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摘 要:通過居室裝飾中情感設計表現要素的闡述,結合空間光影、形與色、材料、適時更替等方面來傳達在室內人們的情感,取得裝飾與個性化的良好協調統一。
關鍵詞:情感設計;裝飾;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J5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158-03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居室設計中由注重基本功能性裝修發展到越來越關注個性化裝飾,主張自我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因素能通過居室環境得以釋放,進而追求在家的范疇內完全的精神享受與情感抒發。這種由于人們以超乎以往的財力與熱情審視著自己的居住環境,引導著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創作呈現出“多元化”、“情感化”的趨勢,凸現了以有限的物質條件創造無限精神價值取向的追求,它促使了我們的室內設計走向更加豐富開闊的藝術表現維度。
一、以人為本的情感訴求與意在筆先的情感設計因素
情感是態度在生理上一種較復雜而又穩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具體表現為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等。《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其既豐富又細膩,設計師想要敏銳的撲捉到客戶的感情信息點就離不開溝通交流,觀察推演,這其中特別是客戶印象深刻或者是表情激動的片段,就需要設計師前伸后延加以拓展整理歸納,再把興奮點轉化為具象或抽象的裝飾表現。
大家都知道寫作文繪畫講究意在筆先、心有成竹,室內環境做設計也同樣如此,首先應對住宅的基地、環境、使用要求、主人的文化背景、職業特點、情感喜愛等進行考察體會,這是居室設計的前提,把別處的樣板裝飾生搬硬移,將會導致同質化,出現情感信息的錯位。情感設計的先決條件是裝飾必須要滿足基本的使用功能。然后才是形式、美觀,再次是傳達業主的文化品味和一定的情緒情感。人與物聯動的互感根據情感類型的高低,以及人的意識參與的程度似乎可以理解為三個層面:分別為功能層面、感官層面和愉悅層面。其中愉悅層面在當今解決溫飽的社會生活中尤顯重要,在這層面內,空間的分隔、界面的造型和陳設的形式要素只作為人與環境的關聯物,單個觸發點,對其的移情、假想、象征作用,均有豐富的象征內涵。這是高層次的情感體驗。室內設計師應該將與客戶溝通后獲得的信息,通過這三個層面將雙方的構想、感受、生活經驗注入到環境設計之中,創造出豐富的“意余寓象”,推動客戶情感活動的自由擴展和抒發,從居室環境中得到賞心悅目的生理感受,使客戶和設計師在感受、感情與認識上達到默契,為相同和相近的氣場形態所激蕩包融;最終使客戶體驗到自我實現、游樂其間的意趣。
二、情感設計中相關的表現要素
(一)空間與光影等自然元素與情感的詮釋
空間的分隔、安排各有不同的用途意義,空間的寬窄,高低、深遠、正斜、曲直由于常規尺度的標準明示作用,大部分設計依此再結合客戶的個體實際進行人性化處理。比如在南方一般商品房層高多為2.5-3.0米之間,在客廳裝飾時,天棚的吊頂固然美化并保護了頂界面,由于疊級處理,層高將降低,空間變小使人們感覺溫馨、私密、局促。同時針對不同的個體有的會覺得空間夠大,有的覺得差不多,有的覺得偏小。這些空間尺度上的差異就特別需要設計師多用心交流、思考、揣摩。因為同樣的尺寸在面對不同的受眾時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3米的層高在市場中相對2.5-2.9米就偏高,在性格外向和內向的同身高的客戶看來就會有空間高度的差異,這二類人的情感就會有落差和跌宕。只有把握好“以人為本”這種尺度,空間才會有情感的升降,比如,開朗健談的業主需要寬敞的客廳;沉穩內斂的業主則注重保證每位家庭成員的個人空間;觀念保守的住戶則希望房間封閉性安全;思想開放的住戶則注重空間的轉換開敞等。
在人們在追逐各種時尚、風格的時候,居住空間設計中應該去更多地考慮人與環境之間的精神與情感互動交流,體現人們的情感表達,人與空間的情感共鳴不在于我們所設計的空間是多么奢華或多么簡潔,也不在于通過什么方式來實現,只要設計的空間能使居住所有者有所依賴,有所寄托就創建了具有情感的個性環境。這樣更細微的空間劃分就要求設計師再投入細致入微的計算與尺度,當用心遍布環境的每一個角落就會是情感的積累,就會更有可能讓客戶感動、認同。
同樣的空間在不同的時辰也會有不一樣的情感認識:同樣尺度的客廳空間在正午和日暮就會因為光影不同而產生正好和偏空的微差感受。光和影在渲染整個空間環境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建筑大師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書中提道:“建筑是對陽光下各種體量做精煉的、正確的和卓越的處理。”對于有繪畫經歷的人們來說,人在順光與背光、逆光的感覺,仰視、俯視的感覺都會有差別———側前光源使物明體亮感覺自然親近,底后光線有的則晦暗不明感覺恐怖陰森。這些情感反饋就是我們設計師應當把握的元素。在景觀設計中,光影的塑造是設計師要重點考慮的方面,同理在室內環境設計中恰當的光影更易引人入境。建筑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光”之教堂其建筑的情感交聚點就在牧師講壇后面的“光十字”上,它是從清水混凝土墻上切出的一個十字形開口,只因有光的存在,這個十字架才真正有意義。白天的陽光和夜晚的燈光從教堂外面透過這個十字形開口射進來,在墻上、地上拉出長長的陰影。祈禱的教徒身在暗處,面對這個光十字架,仿佛看到了天堂的光輝。光從安藤忠雄精心設置的各種洞口或孔隙中濾過,攜著歷史的永恒之所在,帶著時間的流逝,一起涌入空間中。在光的籠罩之下,一切樸素而理智的細部隨同生活細節得以清晰展開。如同冥冥細語超度眾人向往天堂,營造出寧靜、肅然、神圣的情感氛圍。如同哥特式教堂的尖拱造型配合半透明的彩色鑲嵌玻璃使折射的光影具有引導升騰感,這些異曲同工的造型使內部空間效果極富宗教意義,無聲中蘊含著一種靜寂的感動。
其實大自然的光僅僅作為某種自然地理氣象的附屬,其既有照明、也有供熱、保健等物理功能,這些又經過人們的理解、感受而增強了情感體會。在室內環境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諸如以下手法引導光烘托情感氛圍:
1.在不同位置、照度、色彩上變化的裝飾燈光;
2.開窗留孔破洞引入外部光線;
3.設置光線轉承通道(如用導光板,玻璃砂光鏡)使折射、反射光導入預定區域的方法。
相信適當運用這些就能迎合客戶的心理變化。
在傳統的日本茶室中,其室內往往是用屏風一類精美的木框架上糊上布紙的隔斷來分割的,安藤忠雄曾這樣說過:“透過它們,光安靜地向室內射來,與黑暗攪和在一起產生了一個單色退暈的空間”。日本建筑對光的使用有著極致入微的精心,恨不得把光的使用細微到顆粒,這樣含蓄的處理使用,光在顫動中把空間不經意地帶到這個世界來,營造出寧靜親切的氛圍。其它自然元素如風雨雷電都是設計時可以考慮的元素,它能引導我們更加豐富的體驗,突出了設計的個性化情感特點。
(二)裝飾中的造形處理、色彩與情感同構
室內環境裝飾中曲直,折弧的形體處理其實都蘊含客戶和設計師的思緒和情感。容易理解的是長得很直的青松予人以高昂挺拔的情感,池邊細枝搖逸的煙柳給人俊秀暢婉的感受。這是因為它直立、婉曲的形式與人挺拔高昂的正直情感、婉約多愁的情感相類似的。這些外部環境的結構運動形式和人的外在形態、內在情感有著某種近似聯系,便自然而然由此感知到精神活動所必需的信息。格式塔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這就是情感的某種同構現象。實際上在裝飾過程中我們常常運用了情感的同構,例如明快穩重的喜歡多用一些方和折的元素,豐富靈動的多用一些曲和弧的元素。
紛繁世界五彩繽紛,當人們處在商業、娛樂空間時,需要一種熱鬧、歡快的氣氛,以刺激人的購買欲望,喚起人們愉悅的心情,因此商業、娛樂空間的色彩相對豐富。隨著環境的變化人們由商業、娛樂空間進入居室空間時就需要輕松、安逸的氛圍來釋放身心的壓力。這時我們設計的色彩應以輕松明快為主。同時,對于裝飾物的色彩也應加以限制。如:陳設、隔斷、窗簾等,這些東西雖然體積不大,但往往處于視線焦點,所運用的色彩要統一在大色調中而稍有變化。這樣色彩就會承引我們情感上喜怒煩悶的變奏。
于此根據主人的性格喜好,色彩方面首先要確定主次關系,即確定主色調主導色,如暖色調,冷色調,灰色調等等,鮮艷明快的暖色調,具有華麗感;混濁而深暗的冷色調,具有樸素感。適中而傾微的復色則有優雅感。統籌把握次要色,二者之間的過渡色、點綴色的設計即是趣味中心又是難點所在,如茶幾、抱枕等,其色彩面積介于兩者之間起著承接豐富全局的妙用。
一般而言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對色彩有不同的心理情感反映,兒童天真活潑一般喜愛明快、鮮艷、純度高、對比強烈的色調;青年思想活躍,精力旺盛有追求,他們喜愛明朗、純度偏高的色調和有青春氣息的色調;中老年則比較沉穩,好恬靜安逸,喜歡樸素、沉著、純度低的含灰色調和中性色調。這樣我們設計童房、臥室就各有差別了縱觀國內外住宅室內色彩設計,現在都趨于明快的色彩和鮮明的個性,與傳統的灰褐色、無個性形成鮮明對比,與環保有關,借鑒民族傳統的色彩設計,也逐漸引起人的注目。同時,隨著新型裝飾材料,新技術的不斷出現,也為室內裝飾的情感設計的多樣化選擇提供了可能。
(三)材料營造與多彩情感的互通
人們在不斷的對環境的改造與認識的深入的過程中逐步走向物我兩用、親近和諧的新境界。客觀環境中的建筑裝飾材料,由于人們的認同對這些平淡的物體產生了感覺,感覺的豐富與立體化使人們對材質產生的感情,即質感。質感是人們對材料特性的感知,包括肌理、色彩、紋路、光澤、輕重以及它們所具有的表現力。材料質感可以喚起人們對材料表面的觸覺,質感能表現建筑體的多樣化觸覺屬性,材料它除了具有材料的功能特性外,還具有其特殊的情感語義,隱含著與人們的心理相對應的情感信息。領悟并掌握材料的情感語義,賦予材料以生命。例如現代主義運動期間,設計師們在材料運用方面都有所創新,開始使用新材料——鋼筋混凝、大平板玻璃、鋼架等把傳統以來建筑材料擴充豐富了。
每一種建筑材料都有它自身的魅力,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延伸設計,同樣能產生獨特的效果。室內空間的室外化是現代室內設計的手法之一,這種設計手法使室內環境成為整個建筑環境的延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一棟以石材建造的住宅,天然的灰褐色顯得古樸而厚重。設計者在室內裝飾處理上運用了這種天然材料,以淺褐色的地面與茶幾為基調,使其既與室外的色彩環境產生聯系,又避免了室內空間的沉重感,而顯得明快雅致,天花、墻面、沙發為白色,地面、茶幾為灰褐色,壁龕里的陶罐、沙發的支架等為黑色,層次明晰,神來之筆是在入口兩邊的墻面上采用了外墻的石材,從而使室內外空間連接成為一種自然,使人們獲得輕松與自然的感受。
豐富的材料營造了多彩的情感空間。在當時出現了一系列經典建筑。如佩雷特設計的南西圣母院,其結構完整和典雅被世人所折服。勒·柯布西耶的薩瓦公寓,他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這座建筑一出世便很快成為法國的重要藝術品,該作品成為國家的博物館。由此可見,設計師應熟練掌握材料的性能把握它們的情感語義,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特性,當設計的情感訴求不能通過現有材料得以表現時,我們還可以自我研發新材料新品類,正如某些畫家為畫出特色特調自己配置顏料,這樣其設計就更具有情感特色,個性特點了。變形鋼鐵,如意玻璃的研制與生產都將使更多的科技創新產品納入為我所用的新材料范圍中,從而使所設計的裝飾包涵有后信息時代的智能品格給人以高科技因子的視覺和觸覺感受。
(四)季節性更換與情感的跌宕起伏的呼應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主觀意識都是人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種特殊的主觀意識,必定對應著某種特殊的客觀存在,人們的情感的跌宕起伏總是由自我的欲望和外部存在所影響,如見親人喜,逢仇人怒。遇順勢樂,碰難事愁等。這些情感變化外界有時琢磨不透,我們就可以通過季節性更換的手法來表現情感的外泄。由于裝飾材料不斷發展許多風靡一時的裝飾材料被淘汰,因此“輕裝修,重裝飾”的家居裝修觀念被設計師和客戶鐘愛,,其重點在用軟裝飾打造個性化空間,用布藝織物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和情感。同樣由于人們對大自然的渴望,綠化、水體也對人的情感有重要傳達撫慰作用。例如在客廳沙發前的茶幾上擺一盆仙客來,盡顯主人熱情好客之意或陳放一盒蘭花小品,以示“蘭交”之情;奔泄的人造水體有歡暢的情感等等。由于它們的更替調節方便,我們就可以及時處理,來表達當時或近期的情緒變化,使人向往自由、渴望無拘無束的生活的本性得以釋放。當然即興添減某些陳設品也是情感豐富的一種隨性表現。
人的情感復雜多樣,在富裕到一定程度室內設計必將產生某些新的因素以對應我們的精神家園。由此在今后的創作過程中,我們仍需不斷探尋新的藝術語言、表現形式,用我們對美好生活無限向往的熱誠,把豐富的人文情懷和濃郁的精神品格融入到設計中去,使我們的居室創設進入一個更高層次品味,更抒情寫意的曼妙情感境界。
參考文獻:
[1]王安霞,李檬.情感設計辨析[J].藝術與設計,2008(01)
[2]王玲.淺析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情感空間設計[J].硅谷,2010(01).
[3]安勇.室內設計的主題性研究[J].家具與室內設計,2011(12).
[4]柳沙.設計藝術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車文博.走向生命的巔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M].北京:20世紀西方心理學大師出版社,2002.
[6]荊其敏,張麗安.情感建筑[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