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立梅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文/黃立梅
為了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新的活力,追求更高效的語文課堂效果,我們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僅是選擇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更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享受快樂,體驗精彩,收獲成功。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我們的多媒體課件大多由影視圖像或圖片剪輯而成,它可使學生置身于一種五彩斑斕、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中,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和積極的情感時,就會從內心迸發出向往和求知的強烈欲望,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學習活動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這一點,多媒體教學就有它獨特的一面:采用新穎的方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如我在教《大海的歌》這篇課文時,我先播放美麗海邊的錄像片。動聽的音樂、海浪聲,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欣賞了大海的博大、壯麗,而且讓學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完了錄像片后,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
小學的古詩文,韻味雋永,蘊意深遠。在教學上往往注重學生對其意境的領悟,因生活時代、場境的局限,這是現在的學生很難做到的。所以我在古詩的教學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與古詩意境匹配的優美圖片。在《清平樂·村居》中有表現“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溫馨、愜意,也有表現“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童趣……這幅幅畫面帶來的驚羨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邊讀邊賞,理解了詩歌的意境,不少學生甚至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在音樂聲中背誦起來,其情可塑,其意也明。取得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口語交際是學生應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多媒體手段的介入,可以極大程度的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進一步做到“說得多,說得好”。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利用教材中精美的插圖,課文后面的問題,以及豐富多采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這樣的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弱點,如幻燈投影不易表現事物的運動,電視錄像缺乏靈活的交互功能,不能實現人機對話,更談不上智能化。而多媒體能博采眾長,并且有著靈活的交互功能。如在教學《放飛蜻蜓》一課時,我使用多媒體,配上輕快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氛圍,當時學生情緒高漲,非常愿意認識并欣賞大自然,因此把畫面中的景色描繪得詳細而有趣。
當代少年兒童生活范圍窄、見視少,在說話過程中,內容和表達方式往往千篇一律。為了避免雷同,利用多媒體可以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去拓寬思路。再如上例,當問到蜻蜓為什么不能捉時,同學們都能說出:因為蜻蜓是益蟲,能消滅許多害蟲。但是,蜻蜓到底能吃哪些害蟲?學生就知道得很少了。這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蚊子、蛾類、稻飛虱、蠅類等的樣子了。當學生說圖時,為使他們做到言之有序,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加以引導。比如要學生將整幅畫串起來描述時,教師可根據圖意的前因后果,依次演示課件,使學生思路一下清晰起來,也能抓注重點說得有條有理了。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我們增進課堂上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生文的互動,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果。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語文課程的內容、文本的內涵有機結合,增進文本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積極有效地提高教學與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我校二年級的朱老師在上口語交際《學會做客》時,先交代了交際的內容,然后用媒體出示圖片,上面有兩個孩子,朱老師告訴學生,一個可愛的女孩叫悠悠,旁邊的是她的好朋友東東,悠悠想到東東家去借幾本好看的故事書。悠悠在做客的過程中該怎樣說,怎樣做呢?為了便于學生互動交流,朱老師又利用多媒體出示了四幅情境圖。學生就這四幅圖仔細觀察,用心揣摩,調動各自的生活經驗,根據自己特有的理解與同桌互動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互相溝通、互相啟發,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學生借助媒體與文本交匯,又發展了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我們中年級張老師在教學《水鄉歌》一文時,更是利用電腦,來了個“人機互動”。張老師在電腦里安裝了一些教學課件,輸入了相關的學習信息,學生點開電腦桌面上的一只只“蝴蝶”,頓時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河流,江南水鄉的美景便盡收眼底。每位學生一邊看圖,一邊可以思考教學內容。在學生與電腦的互動中,學生的學習成為自主性的學習。
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習應該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不同的學生會對某個事物形咸不同的理解。現在,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合作互動促進彼此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建構。
以上就是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一點心得,信息技術走進語文課外活動,一方面使語文課外活動的內容更豐富,生動起來,創造一片新天地,煥發出奪目的光輝。一方面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加強。
(作者單位:江西省龍南師范附屬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