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清+++閉志強+++江文+++韋紹龍+++唐軍+++何芳練+++覃柳燕


摘 要:桂芋2號是從桂芋1號大田組培苗后代中篩選的優良芽變單株,經離體快繁、種植觀察、篩選培育而成的檳榔芋新品種。全生育期240~260 d,晚熟,株高130~170 cm,葉片互生、闊大,長45~65 cm,寬35~50 cm;母芋表皮有灰褐色鱗片,上部略尖下部鈍圓如卵形或橢圓形,切面有明顯的檳榔紫色花紋,單芋質量1.2~2.5 kg,營養豐富,淀粉含量高,易煮熟,口感細膩,香味濃郁,菜糧兼宜;對芋疫病和軟腐病的抗性強于桂芋1號,每667 m2產量3 200 kg左右,適于廣西境內芋頭產區特別是桂林市、南寧市、賀州市等地區種植。
荔浦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ott](2n=2x=28),屬天南星科芋屬,是檳榔芋的著名品種,為魁芋類型,是廣西極具特色和歷史的農作物,因盛產于廣西桂林市荔浦縣而聞名,至今已有逾340 a歷史,現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1~3]。其品質松粉,細膩,香味獨特,球莖切面呈灰白色,具明顯紫色檳榔花紋,是廣西名特優出口創匯產品;富含蛋白質、淀粉、脂類、鈣、磷、鐵、VB1、VB2、花青苷、甾醇、過氧化氫酶、胡蘿卜素等,此外還含有游離氨基酸17種(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7種)、微量元素19種及水溶性多糖[4]。桂芋2號是從桂芋1號[5]組培苗后代中篩選的優良芽變單株,通過莖尖組培擴繁、種植觀察、品比,經多年反復優選和組培提純復壯培育而成,于2014年6月通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 選育過程
2007年通過莖尖組織培養技術,從桂芋1號組培苗后代中篩選出4個變異單株;2008年經離體快繁成4個株系;2009年繁育成種芋,于2010年種植進行品比與篩選,淘汰2個易感病的株系和1個與原母本差異不大的株系,確定1個最優株系,分別于2011、2012、2013年經組培快繁,在廣西桂林市荔浦縣、賀州市、南寧市及百色市田林縣等地進行區域試驗、生產試驗示范,表現優良。2014年6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桂芋2號(審定號:桂審蔬2014025)。目前已在廣西桂林、南寧、百色、玉林、崇左等區市芋頭種植區推廣示范,累計推廣應用面積約133 hm2。
2 選育結果
2.1 熟性
桂芋2號為晚熟,全生育期240~260 d,每年2~3月種植,10~11月采收。
2.2 豐產性
①品種比較試驗 2010年在荔浦縣修仁鎮三誥村進行,采用組培二代種芋,單畦雙行種植,株行距約30 cm×100 cm,每667 m2種植2 223株,面積1 267.3 m2,3月中旬種植, 11月下旬采收,對照為桂芋1號。桂芋2號產量為3 834.68 kg/667 m2,比對照增產11.5%(表1)。
②生產試驗 2011-2013年在桂林市荔浦縣、賀州市、南寧市及百色市田林縣等地進行,試驗面積分別為133 400、1 334、133 400、33 350 m2,對照為桂芋1號。試驗結果表明(表2),桂芋2號每667 m2平均產量為3 267.8 kg,比對照桂芋1號增產11.1%。
2.3 抗病性
2013年在賀州市、荔浦縣修仁鎮、橫縣陶圩鎮、南寧市金陵鎮及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所等地進行病害調查(疫病調查時間7月25~26日,軟腐病調查時間9月21~22日)。結果表明,桂芋2號疫病平均病情指數為1.76,軟腐病平均發病率為0.166%,均低于對照桂芋1號(分別為2.64、0.349%),說明桂芋2號對芋疫病和軟腐病的抗性強于桂芋1號。
2.4 品質
2013年11月在農業部亞熱帶果品蔬菜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桂芋2號及對照桂芋1號母芋的品質進行分析檢測,結果表明,桂芋2號品質優,營養豐富(蛋白質5.74%、鈣0.26%、鎂0.39%、鐵12%、鋅12%),淀粉含量高(88.83%),易煮熟,口感細膩(粗纖維素含量0.8%),香味濃郁,菜糧兼宜。
3 特征特性
桂芋2號全生育期240~260 d,晚熟;植株直立,高130~170 cm;葉片互生、闊大,寬35~50 cm,長45~65 cm,母芋表皮有灰褐色鱗片,上部略尖、下部鈍圓如卵形或橢圓形,橫徑10 cm左右,縱徑23~35 cm,單球質量1.2~2.5 kg,最大達3.5 kg,母芋產量占總產量的80%左右;母芋球莖與子芋間有明顯的細長帶子(匍匐莖)連接,表現為分蘗(子孫芋)遠離(10~50 cm)母芋生長的特點,每株有子芋3~8個,孫芋2~6個,子芋頭圓尾長如棒槌狀,子孫芋產量約占總產量的20%;母芋切面有明顯的檳榔紫色花紋;產量、品質、抗疫病和軟腐病均優于桂芋1號。在水田和旱地(有灌溉設施)栽培表現優良,具有產量高、淀粉含量高、品質優、口感細膩、香味濃郁、芋形靚麗等特點,且抗逆性及適應性較強、農藝性狀遺傳穩定,是檳榔芋中的核心產品,在國內外同類產品中具有很明顯的競爭優勢。
4 栽培要點
桂芋2號屬遲熟品種,宜在春季種植(也可秋季種植,翌年夏季收獲,但品質有所下降),通常在氣溫穩定在15℃以上即2月上旬至3月上旬種植,畦寬1.2 m,雙行種植,667 m2種2 000株左右;采用地膜覆蓋種植,667 m2結合整地施硫酸鉀型復合肥(22-14-14)50 kg、茶麩50 kg、豆麩50 kg、硫酸鉀型緩釋肥(17-5-23)25 kg、微必補(中微量元素肥料)20 kg、硼肥1 kg等;在種植溝(穴)內施有機農家肥1 000~2 000 kg,與土混勻。種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濕潤,防旱防澇,5月至7月初每月根據植株長勢追施1~2次硫酸鉀型復合肥,每次30 kg/667 m2,8月上旬施1次純硫酸鉀25 kg/667 m2,6~8月每隔15 d左右噴藥1次防治疫病及斜紋夜蛾、蚜蟲、螨蟲;同時注意及時除芽和適時噴藥控徒長,于霜凍前收獲。
參考文獻
[1] 周達平.荔浦縣水生蔬菜產業優勢、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J].南方園藝,2014,25(1):35-41.
[2] 江發茂,歐利.荔浦縣荔浦芋產業發展現狀及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6(8)27-28.
[3] 賈引獅.廣西地理標志產品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20):5 043-5 048.
[4] 沈鐘蘇,陳全斌,湛志華.荔浦芋淀粉的理化性質研究[J].食品科學院,2015,26(11):72-75.
[5] 杭玲,周嘉運,蘇國秀,等.荔浦芋優良品種桂芋 1號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J].江蘇農業科學,2005(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