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房產,奮斗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

——“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失去奮斗,房產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有人將標題改了一下順序:“失去房產,奮斗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道出了剛需一族對于樓市暴漲的無奈
“我注意到,在2020年實現脫貧目標的壓力層層傳導下,脫貧摘帽時間節點也層層提前。欲速則不達,這種脫貧大躍進的傾向值得高度重視。”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張梅穎在扶貧主題的會議上發表演講
“人工智能就是未來互聯網的驅動力。過去五六年,我們一直大力投資人工智能,而且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可能充滿期待。”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指出,語音識別器的準確率已經很高,達到97%,已經不存在什么問題,3到5年后,人們會更多地使用搜索引擎
“你后面這一批人,不僅要交自己的社保,還要負責前一批人的社保。”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建議把國有資本劃交社保基金,解決歷史問題
“套利的人越來越多,套利空間就沒有了,要從套利走向創新,套利型的企業家走向創新型的企業家。”
——近日張維迎與林毅夫激辯,張維迎如是表示
“印度早在十幾年前就建成了3個百噸級的處理廠,而我國僅有甘肅一個50噸級的處理廠,遠遠無法滿足商業核電站的乏燃料處理需求。”
——中科院院士柴志芳說,在核燃料處理上,中國不如印度
“這個雜志離中國遠遠的,隔著十萬八千里,影響因子只有0.764,居然比巴西足球還受到中國學者的追捧?”
——巴西《遺傳學和分子研究》雜志被美國抄襲監測網站舉報,疑似為研究人員跨國批量生產、發表學術論文。研究者發現,2015年該雜志發表的中國學者文章達到1605篇,占總發表量的78.1%
“雅虎5億賬戶數據被竊給用戶的教訓是,網絡安全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不能依靠大企業保護個人信息,而只能假設數據被竊不可避免。”
——近日,雅虎5億用戶資料被竊,FT中文網發表評論
“我并不認為所有人都要變成中國的傳聲筒,但每個人都需要對中國有所了解和接觸,各類學生到中國學習都能從中受益。用英語講授的課程很棒。外國學生還可以周游中國。”
——利物浦大學負責中國研究項目的戴維·古德曼教授認為,到中國留學的學生將在接觸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受益,尤其是因為中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的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