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科研
(本溪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遼寧 本溪 117022)
大屯河水資源總量年際變化趨勢初步分析
孫科研
(本溪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遼寧 本溪 117022)
經分析大屯河水資源總量的多年變化與降水、地表水的變化相似,對水資源總量的多年變化進行了分析,為確保水資源規劃與管理,實行節約用水,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打下堅實基礎。
水資源總量;大屯河;分析;分布
評價區海城市大屯鎮位于遼東半島中部,太子河流域下游山區與平原的過渡帶,隸屬于遼寧省鞍山市。總面積89.50km2,面積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區域水資源分區面積 km2
大屯河發源于英不落村的三道溝,哈大路以東的所有村落均屬于大屯河流域,流經孟家村金斗鳳凰山后出境,于湯崗子匯入楊柳河,區域內河流全長17.85km,流域面積83.24 km2,實有耕地面積約1846.67hm2,多為旱田,菜田133.33余hm2,糧食產量5201t;另有果樹2900hm2,是南國梨的主要產地。按農業人口2.79萬人計算,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僅0.07hm2,人均占有果樹面積達0.1hm2。
區域蓄水工程有小Ⅱ型水庫4座,坑塘30多座,總庫容145.6萬m3,興利庫容79.5萬m3。小型引水工程1座。水井工程30眼,目前年供水約為150萬m3。
經計算,區域1956~2006年51年多年平均的河川徑流量1500.8萬 m3,山丘區降水入滲補給量573.55萬m3,河川基流量426.4萬m3,平原區降水入滲補給量為192.6萬m3,無降水入滲補給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840.5萬m3,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深為205.6m m,見表2。
區域 51年系列頻率為 20%、50%、75%、95%的水資源總量分別為2628.2、1639.9、1056.4和496.9萬m3,見表3。

表2 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
水資源總量的多年變化幅度逐年有所減小,用最大、最小倍比和變差系數CV來反映,具體見表4。

表3 區域水資源總量頻率計算成果

表4 流域分區水資源總量倍比
從表4看出,水資源總量最大與最小比值總的為7.2,公路東、西部分別為7.6和5.1,和變差系數CV值的變化一致,公路東部變差系數相對較大,說明年際變化也較大,西部年際變化相對較小。

圖1 區域水資源總量逐年過程
從圖1可以看出,水資源總量的年際變化也有著小的豐枯交替和連續幾年大的豐枯變化過程。區域1956~2006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840.5萬m3,最大年份1985年4904.8萬m3,最小年份1980年為751.1萬m3,相差6.5倍。有連續多年偏枯的年份,如:1977~1983,1997~2000年;連續偏豐的年份有1985~1986,1994~1996年,其中1994~1996年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值多48%~83%。
水資源總量的多年變化還可以用不同年代的均值來反應,以 1956~1960、1961~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2000~2006年均值代表20世紀50、60、70、80、90年代以及2000年以后水資源總量狀況,1956~2006年平均值代表多年平均情況,20世紀50與80年代區域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分別為2017和2097.3萬m3,比多年均值偏多9.6%和14.0%,屬于豐水期;20世紀70和90年代全區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分別為1559.5和1760.6萬m3,比多年均值偏少15.3%和4.3%,屬于枯水年代。1956~2006年51年系列,歷經豐、平、枯、豐、枯時期,整體略有衰減趨勢。不同年代水資源總量分布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年代水資源總量分布
4.1 水資源總量深比較
區域水資源總量深度公路西略大,為218.3m m,公路東相對略小,為204.0m m,整個區域水資源總量深205.6m m。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分析數據,當水資源總量深大于150m m時,基本可以保證適當的人類生活,維持原有的生態系統不退化。因此,按上述標準衡量,區域水資源總量深基本可以滿足以上標準。
4.2 人均占有水資源總量分析
區域人均占有水資源總量為660.2m3(見表5)。其中公路西為 604.9m3,公路東 668.7m3,均在500~1000m3之間,都處于重度缺水。

表5 水資源總量占有情況統計
4.3 耕地平均占有水資源總量分析
耕地平均占有水資源總量是指導區域種植結構和種植種類的基礎數據之一。區域平均占有水量為9952.95m3/hm2,但耕地與水資源量分布卻不一致,公路西為4826.23m3/hm2,公路東11670.89m3/hm2,公路東是公路西的2.4倍,見表5。
通過對本區域的水資源總量的變化情況可以得出區域內水資源嚴重短缺,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必須加強水資源規劃與管理,實行節約用水,通過水利工程來進行合理的水資源配置。
[1]張紅武.西藏之水開發利用問題的探討[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1(01).
[2]余彥群,張學軍,張永生.淮河干流蚌埠 ~浮山段河勢變化趨勢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1(01).
[3]王華,陸艷.長江三角洲區域跨界水資源沖突及其解決途徑[J].水利技術監督,2010(04).
T V 211.1
B
1008-1305(2016)05-0056-03
10.3969/j.issn.1008-1305.2016.05.021
2016-02-03
孫科研(1983年—),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