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潔
摘 要:南昌采茶戲經過長期發展有其獨特的演唱風格和唱腔特色,這是民俗文化和特殊的語言環境等條件下結出的藝術果實。本文通過分析南昌采茶戲的演唱風格和唱腔特色來展開對南昌采茶戲的研究,從這兩個方面挖掘南昌采茶戲的深刻內涵,旨在為促進南昌采茶戲的發展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南昌采茶戲;演唱風格;唱腔特色
中圖分類號:J607;J61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145-02
一、南昌采茶戲的演唱風格
(一)南昌別具一格的語言特色
南昌采茶戲經過了代代傳承之后,在唱法以及歌詞上都體現了南昌本地的特色,有部分采茶戲有效的融合了南昌不同地區的民謠及民間俗語,所以,也使得南昌采茶戲有較為濃厚的鄉村氣息,演唱風格質樸脫俗。地方戲曲的音樂文化和本土的音樂文化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研究南昌采茶戲的演唱風格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南昌當地的語言特點。南昌采茶戲和當地的民風民俗是緊密相關的,其發源地是廣大農村,是提取音樂藝術素材的重要地域。由于傳統的南昌采茶戲源自于農村,使得其基礎演唱風格大多具有鄉土文化的特點。采茶戲一方面凸顯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另一方面娛樂廣大人民群眾,從農村地區傳播開來,經久不衰,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
南昌采茶戲的語言不僅幽默有趣且不失溫文儒雅。通常情況下,采茶戲唱詞具有強烈的暗示性,在聽完之后能夠引發人們的思考,這也是南昌采茶戲的魅力所在。例如:"老鼠掉進尿缸里"主要形容的是雖然死不掉但是也爬不起來;"喉魄像傘把子樣串上串下",形容狼吞虎咽;"脫了鞋子穿草鞋,草鞋也有四條筋,兩腳忙忙不停留",形容辛勤勞作等。南昌采茶戲的這些唱詞都來源于農民的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著當時農民豐富多彩的鄉野生活,生活氣息較為濃厚。在這樣的民俗環境鋪墊之下,形成了南昌采茶戲特有的演唱風格和唱詞。
(二)演唱主題明確、襯詞生動。
采茶戲的唱段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唱詞和曲調,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之后深深扎根于民眾心中,在農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漸生根發芽。在傳統的唱法中南昌采茶戲屬于其言體,其唱詞基本上有長短不一的句子構成,構成的短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屯字句以及十字句,這些也是其演唱風格有別于其他唱腔的主要原因。聲樂藝術主要是通過合理運用襯詞反映人們生活狀態或者是演唱者的心理變化,在任何一種民俗文化和地域環境下亦是如此。經研究發現在南昌采茶戲中襯詞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說明其應用十分的廣泛,也正是因為不同的襯詞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風格。如果能夠靈活的運用襯詞能夠表現不同民族的演唱風格,還能夠反映當地的民俗文化,而且也能夠體現出音樂所具有的線條美,也可以認為其能夠起到對音樂潤色的良好效果,要想使得曲牌較為形象生動,那么就需要合理的運用襯詞,襯詞是音樂戲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情況下,襯詞節奏較為歡快,其作用主要是連接正詞,襯詞通過引用不同動物的的聲音以及鳥類的啼鳴聲來模仿大自然的聲音,有時候襯詞也能夠和某一特定的景物緊緊聯系在一起。所以,選擇合適的襯詞能夠使聽者感覺更接近大自然,引發無限的想象。另外,襯詞也能夠使得主題升華,明確唱詞主旨,并且其能夠直接改變音樂的原有結構。綜上所述,南昌采茶戲所特有的演唱風格跟襯詞有非常緊密的關系,這種純碎的藝術語言的表現方式,使南昌采茶戲更具有本土氣息。
(三)演唱技巧豐富、效果俱佳。
第一,經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們國家戲曲唱法中有著非常專業的巧系辦法,咬字和語言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不同的語言風格構成了不同的唱腔風格,南昌采茶戲自然如此,如南昌當地人平常說話的時候就會運用特色方言的咬字,然后在結合合理的發聲方式,那么其演唱風格可充分表現當地的文化特點。
第二,聲音是通過物體振動產生的,當腔體產生共振的情況下就能夠形成共鳴。專業學習過聲樂的學生和老師都清楚,通常情況下共鳴分成三種,分別是口腔共鳴、頭腔共鳴、胸腔共鳴。在演唱過程中,共鳴腔體之間能夠相互配合、相互聯系,在協作過程中達到演唱的最佳效果。所以,演唱者學習或訓練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把握共鳴腔的度。當戲曲作品的編排風格不同時其共鳴腔體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戲曲演唱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唱腔搭配所對應的共鳴腔體來提高演唱效果,并且這個過程也可以提升聽者的感官享受。
第三,采茶戲藝術最具張力和延伸性是對戲曲作品潤色的過程,處理作品中不太完善的部分,該處理只是小范圍內進行處理。想要達到戲曲作品的最佳表演狀態,使旋律更加圓潤就需要合理使用自由裝飾音,使其更具有婉轉妙曼的神采。另外,通常情況下最常使用到的裝飾音為滑音、附加倚音、波音。倚音就是依靠在主音側上方的小音符,其作用主要為襯托主音,所占據的時值補償是本音的八分之一。與此同時,使戲曲演唱過程具有層次感,便于演唱者根據演唱情境的不同抒發感情,也使聽者便于理解。波音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為單波音以及復波音,而且單波音以及復波音包含上波音和下波音,若選擇合適的波音可更好的裝飾唱詞,旋律豐富,委婉動聽。根據滑動的方向不同可將滑音分成兩種,分別是上、下滑音。南昌采茶戲的演唱還運用了部分最基本的裝飾音,主要是為了潤腔,另外還運用了附加頓音、花舌、顫音、保持音等形式,這些使南昌采茶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
二、南昌采茶戲的唱腔特色
南昌采茶戲各種唱腔形式,主腔與雜腔是常見的兩種唱腔。此兩種唱腔是根據采茶戲的唱調結構和方言的發聲特點而得名的。主腔是南昌采茶戲中的主要唱腔應用手法之一,有主調和凡字調之分,主調的運用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唱腔形式,其與本調的使用相得益彰。
襯詞的巧妙應用是采茶戲唱腔的一大特色,襯詞在采茶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感情的抒發、情緒的渲染、思想的傳遞,與采茶戲韻律配合恰到好處,襯詞本是南昌方言的一大特色。所以,演員演唱時輕松快意,朗朗上口,聽眾也更易領會其中含義。襯詞在采茶戲中的使用,唱腔圓潤反映地域文化,豐富了當地群眾的娛樂生活。如《漁網會母》的唱腔特色中襯詞的運用,青衣喝段:"徐家女流落在泉江縣上,恨賊子害我夫一命身(哪)亡",又如"兄弟(呀)店房換衣(巧)襟,好一似猛虎下山林。"這些唱詞頗具南昌采茶性演唱風格,在襯詞的選取上也極為講究,與唱詞搭配具有較強的表現力。
旋律和曲調是彰顯戲曲風格的又一重要影響因素,通過唱腔特色在旋律和曲調上的表現了解到南昌采茶戲在音域方面略顯扁平,唱腔及技巧的把握均不會有太大的難度。南昌采茶戲在旋律和曲調上有較為鮮明的起伏感,音韻控制幅度較為平穩,與南方文化及風土民情相符合,旋律的走向特點也有利于敘述故事情節,良好的表達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與思想動態。如《南瓜記》老生唱段中;“朱某修書高志凌,王壽廷橫行無法無天,丁門杜氏他霸占,行兇搶巧無法無天”,這部分的唱詞運用了走字句與九字句的參差進行,并恰到好處將故事情節敘述簡明清晰,語音交替有規律,演唱與視聽效果亦是極佳的。
三、結語
南昌采茶戲的演唱風格和唱腔特色都別具地域特色,其所體現的社會氛圍和發展目標是高度一致的;采茶戲的樂理及其所表現的精神文化內涵也都是互通的。經過南昌的滋養與哺育,在千百年的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普惠廣大民眾。南昌采茶戲的演唱風格和唱腔特色的相關研究仍在繼續推進中,并通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得到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糞國光.江西采茶戲的當代品格與演劇重構[J].江西社會科學,2002(07).
[2]熊正輝.南昌方言字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3]郭晶琳.贛中南昌號子音樂特征淺析[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樂府新聲,2007(08).
[4]李如龍.客贛方言調查報告[M].廈門:廈口大學出版社,1992.
[5]糞國光.江西戲曲文化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10).
[6]廖軍.贛南采茶戲探究[J].南方文物,2001(04).
[7]劉洪忠.淺談贛南采茶戲的創新和發展[J].中國戲劇,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