館之間橫向互動不夠。幾十年來,各高校搞圖書館建設好像是自己在忙自己的事,大家都在埋頭苦干,但就是很少與其他院校互動互通。各高校圖書館間缺乏有效溝通機制,從而不能對有限的特色資源進行整合。
其三,圖書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近年來,隨著貴州省經濟水平的迅速提升,貴陽地區各高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也得到了較快的增長。2000年,貴州大學(統計數據包括貴州工業大學)、貴州師范大學、貴州醫科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民族大學文獻總量只有449.2萬冊,僅僅過了不到十六年,這五所高校圖書館的藏書不計算電子版文獻在內,紙質版文獻就高達966.7萬冊,數量翻了一番還有余。然而,即使圖書資源總量在快速增長,各高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分布還是極為不均。例如:在紙質文獻方面,貴州大學高達310萬冊,排名最末的貴陽中醫學院不到53萬冊,兩校之間存書數量相差竟達6倍有余。在電子文獻方面,首尾也呈兩極分化態勢,差異頗大。排名前兩位的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分別是191萬冊和155萬冊,最后兩位是貴州醫科大學、貴陽中醫學院分別只有43萬冊和41萬冊。另外,就單個圖書館來說,其自身收存的電子文獻與紙質文獻相比,在數量上也明顯不足。貴州醫科大學圖書館共有紙質文獻119.3萬冊,而電子圖書僅僅收存43萬冊,不到紙質文獻數量的一半。
其四,圖書館提供的閱覽座位有待進一步優化。毋庸置疑,近年來,各高校圖書館的閱覽座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諸如貴州師范大學等高校圖書館主體部分搬遷到花溪大學城以后,條件更是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最有說服力的事例是2000年以前,貴州財經大學圖書館只有閱覽座位736個,現在供讀者自主選擇使用的在大學城校區閱覽座位達5000余席,鹿沖關校區閱覽座位也有2000余席,總共7000余席,大幅增長了十倍以上。但如貴州大學這些高校圖書館,它們的閱覽座位與其場館建設相比還有差距。從2000年到2016年一共16年,貴州大學圖書館館舍面積從1.89萬平方米增加到約9萬平方米,然其閱覽座位僅從2069席增加到3000席左右,顯然大大落后于館舍面積的增長速度,這意味著新增館舍接待閱讀者的能力沒有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也可以看到,貴州醫科大學圖書館館舍不到貴州大學的一半,其閱覽座位卻是它的1.5倍,這些都說明在貴陽地區各高校中,還有一些學校的圖書館需要進一步加強閱覽座位的優化,以使館舍等設施的建設與閱覽座位的安排相互和諧。
為有效解決貴陽地區各高校圖書館建設中面臨的問題,筆者建議應做如下方面工作:
其一,切實加強相關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的工作。當今,隨著社會信息化步伐的不斷躍遷邁進,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不僅在理念上已經深入人心,在實踐上也成了圖書館建設的必然趨勢。圖書館作為搜集、收存和整理各種圖書資料文獻以供人閱覽、學習、參考的專門性機構,在推動整個社會文化資源共建共享上更是處于重要的地位。因此,貴陽地區各高校圖書館也應把資源共建共享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已經完成的工作的基礎上,以改革的精神切實去破除體制層面的阻礙,做到既顧“小家”,考慮必要的經濟效益,也更顧“大家”,“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4],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圖書館文化資源的生產力,在保證社會效益優先的前提條件下,促使自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協調發展。
其二,進一步強化特色資源的建設。貴州地處西南腹地,不僅發展歷史悠久,而且由于大山大水的阻隔,許多原生態文化受現代化擾動較小,因而保存良好。同時,從當前狀況來看,貴州省高校綜合實力在全國高校中雖然不是很突出,但是某些特色學科方面也有著自身的優勢。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為各高校圖書館進行特色資源建設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和現實土壤。為此,高校圖書館應緊密聯系自己所在地域、學校特色資源,充分開展前期調研,認真做好特色資源庫的建設規劃,在經費、技術和服務隊伍上構建完善的特色資源建設保障體系;同時,加強建設過程的細節管理,重視特色資源的社會利用特別是資源共享,使相關特色資源能建成、建好、用好。
其三,協調人力、物力、財力,優化相關圖書館資源分布及其服務軟硬件建設。一是立足省情、校情、館情,有意識地在人、財、物方面予以傾斜,一方面大力加強圖書館相關文獻資料的搜集、購買與收存,使圖書館藏書的絕對數量在較短時間內得到顯著增加;另一方面著力做好諸如增加圖書館閱覽座席的工作,不搞“一陣風”,而是常抓不懈,從而充分發揮圖書館服務讀者的功能與作用。二是各高校圖書館要切實加強聯系,互通有無。做到圖書館相關軟硬件資源雖然各館自己所有,但相互之間可以通過協商、協議等相互利用。三是進一步加強相關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建設。這既可以使圖書館所有的建設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防止因一時頭腦發熱而出現“拍腦袋”決定與“瞎指揮”,這也能有助于建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最終促使貴陽地區各高校圖書館能良性運行、和諧發展。
[1]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簡介[EB/OL].(2015-01-01)[2016-11-02].http://lib.gznu.edu.cn/GAIKUANG/JIANJIE.htm.
[2]貴州大學圖書館本館概況[EB/OL].(上網時間查不到)[2016-10-25]http://lib.gzu.edu.cn/s/51/t/371/p/1/c/1290/list.htm.
[3]楊允仙.貴州高校圖書館特色庫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北京: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17.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責任編輯 劉曉華]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Measurements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in Provincial Capital of Guizhou
LIU Ji
(Department of Library,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Guizhou, China)
At present, every university in provincial capital of Guizhou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therefore, which leads to a good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librarianship.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i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librarianship in provincial capital of Guizhou,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such as enhancing the cooperation in library resources, reinfor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eatured resources, reasonably organizing the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optimizing the library resources distribution and servic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struction.
provincial ca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library
2016-09-12
劉 激(1966-),女,四川彭州人,貴州師范大學館員。主要研究方向:地方文獻管理及資料分析。
G258.22
A
1673-6133(2016)06-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