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沛宇
在“互聯網+”和能源革命的大浪潮下,傳統單一的能源供應商格局在漸漸地被打破。不管是供電企業,還是供氣企業,抑或是新能源運營商,都開始喊出了要做綜合能源供應商的口號。
的確,綜合能源供應商模式在一些發達國家已蔚然成風。在中國,這一新興的商業模式也已萌芽。“多能互補、泛能網、智慧能源……”這些不斷冒出的新詞從不同的角度描述著綜合能源供應商的模樣。
中國的相關政府部門對綜合能源供應商的態度積極。例如,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的《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就是對綜合能源供應商的一種政策支持。
作為我國最大的非管道天然氣運營商,新奧集團也在積極地從單一的燃氣供應商轉變為綜合能源供應商。“我們2008年開始做泛能網的時候,計劃十年磨一劍,以為得2020年以后才開始有機會。”該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玉鎖對《能源》雜志記者說,“沒想到這兩年國家改革推進力度這么大,機會提前到來了。新奧的智慧能源板塊已有1.5億利潤了。”
在王玉鎖和其他正在跨界的能源企業家眼中,能源消費和供應模式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變革,新的巨大商機擺在了面前。但大浪淘沙過后,這些先行者們會有哪些真正站穩腳跟?
跨界趨勢
從全世界來看,能源體系均以供給為核心。早在1972年國際能源署成立之際就提出,人類到了要轉變用能方式、尋找新的能源道路的時候了。時隔40多年后的今天,能源供應體系新的道路才剛剛浮出了水面。
能源技術革命是能源供應模式變革的基石,更先進、更新的能源技術催生著新的商業模式。諸多業內人士認為,能源技術革命的核心是小型能源系統顛覆大型能源系統,同時還包括太陽能轉化率的提高,以及傳感技術、物聯網技術的進步,這些都支撐著能源供給和消費的革命。
德國已出現了綜合能源供應商的模式,一家企業可以既供熱,也供氣,還供電,這樣可以達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在北歐,太陽能與燃氣互補的系統已成為歐洲采暖比較普遍的方式之一。
對于歐美市場出現綜合能源供應商的原因,埃森哲亞太區公用事業董事總經理兼資源戰略總裁顧曦之(Greg Guthridge)對《能源》雜志記者分析,那些國家的燃氣和電力市場是去監管化的,因此可以實現雙燃料模式,降低運營成本。除了燃氣和電力,在一些國家還有供應商將其他的產品和服務一起捆綁銷售的,出現了更加綜合的供應商。
“這是一個趨勢,我覺得中國也完全可能發生。隨著整個市場的打開,這樣的綜合供應商會越來越多。”顧曦之說,在中國的此次電改里,申請售電公司牌照的不乏很多地方能源公司,包括地方燃氣公司。所以說,當兩個市場都變得更加競爭和市場化時,他們自然就會找到合并的需求,使其有更強的競爭優勢,能夠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中國的綜合能源供應商雖然才剛剛開始萌芽,但萌發的種子已比較豐裕。據國家能源局規劃司規劃處長劉建平在今年8月的一次會議上透露,該處收到地方申報的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項目已經超過500個。
“十三五”期間,中國政府計劃建成國家級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20項以上,國家級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示范工程3項以上。到2020年,各省(區、市)新建產業園區采用終端一體化集成供能系統的比例達到50%左右。
在如此誘人的商業前景下,傳統能源企業都在躍躍欲試。由于電力供應已嚴重過剩,諸多發電企業最有改革的緊迫感,他們中已有不少企業都在謀劃從傳統的能源生產企業向綜合性能源供應商轉變。與此同時,南方電網公司在其“十三五”節能環保規劃中也提出,要積極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變。
最具有市場敏銳度的民營企業自然不會缺席這場變革。“就我自己的性格而言,‘革命兩個字我是很害怕的。但是從我自己在這個行業的學習、理解、經營實踐來看,確確實實到了一次需要革命的時候。”王玉鎖意味深長地說到。
新奧模式
在過去兩年里,王玉鎖跟國內外國很多企業家、科學家交流時得到了一個共同的感悟:“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正在來臨。再過三五年,整個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真的很難說。”
技術革命臨近的步伐促使王玉鎖下定決心對新奧進行成立以來的第三次管理變革。新奧曾在1996年進行了第一次管理升級;然后又在2006—2008年期間進行了第二次管理升級。這是第三次內部改革,“我認為新奧這次改革與前兩次有很大的不同,基層很有積極性。”王玉鎖說,“新奧一次一次地都在革自己的命。我絕對不允許企業到了要垂危的時候再去革命。”
經過兩年的內部變革和修煉,王玉鎖為新奧集團未來十年的發展定下了清晰的目標:首先要把天然氣產業做得更扎實;然后基于能源互聯網的機會,把泛能網做大做強;最終真正使新奧從一個燃氣公司到一個能源公司的升級,或者說從燃氣網絡公司到一個能源網絡公司的升級。
盡管德國已是綜合能源供應商的熱土,但王玉鎖并不認為德國模式是他的目標。他說,德國的綜合能源管理只是一個物理層面的綜合,沒有起化學反應,沒有找到豎井平行線的節點。王玉鎖為新奧打造的模式則是一個互聯共享的能源模式,創新了一個新的概念,即泛能網。
關于泛能網的商業模式,王玉鎖介紹說,第一,是為客戶提供多能互補的泛能基站;第二,利用信息網絡和氣、電、熱、水物理網的結合,搭建泛能基站的互聯互通;第三,形成以儲能為支撐,多能互調,并且互聯共享的能源模式,實現清潔高效安全的目標。
在泛能網的技術研發方面,新奧從2008年到開始,一共花了8年完善其技術體系。泛能網的主干是泛能芯片和泛能芯,以及泛能能效平臺和泛能云平臺。新奧方面提供的資料稱,泛能芯,可以看成是一個泛能管家,家庭、企事業單位都可以用泛能芯把能源系統用起來,讓能效運營最優。泛能能效平臺可以很好地把多能源的利用達到最優,泛能云平臺則可以實時實現整個網絡的管理,也包括交易。
新奧大力推廣泛能網的基礎和底氣在于其已經擁有的龐大客戶群。目前,新奧在一百多個城市里有1500萬個家庭客戶,他們希望用互聯網把這1500萬家庭用戶連接起來,提供燃氣服務的同時,也給這些用戶提供其他服務,包括電、水、一些物業維修等。不過,更具商業價值的是新奧目前所服務的300個產業園區,這些園區是新奧推廣泛能網的首要領域。
在研發和推廣泛能網的同時,新奧也做了其他方面的準備。新奧已經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售電公司,預計今年其售電公司在廣東能夠完成10億度電量的交易。
眼下,泛能網已經在廊坊、青島等地的一些園區落地,但最關鍵的交易環節尚未真正運作起來,仍在實驗之中。“交易太敏感了,我告訴他們必須要在系統非常成熟之后才可以去交易。我想用一年的時間來實驗,春夏秋冬四季可以把可能存在的問題都暴露出來。解決這些問題之后,我們的泛能網就可以真正實現交易。”王玉鎖說。
對于新奧未來成為綜合能源供應商的前景,王玉鎖信心十足:“一點困難沒有是不可能的,否則我們存在的價值何在?但我們完全可以一點點地去解決困難。新奧有自己的優勢和積淀,我對于泛能網的前景毫無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