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艷萍
(貴州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4)
新媒體時代高校微信公眾號應用現狀
——基于2015年中國青年報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視角
史艷萍
(貴州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4)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媒介的不斷發展,高校紛紛創建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適應社會的發展。2014年11月10日開始,中國青年報微信平臺每周推出一期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該排行榜引起了高校的普遍重視。基于2015年排行榜每一期前十位構建數據庫后進行分析,闡述了微信公眾平臺對于高校的重要意義。
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分析;引領作用
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大有與傳統媒體抗衡之勢。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新媒體(New 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1]
2011年1月,微信開始正式應用,2015年11月10日,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公布:截止2015年9月30日,微信用戶數量突破6.5億,微信是目前全球下載量和用戶量最多的通信軟件。 根據北京師范大學劉一奔的論證——微信具有部分新媒體的特點和屬性[2],即微信亦是新媒體渠道的一種。從媒介的角度來講,它是一種多對多的傳播方式,微信的流行,可以讓一個小小的信息瞬間達到千萬的轉發率,這種傳播速度是傳統媒體所不能比的,是非常驚人的。
2012年8月,騰訊公司推出微信公眾平臺(wechat public platform),這是一個可以進行信息發布、個人用戶收聽訂閱的平臺模式,具有門檻低、自由度大、互動性強的特點。正是基于這樣的特點,微信公眾平臺自推出后,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關注和積極應用,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突破1000萬。
高校也緊跟科技發展的潮流,2012年8月,華中科技大學第一個試水微信公眾號,隨后其他高校也紛紛創建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一所大學傳遞信息、凝聚感情的主要渠道,其影響力不容小覷,其有以下功能:
第一,信息功能。該功能的主要形式是學校發布,學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學校各種信息,包括社團活動、講座信息、招聘信息等。
第二,服務功能。該功能主要是根據學生的需求,輸入關鍵詞查看相關內容。主要體現在學習信息和生活信息的提供,學習信息包括課表查詢、成績查詢、圖書館信息查詢等;生活信息包括校園各類生活信息。
第三,溝通功能。該功能主要是根據學生需求,輸入關鍵詞查看。各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在溝通功能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表白許愿(樹洞、心愿)、校花校草、笑話、糗事、同學照片搜索等。
第四,娛樂功能。這一功能主要體現在游戲方面。
隨著微信功能的不斷完善,很多高校同時運營著多個微信公眾號,例如:武漢大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就包括武漢大學、武漢大學校會快幫、武大就業、武漢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會、武漢大學社團中心、武漢大學研工部等等。不僅高校在積極努力地運營微信公眾平臺,時下,大學生參與微信公眾號運營早已不是新鮮事了。2016年1月4日,中國青年報發表題為《微信公號背后的大學生自媒體人》的評論文章[3],文中指出,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就該課題進行了調研,來自全國的501位大學生參與了問卷作答,調研結果如下表:

表1 《微信公號背后的大學生自媒體人》部分調研結果
(一)高職排行榜分析
從2014年11月10日開始,中國青年報于每周一推出全國職業院校綜合影響力排行榜。筆者選取2015年共49期排行榜排名前十位的職業院校組成數據庫,并對該數據庫從三個維度進行了如下分析(指標“微信傳播指數WCI”是指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文章的傳播度、覆蓋度及公眾號的成熟度和影響力,以下同):
1.職業院校維度
在2015年職業院校排行榜數據庫中,81所職業院校上榜,共發布2353次,發布文章4839篇,總閱讀量近600萬人次,WCI平均值643。上榜次數在30次以上的學校有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五所職業院校共計上榜次數174次,占到總量的36%;發布909次,占總發布次數的39%;發布文章1231篇,占發布文章總量的25%;五所學校WCI綜合指數平均值為664,大于數據庫平均值643。見表2。

表2 上榜次數在30次以上職業院校明細表
另一個方面,根據一年來各職業學校WCI平均值排名,取前十位得到如下表3:

表3 2015年職業學校WCI綜合指數排名表
(點贊率=總點贊數/ 總閱讀數,以下同)
通過對比上面兩張表,我們發現沖榜前五的學校沒有躋身到WCI排名前十位中,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雖然僅上榜一次,但其憑借原創文章《南通航院‘閱兵’視頻流出,超震撼~》獲得了18000+的閱讀量,并使得該校WCI指數位列榜首。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沖榜學校應該理性回歸,應從服務師生的理念出發,逐步擴大自己學校的影響力。
2.發布期數維度
中國青年報推出的全國職業院校公眾號綜合影響力排行榜,在全國職業院校中引起很大關注。縱觀49期排行榜,WCI綜合指數呈逐漸上升趨勢,最大值為740,平均值為643。見圖1。
3.職業院校所屬地區維度
根據上榜學校所在地區,筆者從這個維度進行了分析,得出江蘇、陜西、廣西、浙江四個省區所在的學校比較活躍,WCI綜合指數排在前五名的省區是河北、新疆、福建、山東、江西。正如前面分析,沖榜較活躍的地區仍未達到WCI排行榜前列。見圖4。
圖1 2015年職業院校WCI綜合指數趨勢圖


表4 2015年各地區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
據上表數據分析,安徽、海南、寧夏、青海、云南、貴州、西藏等7個省區以及直轄市上海,均未上榜。
(二)普通高校排行榜分析
從2014年11月17日開始,中國青年報于每周一推出全國普通高校的微信公眾號綜合影響力排行榜。筆者選取2015年共47期排行榜排名前十位的普通高校組成數據庫,并對該數據庫從三個維度進行了如下分析:
1.普通高校維度
在構建2015年普通高校排行榜的數據庫中,有89所普通高校上榜,共發布2716次,發布文章5480篇,總閱讀量近4000萬人次,WCI平均值917。上榜次數在30次以上的學校有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四所高校,共計上榜次數132次,占總量的28%,發布849次,占總發布次數的31%,發布文章1522篇,占總發布文章數量的28%,WCI綜合指數平均值為937,大于數據庫平均值917。見表5。

表5 上榜次數在30次以上普通高校明細表
另一方面,根據一年來各學校WCI平均值排名,取前十位得到以下數據。見表6。

表6 2015年普通高校WCI綜合指數排名表
與職業院校的排行榜類似,沖榜前四的高校未榮登普通高校WCI綜合指數排行榜前十名,南京醫科大學借助原創文章《行政南遷—五臺,再見!》,述說其行政部門遷到江寧校區,深深道出對五臺校區的不舍。該文的閱讀量高達100000+,并終使得該校位列WCI排行榜第一名。再一次體現了服務用戶,把握用戶的重要性。
2.發布期數維度
縱觀47期排行榜,最大值出現在第45期,WCI綜合指數為1035,最低值為第6期的762,平均值為917,普通高校WCI綜合指數呈逐漸上升趨勢。見圖2。
3.普通高校所屬地區維度
根據上榜學校所在地區,筆者從這個維度進行了分析,位居上海、四川、湖北、北京、浙江五個地區的學校比較活躍,WCI綜合指數排在前五名的地區是云南、廣東、安徽、山西、上海。見表7。
圖2 2015年普通高校WCI綜合指數趨勢圖


表7 2015年各地區普通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
據上表數據分析,海南、內蒙古、寧夏、青海、貴州、西藏、吉林、黑龍江等8個省區,均未能上榜。
(三) 普通高校與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對比分析
根據以上數據,做普通高校與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對比表和圖。見表8和圖3。

表8 2015年普通高校與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對比表
圖3 2015年普通高校與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對比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普通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建設要領先于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官微發布文章的總閱讀量是職業院校的近7倍,普通高校WCI綜合指數是職業院校的近1.5倍。可以得出結論,普通高校在新科技的引領方面比職業院校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更大。
(四)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利與弊
排行榜的推出引起了各高校對此項工作的重視,且設計了WCI綜合指標考核體系,讓各學校公平競技。但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一些學校盲目沖榜,丟失了為師生服務的根本。
(一)提升學校影響力
微信公眾號面世,各高校紛紛注冊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并加強對它的運營與管理。隨著中國青年報每一周推出全國高校微信公眾號排行榜,各高校越來越重視。例如:2015年8月26日,河南師范大學發表標題為《我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不斷攀升》的簡報,稱在2015年8月16日—22日的排行榜,該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以其豐富的資料、生動的內容得到訂閱用戶的充分肯定,影響力位列河南省第一位,在全國普通高校官方微信平臺中位列第十四位。[4]2015年12月1日,宜春職業技術學院發布新聞《我校微信公眾號躍居‘全國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眼》,稱該校公眾號在單周綜合影響力排行中位居第二,這是自2015年3月創建該微信公眾號以來第二次進入全國前十強。[5]
在名校云集的普通高校前十位排行榜數據庫中,麗水學院竟然12次沖榜,這是一所2004年組建的本科院校,2010年通過國家本科教學合格評估,現有師生近14000人。以2015年12月20日~26日排行榜為例,麗水學院官方微信號排名第27位,但它本周發布文章閱讀量是47027,頭條閱讀量是29820。時下,各學校均在通過微信公眾號不斷提升學校的影響力。
(二)促進學校從“數字化校園”到“微信智慧校園”建設
“數字化校園”借助于PC終端,“微信智慧校園”搭建在移動終端,也就是從“.com”到“weixin.”。不可否認,與傳統的PC終端的“.com”相比,移動終端以其便捷性使得微信正在成為一個更具黏合性的平臺。
高校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信息功能、服務功能、溝通功能、娛樂功能。涵蓋了師生的學習、生活。2015年10月21日,騰訊教育發布新聞《從‘.com’到‘weixin.’,騰訊欲用‘智慧校園’布局》,騰訊“智慧校園”高校解決方案有46項功能,側重教務、辦公、校園生活。[6]見圖4。
圖4 騰訊高校智慧校園解決方案示意圖

騰訊“智慧校園”高校解決方案的提出,為各高校從“數字化校園”到“智慧校園”轉變提供了平臺方案。
(三)促進學校各方思想觀念的轉變
微信的快速發展,超過了我們的預期,在高校中,微信帶來的改變不僅僅是一個渠道、一個平臺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對于學校領導來說,要對微信公眾平臺足夠重視,要加強對平臺的建設力度;對于任課老師來講,要做課改,要做“微課程”,要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對于學生來講,除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以外,還可以接觸到微課程的學習,高校微課程的推出,使得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有效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對于教育管理者來說,要學習利用新平臺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教育公平
各高校在師資水平、辦學條件上存在著差異,如何彌補這種差異,如何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如何使有限的資源讓更多的人共享,高校的微信公眾號提供了一個更便利的學習平臺。只需掃碼關注,就可以開始學習,享受教育的便捷化、公開化,任何一個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可以更大有效地促進教育公平。
[1]李懷亮.新媒體[EB/OL].[2016-03-24]http://baike.baidu.com/item/新媒體/6206.
[2]劉一奔. 微信:新媒體還是新媒介?[N].科教新報,2014-05-29(B2).
[3]韓曉宇,等.微信公號背后的大學生自媒體人[N].中國青年報,2016-01-06(8).
[4]河南師范大學.我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影響力不斷攀升[EB/OL] .( 2015-08-26)[2016-10-17]http://wribao.php230.com/author/hnsfdx1923.
[5]葉可.我校微信公眾號躍居”全國職業院校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眼[EBOL].(2015-12-01)[2016-11-17]http://www.ycvc.jx.cn/news/144897350792114138.html.
[6]鄭勇.從”.com”到”weixin.”, 騰訊欲用”智慧校園”布局[EB/OL] .(2015-10-21)[2016-10-17]http://edu.qq.com/a/20151021/021656.htm.
[責任編輯 劉曉華]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eChat Appling into the Public Platform in the New Media Era——Based on Ranking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 University by China Youth Daily in 2015
SHI Yan-ping
(Commercial College of Guizhou, Guiyang 550014, Guizhou, China)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universities have created their own official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November 10th, 2014, China Youth Daily WeChat platform have launched the ranking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universities, which attracts the attention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anking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tabase, and then elaborat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university; ranking analysis; leading role
2015-10-17
史艷萍(1976-),女,山西陽泉人,貴州商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企業信息化管理、教育學。
G206.2; G64
A
1673-6133(2016)06-007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