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無人駕駛背后的技術支撐是地圖,或許這也是兩大地圖商不斷互撕的未來意義。正如韋東所說,“無人駕駛太重要了,沒有車企會冒險使用行業第二位的高精度地圖供應商。”
“老公,你手機上裝的哪家地圖?”
“高德,感覺還不錯。你呢?”
“百度,也挺方便的。”
“那我們就繼續愉快地使用吧。”

兩大地圖商之間卻無法愉快地和平共處。自2013年雙方在手機地圖市場狹路相逢以來,先后發起三季霸主爭奪戰,最近更是上升到公開互撕的高度,一天之內大戰四個回合,精彩程度堪比連續劇。
互撕
“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每日活躍數據已超越百度地圖,成為行業排名第一的手機地圖應用。”10月15日,阿里巴巴云棲大會上,阿里移動事務群總裁、高德集團總裁俞永福高調拋出這一消息,稱高德完成了一個小目標。
高德方面援引艾瑞mUserTracker的最新監測數據稱,高德地圖手機客戶端(不包含高德導航、蘋果地圖)的最新每日活躍設備數約為2983.19萬,在地圖導航類目中排名第一,同時也沒忘記拉上百度站隊:“排名次席的百度地圖每日活躍設備數據為2808.87萬。”
高德還從每日使用頻度和時長兩個方面跟百度作了比較,宣稱,“我們也開始允許另一家大數據服務商QuestMobile進行代碼監測驗證(我們不希望口水戰,如果不服,也請允許第三方機構嵌入代碼監測驗證)。”
數小時后,百度地圖通過官方微博發聲反嗆,稱“數據不是光靠吹的,第三方的數據早已啪啪打臉”!
百度指出,高德發布消息表示其8月用戶達到6億,9月底用戶數已經達到7億。但“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的數據,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總數7.1億,按這個速度測算,保守預計到明年今天,火星用戶都得裝上高德地圖”。
針對高德引用的數據,百度表示除了艾瑞數據,其他數據機構并不是這么看的。其引用聯通和易觀指出,百度地圖的月活躍數超過了高德,在9月份的月活躍人數和環比增幅方面,百度不僅實現了雙殺,高德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
當天,雙方針鋒相對互撕四個回合,“造假說”、“抄襲說”紛紛出爐,最終也未能分出高低勝負。類似情形卻似曾相識,有媒體扒出,3年來雙方已經多次交鋒。
2011年以前,高德面向汽車客戶為主的地網數據售賣業務做得風生水起,并憑此成功在美國上市,被稱為傳統地圖導航領域的一面旗幟。2013年9月,剛剛浮出水面的百度導航突然宣布免費提供,正好搶在高德導航宣布免費的發布會前夜,欲借免費搶占移動端的高德被打得措手不及。
2014年1月,百度全資收購糯米,開始打造地圖+O2O閉環。同年7月,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高德,高德從美國私有化退市,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曾經的UC優視董事長兼CEO俞永福開始統管高德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兩者都為高德帶來曾經最缺乏的移動互聯網基因。
此后,高德開始做減法,砍掉了熱得發燙的O2O業務,只專注于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百度開始做加法,汽車、交通等業務悉數上線,并進一步整合百度錢包和用車等服務,繼續深耕商業化。
2015年10月,俞永福宣布高德半年時間活躍用戶增長率達到了100%,一年之后,俞永福再次宣布活躍用戶增長100%。百度卻不再沉默,雙方面對面互撕。
“私貨”
10月15日下午,高德針對百度地圖的緊追不舍作出回應,似有息戰之意:“不打口水仗,只做好地圖。”這份表面上的息戰博文,卻夾雜了大量“私貨”,列出多組實例說明高德在用戶端、設備端、汽車廠商、交通等領域的覆蓋情況。
這才是高德的真實目的。在當天的云棲大會上,高德透露出其計劃為地方路網中心提供電子地圖和引擎服務,幫助政府構建監測系統。高德方面稱,雙方在數據資源整合上有計劃要打通,包括全國的數據、ETC的數據他們都有。
杭州市政府也在云棲大會上公布了一項計劃,稱要為杭州安裝一個人工智能中樞——杭州城市數據大腦,目標是讓數據幫助城市來做思考和決策,解決杭州交通擁堵等問題,將杭州打造成一座能夠自我調節、與人類良性互動的城市。
數據大腦背后的“中樞神經”正是高德地圖。一方面,高德與政府交通部門強強聯手,匯總上傳交通部門的信息,一方面又匯總上傳用戶的位置出行信息。所有這些數據匯集起來,再反哺給用戶,指導人們出行躲避擁堵。
類似服務早在去年就進行過試驗。2015年恒大淘寶足球隊亞冠決賽當天,高德地圖與廣州交警聯手在球隊主場——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的周邊進行了躲避擁堵提醒、繞行規劃等周邊道路疏導合作。由于有效疏導,當晚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周邊道路擁堵指數僅為1.6,不僅沒有造成嚴重擁堵,反而比恒大淘寶隊平日聯賽比賽日下降了44%。
“現在所有引擎都是基于端的離線引擎加入外部數據計算,涉及的變量比較少。而高德地圖車機版2.0將在AI引擎跨平臺、多格式、多語言、云控等特性的支持下,為用戶提供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服務感受。”高德汽車事業部總裁韋東表示。
高德地圖選擇在云棲大會上發布這一信息,似乎還有一層昭告天下的意思在里面:現在高德已經跟交通警察聯手,成為用戶、應用、汽車和交警四大群體的“標配”!或許正如韋東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所說,“未來不會再有圖商,只會有動態大數據服務商。未來地圖數據將不再是數據商品,而是行業發展共建共享的生態資源和基礎設施。”
殊途同歸
至此,表面上看來百度和高德正在按照自己的方向漸行漸遠。前者以地圖入口、連接服務和未來的無人駕駛為目標進行推進;后者則走上了一條智能交通路線,和全國的交警部門聯合起來,試圖以天地互聯的方式,讓全國的交通系統智能起來、活起來。
但雙方又在“無人駕駛”上殊途同歸——阿里巴巴將與上汽集團共同打造榮威RX5互聯網汽車,完成阿里探索無人駕駛的第一步。百度則宣布直接切入完全無人駕駛,計劃在2019年進行小規模商業化,5年后進行大規模量產。
無人駕駛背后的技術支撐正是地圖,或許這也是兩大地圖商不斷互撕的未來意義。正如韋東所說,“無人駕駛太重要了,沒有車企會冒險使用行業第二位的高精度地圖供應商。”
為搶占先機,高德成功照搬了百度當年的偷襲手法,在云棲大會上突然宣布高德將免費提供高精度地圖,并聲稱要干掉傳統圖商,打造互聯網+汽車新服務生態。百度顯然毫無準備,未能就此做出應對。
高德卻未雨綢繆,大會前,阿里和上汽聯合舉辦了一場互聯網汽車拉力賽,通過最直觀的方式呈現了未來汽車和地圖的相互配合。當時,幾輛汽車車內屏幕上自動形成關鍵區域碳排放量熱力圖和區域交通事故預測圖,對行車做出實時指導。
業內人士都知道,在汽車行業推進智能聯網的大背景下,高精度地圖將是未來智能出行的關鍵因素之一。甚至有人提出,如果在特斯拉中嵌入高精地圖技術,前不久發生在美國的事故便可以避免。
韋東則認為,要打破過去與汽車廠家合作中只提供離線數據、生產低效的現狀,需要從供應商向服務商轉型,為合作伙伴提供實時動態的數據服務平臺,并基于地圖數據算法方面進行合作,保證后續服務持續性和價格公開透明。
而中國目前有十幾家地圖供應商擁有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其中一半以上為BAT三家互聯網公司巨頭收購或者參股,最為高調的是高德和百度,四維圖新和凱立德次之。
今年4月,高德集團正式推出高德地圖車機版,長安CS15成為首批裝載的量產車型之一。與此同時,長安也在車聯網方面與百度進行了深度合作。
“高德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發展初期免費將高精度地圖提供給廠家,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合作基礎。”熟知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發內情的人士表示。但互聯網模式就在于此,短期來看是以免費的形式切入,長期卻一定會有增值服務。
據悉,高德地圖車機版還將全面升級,搭載以大數據能力和機器學習能力為基礎的AI引擎。而早在今年9月份的世界大會上,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早已將人工智能定義為百度核心中的核心。
看來,高德與百度的戰爭連續劇,還將繼續演下去。
(吳佳薦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