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中國水墨畫家武星寬老師的作品,吸取傳統畫法技巧,與自己的創作手法結合,包括色彩、構圖、以及內在的精神象征,作品通過傳統的演變,野性的表現力,更是一種獨有的美的表達。
關鍵詞:感悟神韻;作品賞析
中圖分類號:J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013-01
中國水墨藝術有千余年的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而深刻,可以說中華民族將它最內在的本質、對生命的感悟、對自然精神的心領神會完美地表現在這博大豐厚的水墨藝術傳統之中。中國繪畫藝術技巧,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武漢理工大學學習期間,欣賞到了武星寬老師的書畫作品,并且有幸聽到武老師對其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受益匪淺,其畫法獨特,整體手法大氣磅礴,武老師是蒙古人,高大的蒙古漢子對其藝術作品的描繪,讓我們不僅想到了鐵漢柔情。中國最早的水墨藝術主要是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等。中國山水畫欣賞的絕不止是畫的形式,畫的表象。從這些作品中不難以看出, 這里有對美好的家園回憶,有對理想國度的向往,有廣博山野中生命的呼喚,也許還有超越千年的夢想和冀盼……不同的手法創作出不同的作品,好的藝術作品帶給我們的是靈魂的洗滌,它們是熱烈的,是欣喜的,是寧靜的,是尋思的,給人遐想和啟迪。
中國古典繪畫的一個久遠傳統是通過山水花鳥來表現人,表現人的心境意緒,表現人對自然生命的體會和感動,從而讓人們經由這份體會和感動去領悟宇宙和人生的真諦。從某種意義上說,20 世紀的中國水墨畫史就是一部中國傳統繪畫現代轉型的歷史。而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20世紀的中國畫大師既是中國傳統水墨畫藝術的最后輝煌。20世紀后出現了“實驗水墨”通過不同的手法創作出意想的作品,更是傳達出對生活的向往。
《禪色映丹紅》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線與色塊的結合,高于自然,色彩的處理,設計風格的獨特,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那些熱愛生活、熱愛美、渴望美的人,才會在心理上產生驅動性和緊張性,以滿腔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去追求美,從生活中發現美并強烈地去感受美,從而創作出完美的作品。所以說,對美的欲求是審美活動的源泉和動因。好好發現生活,在生活中尋找打動心靈、讓自己享受其中的事物,其實在生活的許多細節中都能找到獨特的美感。武星寬老師的作品從色彩上我們可以看出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以及對地域文化的宣傳,畫面形式,創作手法獨特,水墨運用軟硬結合,濃重配合,以及暈染手法讓人不僅產生無比開闊的視覺感受。中國古老的文字都是在展現是實物,發展到現在更是抽象的訴說。不同形似的作品展現出來的空間藝術感具有不同的形象。如武星寬繪畫藝術作品《拙枝梵色展紅顏》創作于下午五點,色彩、構圖、線條、塊面等綜合在一起,展現大自然,高于大自然,以及對黃色的處理,帶有宗教的色彩,具有對地域文化宣傳的感受,整體塊面的形成,大氣的手筆,不僅讓我們溶入到藝術家創作的過程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蒼穹嫣紅》創作手法與其設計風格相似,整體的畫面構圖對比,色彩的運用,準備的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追憶的意境,而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蒼野歸真》這幅作品從個人觀點來看畫面簡單,整體的形態表現張力強大,概括性強,畫面構圖獨特,勾勒的虛實結合準確的傳達了大自然的純真景象。《禪風悠悠片片紅 》色彩鮮艷,整體形成對比,上下對比,色彩的對比,冷暖的對比,有彩色系與五彩色系交融在一起,更是手法獨特,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對大自然的膜拜,表現的淋漓盡致。
《禪光斜罩云伴花窯 》這幅作品是牡丹,與傳統的作品也有很大的差別,其手法去掉了宮廷式的題材,野性的表現力,對傳統的畫法的演變,花朵以及葉子的概括抽象,整體的表現依然干凈清爽,整體的構圖空間表現里強,創作手法虛實結合,野牡丹由此綻放野性的魅力。
《禪宗問天》作品色調單純,與傳統的畫風不同,追求的是一種自然忘我的境界,大膽的筆法,概括的歸納,盡顯蒙古人的豪爽性格。
在武老師的眾多作品中不難總結出,豪爽的蒙古人性格創作出來的作品,構圖的風格,自然夸張的表現形式,讓整個畫面活動起來,它們或沉雄、或婉約、或粗獷、或細膩,只有色塊和線條在無聲地流淌,向人們敘說山川的故事,都圍繞著自己個性里面,由此創作出獨具一格的藝術作品,讓我們不得忘懷。
人們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蕭條空寂與靜穆平和。圣者說的“道、理、性”均在山水面前頓捂圓覺,以終成情性。這種以山為樂、以水為知,以空為悟、以遠為覺的精神確立,這種天人合一的憂樂圓融意識,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正是對藝術家作品的欣賞。從此,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了象征意義,中國山水畫欣賞更擁有了新的意義,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就這樣拌隨著藝術的變化,不斷地深化與發展。創作形式不是單一化的,多變的創作手法及創作形式在其作品中充分展現。雖然我國的山水畫藝術歷史悠久,但是世人對中國山水畫欣賞的熱情不減。感謝武老師的作品賦予如此的生命力,讓我們在賞心悅目中認識中國藝術之源遠流長和創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