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玉
讀完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局長常生龍先生出版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心中有不吐不快之感。作者十年來堅持每周閱讀一本書并寫一篇讀后感,十年如一日。本書是在五百多本書的五百多篇讀后感中挑選出來的,被作者精心架構為五個小專輯,分別是“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足見作者的用心。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有著嚴密內在邏輯聯系的教師閱讀圖譜。書中作者列舉的書,我也跟著買了不少,但閱讀所得不多。近日閱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時,偶爾還會翻出對應的書籍,愈發感受到常生龍局長閱讀的思考之深及論述之廣。
一、這是一本教師閱讀圖譜
教師離不開閱讀,讀什么書很重要?;貞涀约旱拈喿x經歷,說不上走彎路,但確實存在某個階段閱讀內容缺失現象?!蹲x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好書。每個專輯里的選書都經過精心挑選,比如在“教學即創造”中,作者選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于老師是大家公認的當代教學名家,他的課堂如行云流水,與學生互動親切自然,于自然處顯功夫,學生學得開心也學得扎實。作者從于老師書中提煉出“自己先變成孩子”的學生觀、“遵循教育規律”的教學觀、“要時刻以身示范”的為師觀。沒有說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再如《教室里的電影院》是課程開發層面的,《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是師生溝通層面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11法》是教學方式層面的……多角度闡釋了“教學即創造”的現代教學觀。
再看其他幾輯,所選著作涉及面廣,作者有中外名家,也有一線精英新秀,所列內容有方法介紹類,有前沿、理性的觀念引領類,也有傳統經典名著導讀類,有序列地搭配組合在一起,呼應著每一輯的標題主旨。
在這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讀一些根本性的書籍是捷徑也是正道。教師如果有心,認真閱讀每一輯的書目,猶如一張教師閱讀圖譜,若能按圖索驥讀上幾本,圍繞對應主題,思考相關問題,相信一定收獲多多。
二、這是一本閱讀方法指南
看書,人人都行,但是閱讀,并不是人人都會。教師閱讀專業類書籍,有時因為獲取信息或比較觀點,只需瀏覽,但更多時候是需要細心閱讀的。常生龍先生的閱讀態度是嚴謹的,作為他的博客“粉絲”,我讀過他幾百篇讀后感,每一篇讀后感都有他自己的觀點和感悟,從中我受益良多。
常生龍閱讀面很廣,視野開闊,每篇讀后感都是經由他對所讀書“消化”后釀出的閱讀蜜糖。他的這種閱讀態度和閱讀方法對一線教師而言,無疑是一種成長指南。
拿《讓家校溝通更有成效的策略》這篇文章為例,該文是我邀請常生龍為我的小書《小學家校溝通的藝術》所寫的序言。在我向他提出寫序言的請求時,他正在外出差。出乎意料的是,他不僅欣然應允,而且只字未提讓我寫初稿的要求,而是這樣回復我:“請給我一個最后交稿時間,我最近需要完成的‘作業有點兒多,但我一定保證在最后時間節點上發給你?!备屑ぶ樽圆槐卣f。
一周后,比預計時間早了三天,我就收到了序言,洋洋灑灑四五千字,從“溝通的目的、溝通的策略、溝通的主體橋梁”等三方面詳細闡述了他對家校溝通的思考,同時有機地把我書中的案例、觀點巧妙融合起來。與其說這是一篇序言,不如說是對書的提綱挈領的總結提升,簡明地把我有些想表達而未透徹表達的觀點總結出來了。
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擁有類似感動的遠非我一人。
當前,常生龍的博客被數千名一線教師關注,點擊量達到二百多萬次,可見其影響力之大。因為他平易近人,每一位到他博客里學習留言的老師,他都會真誠回復并且回訪留言,讓很多人受到極大鼓勵。
因此,如我一樣的一線老師有書出版了,自然會送一本給他表達一份心意,再者可能邀請他幫忙寫序言。對教師們的這些請求,他都不會拒絕,每收到一線教師贈書,常生龍都會認真閱讀寫出讀后感。作為普通作者,我深知,他手頭有太多更值得他閱讀的好書等著他,但他仍細心閱讀年輕教師的書籍,切中要害地寫出自己的思考。這對一線教師而言,是最激動人心的鼓勵。
有人說:“每個人總是閱讀中找回自己?!背I堖@種從閱讀中生發個人觀點,旁征博引引發多種論點的閱讀方式,于我,更是一種閱讀方法的引領。尤其是在這個閱讀泛化、網絡閱讀盛行的時代,能靜心每周認真閱讀一本紙質書,這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指導。相信讀者們閱讀之后,也會有類似感受。
三、這是一本專業指導手冊
本書五輯小標題,每個標題都指向了教師專業化發展所應具備的視野:“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雖然有些觀點不是他首次提出,但以小專輯圖書書評的方式組合起來闡釋,讓這些基礎理論變得“親切可感”,是專業導向,也是專業指導。
我對本書的閱讀不只是一篇篇單一閱讀,而是每輯綜合起來的歸類綜合閱讀,感悟頗深。拿“理論即支點”這部分來講,本專輯涉及的作者都是中外名家,單讀名家如陶行知、蒙臺梭利的著作,我們也會有收獲。但是經由作者這樣一編輯組合,整體效應就凸顯出來了?!盀榱撕⒆拥淖晕野l展”“兒童是成人之父”“課堂改變,學生就會改變”“占據未來制高點需具備的五種能力”……這些標題之下,多是作者深入淺出對經典著作的解讀。這對教師把握教育原則,是引領,更是感召。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感悟。這是我的感悟,是我的收獲,滿滿的。很幸運地與《讀書是最好的修行》一書及書作者的相遇,如在茫茫書海中,看見了一盞溫暖的航標燈,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作者單位: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