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迪
英國暢銷小說作家杰弗里·阿徹不久前來印度班加羅爾啟動他新書的發售儀式,有機會體驗一下這里臭名昭彰的交通擁堵。
到了儀式現場,阿徹向等候在那里的3000多名粉絲道歉說,“馬路邊走著一美女,她超了我八次,我超了她八次。再四目對視兩次,我們就該訂婚了。”
作家的幽默讓在場的粉絲哄堂大笑,但是,許多班加羅爾人每天都要經歷噩夢般的堵車,他們應該可能笑不出來。
班加羅爾過去10年平均行車速度降緩7倍
過去我去過好多次班加羅爾,但是這一次,每當我給人打電話訂約會的時候,對方給完地址、路線總會加一句警告,“早早出門,別忘記算上堵車延誤。”
交通問題專家斯里哈利教授說,“班加羅爾的堵車真糟糕,走路比開車還快。”
非盈利組織“世界研究所”的姆魯庫特拉介紹到,“2005年行車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35公里;2014年放緩到9.2公里。在路口,等候時間超過5分鐘,理想狀況下應該是2~3分鐘。”
現在高峰時期,班加羅爾重要的外環路上,車速只能達到每小時4~5公里。
有報道說,班加羅爾人平均每年用在堵車上的時間超過240小時。斯里哈利教授估計,交通延誤給班加羅爾帶來的損失每年高達650億盧比(約合9.5億美元)。
那么,班加羅爾為什么堵車嚴重到了這種程度呢?我打聽過的所有的人都認同,這是因為城市發展太快、而且沒有規劃。
投入公共交通才有可能長久緩解擁堵

班加羅爾水泄不通已經是常態
班加羅爾常被稱為印度的硅谷,因為這里是印度信息產業的中心。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全球性技術公司開始在這里開建分部,一大批支持性產業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批涌入。
班加羅爾人拉維昌達爾說,“班加羅爾成了新的黃金國,人口從2001年的560萬猛增到2011年的870萬。現在,估計總人口已經達到1150萬。”
姆魯庫特拉說,人口翻了一番,但是基礎設施建設卻沒跟上。“我們只有6500~7000輛公交車,地鐵修的相當慢。第一條線2007年開工,設計長度42公里,現在通了的只有28公里。第二階段工程還沒開始,完工日期一次一次往后推。”
所以,大多數人出行只能依靠私家車。斯里哈利教授說,班加羅爾總共有660萬輛私有車輛,其中包括100萬輛轎車。每天還有100萬各種車輛從外地進入班加羅爾,雪上加霜。
他說,加劇堵車問題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城里1/3的道路被用來停車、或者被違章占用。“路是用來行車的,但是,車停的到處都是;人行道是用來走人的,但是被小商販擺攤兒占了。”
那么,班加羅爾還有出路嗎?斯里哈利教授說,“我們需要市政府堅定的決策,但是市政府目光短淺。每天,班加羅爾新增車輛3500輛,必須控制。我們需要嚴格發放汽車牌照的規定,買車必須付重稅,違章停車必須罰重款。”
拉維昌達爾認為,解決堵車問題的方法是快捷的公共交通。“我們必須向公共交通增加投資。如果公交車的總數能增加到9500~1萬輛,局面肯定會有不同。”
姆魯庫特拉則說,“相反的是,政府想出來的方法是修建鋼橋、高架通道。立體交叉可以改變疼痛點,但不是長久之計。”
斯里哈利教授認為,所有新建的立交橋高架路五年之內也將被塞到滿當當。
他說,“我們需要的是綜合性的、可持續的公共交通系統,就像倫敦或者新加坡那樣,有中央運輸管理部門。我們現在這種不同的交通系統各干各的、互相不來往不交流,肯定不行。”
但是,拉維昌達爾很悲觀。因為這一點一時半晌做不到,堵車“只會更嚴重,然后才有望好轉。”

班加羅爾每天新增車輛3500
班加羅爾的公路,至少在不遠的未來,將繼續是水泄不通的“停車場”!(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編輯/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