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衛星應用技術已經廣泛服務于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衛星應用產業正逐步與傳統產業相融合,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產業加速融合。
回望過去的一年,科學家們在忙著探索宇宙奧秘、解決人類生命難題、應對地球氣候危機、創造機器智能,不少成果都值得載入史冊。
“長征家族”再添兩名新成員
2016年,中國航天人交出的成績單,格外耀眼:新型火箭首發成功、首個海濱航天發射場建成使用、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多顆衛星發射升空……隨著航天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一個個航天熱詞、一條條航天新聞,“刷爆”眾多網友的“朋友圈”。網友自豪地留言:“中國航天太給力了!”“中國航天讓中華兒女底氣更足、腰桿更硬!”
6月25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萬眾矚目中飛向太空,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首戰告捷,也標志著我國進入太空空間的能力大幅提升。
11月3日,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首飛成功,成為我國起飛質量最大、起飛推力最大、箭體結構最大、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作為中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的里程碑工程,長征五號研制創新難點多、技術跨度大、復雜程度高,代表了我國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填補了我國大推力無毒無污染液體火箭的空白,使我國運載火箭能力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這一重要成就,是我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標志,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型譜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長征七號首飛成功為標志,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與酒泉、太原、西昌3個發射場相比,擁有兩座多射向運載火箭發射塔架的文昌航天發射場,具有緯度低、發射效率高、射向寬、落區安全性好、海運便捷等優勢。至此,我國4個航天發射場形成了沿海內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范圍相結合的發射場格局,中國航天發射場布局開啟新時代。
2016年中秋之夜,西北戈壁大漠月色醉人,長征二號FT2火箭托舉著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飛向太空。
天宮二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的核心任務,主要目的就是為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在軌維修等關鍵技術驗證。
一個多月后,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如約而至,與天宮二號在距離地球393公里高度完美對接。10月19日6時32分,兩名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
393公里!中國載人航天登上新高度,中華民族航天夢站上新起點。
11月18日,遨游太空33天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兩名航天員重返地球家園。
33天!中國載人航天創造了新的太空駐留時間紀錄。
釋放伴隨衛星、在軌接受醫學超聲檢查、首次太空栽培植物……在太空駐留33天間,兩位航天員開展了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包括在軌維修在內的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等數十項工作。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為下一步中國航天員在空間實驗室和未來空間站長期駐留收集了數據、積累了經驗、打下了基礎,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除此之外, “天眼”觀地的高分衛星,“巨眼”觀天的射電望遠鏡(FAST)都在2016年啟用。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衛星應用技術已經廣泛服務于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衛星應用產業正逐步與傳統產業相融合,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產業加速融合。
“在線”的時代
在2016年12月初召開的第九屆TC汽車互聯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指出,這是一個“在線”的時代?;ヂ摼W是基礎設施,數據成了生產資料,而計算則成為了一種公共服務,它們帶來的終極結果就是以三者為基礎的計算經濟。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王堅甚至大膽預言:繼PC、手機之后,汽車將是互聯網的下一個主角。擁有了操作系統的汽車相當于擁有了第二個引擎,這個引擎的動力就是數據,大數據會讓車越來越智能。 “我認為,特斯拉騙了世界上所有人。特斯拉告訴所有人的是它在做電動車,其實它最終的目的是要做在線的車?!?/p>
不過在汽車成為主角之前,AR/VR已經搶先成為新經濟的風口。年初,AR游戲口袋妖怪(PokemonGo)怒刷了一把存在感,以席卷之勢攻陷全球。而到了年末,還有什么比舉著手機滿世界抓口袋妖怪更吸引人的嗎?答案就是滿世界搶紅包!支付寶推出的AR實景紅包讓人們通過線索圖片+定位來領取紅包。看來這個新年大家都要忙著藏紅包、找紅包了。這些都只是AR/VR火爆的一個小縮影。據高盛的相關研究報告,VR/AR領域在過去兩年內一共進行了225筆風險投資交易,投資總額達到35億美元。到2025年VR/AR市場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廠商分別從硬件和軟件內容方面切入其中,想從中分一杯羹,估計AR/VR的熱潮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2016年另一個大熱概念無疑是人工智能,谷歌下屬的“深度思維”(DeepMind)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程序“阿爾法圍棋”(AlphaGo)在圍棋人機大戰中以4:1擊敗了韓國九段棋手、世界冠軍李世石。10月,“深度思維”的研究人員推出了另一個 AI,一個能夠在沒有任何先驗知識的情況下在倫敦地鐵的復雜網絡中導航的系統。這個被稱為可微分神經計算機的復雜的系統結合了記憶力以及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使得 AI 更加接近人類執行的任務,例如推理。AI 還將機器翻譯的正確率提升了大約 60%,幫助物理學家們尋找新的超級材料。
我國已經把機器人作為戰略新興行業重點扶持,資本對機器人產業的投資熱情不斷高漲。目前,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市場最為成熟,卻存在核心零部件需要依賴進口的憂患。由于我國有大量的少年兒童和老年人,這讓助老助殘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擁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但這個市場的問題在于,真正能夠解決痛點的成熟產品并不多,除了掃地機器人,還沒有見到能稱之為“現象級”的爆款產品。特種機器人的客戶大多有政府、軍方背景,跟老百姓關系不大,卻是風投關注的熱點領域。
在基因技術領域,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持續加速。10月28日,成都華西醫院一位肺癌患者成為第一位使用CRISPR-Cas9編輯細胞治療的病人。作為臨床試驗的一部分,研究人員讓通常保持細胞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基因失效,希望經過編輯的細胞能產生針對癌癥的免疫反應。美國和中國在明年都預計使用基于CRISPR-Cas9治療更多癌癥。
同時,一直備受爭議的細胞核移植“三父母”技術在2016年也取得突破。美國一個團隊宣布,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已在4月誕生,手術是在未限制“三父母”技術的墨西哥展開。嬰兒母親帶有萊氏癥候群基因,通常這種基因都會導致孩童早期夭折。手術采用極具爭議的“紡錘核移植”(spindle nuclear transfer)技術,即指將母親卵子中的細胞核移植到捐贈者已移除細胞核的卵子中,讓這顆卵子同時擁有母親的細胞核,也有捐贈者的粒線體 DNA,最后再與父親的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
目前手術嬰兒一切正常。但也有些科學家表示,這樣的結果還是有可能造成嬰兒的基因變異,是否算是真正成功都還有待觀察。不過如此的突破性技術也讓許多帶有罕見疾病基因的父母欣喜若狂,或許未來也能像這位母親一樣,成功誕下擁有自己的基因的健康小孩。
12月,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也發布聲明說,經過審慎評估,該局已正式認可了這項技術。
日新月異的科技正在加速世界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像造物主,一面制造可以媲美人類的機器人,一面又在試圖制造不帶缺陷基因的完美嬰兒。這個世界會更好嗎?
實踐十號
2016年4月6日1時38分,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18日順利返回地球。
北斗系統
6月12日,我國第二十三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的穩健性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量子衛星
2016年8月16日,中國科學家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家的本領在于,可以對量子糾纏進行某種意義的“控制”,比如,超級計算和加密通信。
高分三號
8月10日,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三號衛星成功發射。高分三號能全天候、全天時對全球海域和陸地信息進行監視監測。
科創熱詞
大飛機C919
中國自主制造的大飛機C919目前正在接受批量投產前的系列檢驗。為什么取名C919?C是中國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國商飛COMAC的首字母。第一個9指天長地久,19代表我國首型大型客機最大載客量為190座已有Air Bus和Boeing,C919躋身國際大型客機市場,預示未來ABC三足鼎立。
射電望遠鏡FAST
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投入使用,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坐落于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被譽為中國“天眼”。
神舟十一號
10月17日7點30分28秒,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搭載兩名航天員發射升空,進入太空與天宮二號在高對接軌道交會對接構成組合體,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碳衛星TANSAT
12月22日3時2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TANSAT,簡稱“碳衛星”或“嗅碳衛星”)發射升空。該衛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續在軌穩定運行,將使我國初步形成針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能力。
AR/VR
2016年AR/VR持續火爆,被視為下一個爆發的風口。谷歌、臉書、微軟、蘋果、騰訊等巨頭紛紛大舉切入VR/AR領域,盡管目前的用戶體驗還不那么令人滿意,但并不妨礙業界大咖將AR/VR視為“未來任何行業的基石”。
人工智能
隨著人力成本不斷升高,機器成本降低,機器人在功能技術方面的優勢體現,未來10年機器人會大批量進入企業進入生產和日常生活的時段,在生產制造上從可有可無變成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