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菁華
冬季來臨,霧霾如約而至,京津冀地區再度籠罩在朦朧陰影之中。
調查顯示,在春夏秋三季,京津冀地區PM2.5的主要污染源是工業,但是進入冬季后,其55%左右的污染源都來自散煤燃燒。一噸散煤燃燒的污染排放量是火電的5-10倍,在極端氣候的條件下,使用散煤所產生的污染可以達到污染總量的40%左右。
“煤改氣”早已不是新鮮詞匯,北京“煤改氣”至今已推行7年。不過,“壓煤上氣”的政策近期仍然在頻頻發布。
然而,政策強推之下,“煤改氣”的發展似乎并非暢通無阻,經濟性、氣源保障、對霧霾治理的有效性至今仍存爭議。“左手霧霾,右手氣荒”的困境未解,北京的模式也難以復制。
經濟性爭議
經濟性一直是制約“煤改氣”發展的關鍵因素。從經濟效益角度看,以氣代煤最根本的問題是成本問題:“煤改氣”沒有價格優勢,是一件劃不來的事情。比較當前石油、天然氣、核電、風電、光電等能源種類的投資成本,即使不考慮資源的可獲得性,指望天然氣全面替代煤炭在體量上就很不現實,更可況其經濟代價十分高昂。
“煤改氣”工程所需的大量固定資產投入與改造投資,對于效益并不樂觀的企業可謂雪上加霜。“目前造紙行業和陶瓷行業的產品附加值很低,‘煤改氣后成本提高。以陶瓷行業為例,‘煤改氣后陶瓷行業將增加130%的生產運營成本,利潤都用到‘煤改氣上面去了,”濟南LNG行業資深人士劉海波對《能源》記者說,“生產民用陶瓷的企業將面臨艱難抉擇。”
對于“煤改氣”的經濟性問題,安迅思資深天然氣行業分析師陳蕓穎則認為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難以解決,“如果從單位熱值來講,天然氣成本比煤炭確實高很多,但單位熱值并不是唯一的成本。”陳蕓穎向《能源》記者列出了三個“煤改氣”的有利點:第一,節約煤炭場地堆物的租地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第二,提升產品的質量,降低瑕疵率,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收益;第三,地方政府給予的獎勵和補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企業改換天然氣帶來的成本。
不過,由于經濟性不高,企業對“煤改氣”執行起來的動力并不是很足,而政府的補貼則被企業視作可緩沖成本的一部分。現在政府的直接補貼只是對民用戶,對工業戶則只有改造的補貼,并沒有用氣的補貼。
各個地方的財政水平不一樣,給予補貼的方式和力度也不一樣。北京市支付了高額的“煤改氣”補貼,獲得了較好的執行效果。但業內人士認為,北京成功的模式難以復制,對于其他地區來說,財政能力、運行能力、本身的支撐能力都是不能與之匹配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政府支付大筆補貼不僅加大了財政壓力,對“煤改氣”本身來講也并不是長久之計。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認為,補貼不可能一直存在,政策從整體上是不主張長期發放補貼的,特別是天然氣的運行補貼。萬一產能跟不上,在沒有新的資源情況下,指望補貼是不行的,供氣企業要多想辦法降低成本。
氣源保障難題
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在我國未來較長時期都內難以改變。由于油氣的短缺,自1993年開始我國不得不大量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目前我國天然氣有一半需要進口。因此,天然氣的供應安全一直是個讓人揪心的問題。
對于氣源安全性問題,新奧能源泛能業務領域經理王成認為,我國天然氣資源并不貧乏,國內對天然氣的勘探做得不夠,勘探權沒有放開,未來還有開發和利用的空間。
陳蕓穎對此則表示,國家出臺的政策指出,“煤改氣”要根據當地的資源和財政的情況合理地推進,而不是無序的、大躍進式的推進,要能夠保證經濟性和安全性問題不在改革中暴露。此外,從未來我國能源結構的目標來看,煤炭在其中還是占有一定比例的,天然氣不會完全替代煤炭,中國以后更多的是兩條腿走路,煤炭的利用也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保留。
除了供暖季天然氣資源短缺的難題外,部分地區的管道鋪設不到位、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也困擾著“煤改氣”地區的氣源保障。陳蕓穎說:“從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體系來看,很大程度上問題出現在中間的運輸環節。管道建設的進度和能夠實現的管輸能力,在冬天暴露得十分明顯。有些地方沒有辦法立刻把氣從上游傳導到下游,管網建設的配套還需跟上。”
治霾效果存疑?
“煤改氣”對于治理大氣環境、消除霧霾天氣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這在業界仍是具有爭議的問題,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才是國內最應當推行的事情。
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理事長張紹強就曾撰文寫道,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從技術層面已經實現了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此外,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強烈的“溫室效應”氣體,其碳氫比為1︰4,其燃燒產物中二氧化碳排放比例確實比煤炭要少得多,但其他污染物同樣會產生。且“天然氣開發、加工、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都會有大量的甲烷逃逸進入大氣環境中。
但天然氣產業從業者并不認同上述觀點。王成表示,甲烷燃燒的主要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燃燒溫度的控制方式不同,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會產生氮氧化物,但是仍比燃煤還要低很多。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天然氣都是二類天然氣,硫含量非常低。此外,“煤改氣”號召用低硫煤,低塵煤,但是煤的源頭是不好控制的,而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標準非常統一,是很清潔的。
陳蕓穎也認為,“煤改氣”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空氣改善的實際效果是能看到的。煤燃燒產生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粉塵,PM2.5里面最大就是顆粒粉塵物。而天然氣的優勢則是可以完全燃燒,沒有粉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