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露窈
9月26日公安部發布的一道A級通緝令——追逃十名網絡電信詐騙在逃嫌犯,將電信詐騙話題又推向了風口浪尖。
今年,我們已經聽到了太多關于電信、網絡詐騙的不幸消息,山東女孩徐玉玉的事件還沒平息,臨沭縣大二學生宋振寧又因遭遇電信詐騙離世。
隨著越來越高明復雜的詐騙手段被扒出,沒有人能再置身事外的感嘆:“被騙者太天真”,也沒人能保證永遠置身事外。
網絡、電信技術改變著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思考習慣,感受方便快捷的同時,人們也慢慢發現,當它轉過頭來攻擊你時,會比有形的沖擊更可怕,你甚至看不到施害對象的面目,更何談還手之力。
下面就和大家聊聊全球網絡安全和電信詐騙大環境,相比于十年前網絡初興時,我們是更安全了還是更危險……
木馬去哪兒了:中國是全球唯一全民免費享安全軟件的國家
十年前,一個沖擊波病毒可以在一個星期內攻擊全球80%以上的電腦。而如今,多數中國的電腦用戶幾乎已經感覺不到木馬病毒的存在。這并不是因為木馬病毒變少了,而是因為安全軟件和第三方打補丁的工具普及了。
安全軟件得以迅速在中國實現普及,得益于360所倡導的免費安全模式的成功。如今,99%的中國電腦用戶都在使用國產的免費安全軟件,國外的個人安全軟件在中國也基本上都實現了全部免費。中國也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唯一一個全民享有免費安全福利的國家。
免費安全的普及,不僅降低了用戶安全使用互聯網的門檻,同時也為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創新與繁榮的基礎。不論是電子商務還是網絡社交,不論是網絡游戲還是視頻瀏覽,沒有基本的安全保障,用戶使用這些網絡服務的意愿和信心都會大打折扣。如果普通網民上網沒有基本的安全感,今天整個互聯網的繁榮都將是不可想象的。
上網時做什么最危險?網絡游戲和付款排最后。近幾年,雖然網絡環境有所改善,網絡安全軟件的技術有所增強,但是整體的網絡安全現并不樂觀,各種欺詐行為、木馬、病毒等在網絡中依然屢見不鮮,即使有了安全軟件的保護,我們在上網時也不是絕對安全的。下面就分析一下當前的網絡安全現狀。
據統計,瀏覽網頁、即時通信,以及下載軟件是最容易遇到安全問題的三項網上活動,引發安全事件發生的比例均在10%以上;其次為使用搜索引擎;最后為網絡游戲、網上購物和網上支付,雖然這三項引起安全事件發生的比例相對較小,但發生后損失較大,同樣不容小覷。
性別天平的傾斜:網絡欺詐中 男性受害者兩倍于女性
性別差異分析是社會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視角,而男女兩性在網購行為上的明顯差異,也為我們深入了解網購欺詐現象提供了新的視野。
從網絡欺詐受害者的數量上看,男性占比高達64%,接近女性受害者人數的兩倍。
人們通常認為女性是網上購物的主力人群,但為什么在網絡欺詐案件中,女性受害者反而大大少于男性呢?男性為何會比女性更容易上當受騙呢?
通過與眾多受害者的溝通交流后發現,雖然女性網購更頻繁,但女性更傾向于有安全感的購物環境,多數女性消費者不會輕易嘗試在陌生的網站上購物,或與陌生人QQ聊天。而男性在網購過程中則表現得更加激進,往往為了追求更加便宜的價格而甘于冒險。此外,男性在網購過程中較女性缺乏耐心,而很多犯罪分子正是利用受害者的急躁心理實施詐騙,甚至是設置連環陷阱。
受某些性別天性因素的影響,男性在網絡游戲、博彩和視頻交友騙局中受騙的人數為女性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據“360網購先賠服務”統計,在報案數量最多的10類網絡欺詐中,只有在淘寶消費者保障金欺詐(簡稱消保欺詐)的受害者中,女性數量(55%)明顯多于男性(45%),這可能是由于女性居家開店的比例高于男性所致;另外,在網絡兼職詐騙的受害者中,女性數量(51%)也略多于男性(49%);而在其他類網絡欺詐的受害者中,男性受害者數量都明顯多于女性。
電信詐騙:手機時代最大的噩夢
隨著手機用戶量的逐年增長,手機安全事件發生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垃圾短信、騷擾電話這兩類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手機用戶最大的噩夢。
在智能手機用戶群中,接收到垃圾短信、騷擾電話的用戶比例分別達到了68.6%和57.2%。雖然近年來隨著手機安全軟件屏蔽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的功能升級,使此類事件的發生概率有所下降,但相對比例仍然比較高。垃圾短信多以廣告為主,同時包含部分詐騙信息。而騷擾電話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方式是響一聲即掛斷,讓用戶回撥收取高昂的話費或者播放中獎等詐騙信息,不明真相的人則可能陷入其編制的騙局之中;另一種方式是撥打接通后直接告訴用戶中獎信息或以熟人名義騙取錢財等。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手機上網用戶遇到惡意軟件的比例達到了33.2%,比例較高。很多軟件以某種功能為載體供用戶下載安裝,之后就頻繁發送廣告或暗地刷流量、亂扣費,讓用戶遭受損失。
面對眾多的安全事件,在手機上安裝安全軟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網民的手機免受安全威脅。總體上來說,當前手機安全軟件對智能機上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手機安全軟件有手機管理和安全防范兩大功能:其中手機管理包括清理手機內存、延長待機時間、管理開機啟動項、管理短信,以及管理電話號碼等功能,其目的是讓手機使用更流暢,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手機安全防范通常包括流量監控、屏蔽騷擾電話、定期掃描、定期殺毒等功能,目的是讓手機遠離安全威脅。
什么讓惡意程序泛濫:手機惡意程序傳播途徑
2012年,第三方應用市場及論壇在惡意程序的傳播途徑中占比尚不足50%。而在2013年這一比例則超過了60%。其主要原因是,隨著第三方應用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部分應用市場開始盲目地追求軟件和游戲的收錄數量,甚至將此作為自己的主要競爭優勢,因而忽視了對應用程序安全性的審核,使得惡意程序在應用市場中的數量越來越多。另外,某些應用市場的開發商,包括收錄量過百萬的大型應用市場的開發商,實際上并不具備專業的軟件安全檢測能力,這也使得第三方應用市場的管理越來越混亂。
手機預裝仍然是僅次于第三方應用市場的惡意程序第二大傳播途徑。預裝惡意程序的情況在山寨手機和水貨手機中尤其常見。不過相比于2012年超過30%的比例,2013年,手機預裝在惡意程序傳播途徑中的占比大幅下降到20%左右。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專業的安全廠商開始參與到手機ROOT、刷機和預裝軟件卸載工具的開發之中,使得通過預裝軟件將惡意程序直接植入手機ROM內核的方式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需要指出的是,手機上預裝的惡意程序要比通過其他形式感染手機的惡意程序更難清除,甚至有些預裝惡意程序會屏蔽或卸載手機安全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