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兵
【摘要】作為中華文化的經典瑰寶的名著《紅樓夢》無論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波蕩起伏的情節構造、語言的精巧凝練、主題的深刻表達還是藝術手法的熟練運用都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與教師共同探討《紅樓夢》的經典藝術之處,不僅是加深對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是對自身審美情趣、文學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名著解讀;《林黛玉進賈府》;文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紅樓夢》是兩千多年古典文學發展以來對通俗小說的全面繼承和發展。沁芳橋黛玉葬花、寶玉怒摔通靈玉、寶釵撲蝶、劉姥姥進大觀園等等這些經典的耳熟能詳的故事總是縈繞在耳邊。《紅樓夢》是曹雪芹的經典古文著作,盡管曹雪芹僅完成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是多愁善感的黛玉、自由叛逆的寶玉、溫雅賢淑的寶釵、潑辣多才的熙鳳等等這些鮮明的人物形象確是存在于讀者的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將從《林黛玉進賈府》出發,分析解讀《紅樓夢》的人物形象、語言特色以及深刻主題。
一、百年望族風云變幻,處處深藏玄機
自《紅樓夢》問世以來,就受到各個階層的密切關注。都說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紅樓夢》也是這樣,遍于海內,傳于八方,人人均爭購而閱之。由于作品本身的復雜性、讀者階層的廣泛性,各有立場,觀點不一,解釋各有所異,對人物形象的描繪、對作品主題的理解等等都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和認識,百家爭鳴。寶黛愛情的產生、發展及悲劇結局的線索與賈府封建望族由盛轉衰的過程線索都成了解讀名著的重要出發點。
賈府是清末封建社會的名門望族。在那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制度下,尤其在百年望族的大家庭中,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官僚主義思想嚴重,思想大都被禁錮,一切行事更是需處處謹慎,時時小心。在《林黛玉進賈府》中,賈府的布置精心豪華、丫鬟成群、人物關系復雜。在黛玉初入賈府時,首先看到門口的兩只威嚴的大石獅和三間獸頭大門以及十來個華冠麗服的人。見到賈府的第一眼就給黛玉心靈造成極大的震撼,府內布局陳設的描述更是華麗精巧,不同身份的人居住的地方差別極大,體現了賈府等級的森嚴。身處這樣一個百年望族之中,黛玉的一舉一動都是建立在府中每個人的眼神臉色以及談吐神態之中,一旦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禮節的不周到甚至難以挽回的局面。如寶玉在得知黛玉無玉時,怒摔通靈寶玉,使得在場眾人皆心驚膽戰,一時不知所措。
二、“絳珠仙草”初入賈府,謹言慎行
《紅樓夢》中傳說林黛玉本身仙山上的絳珠仙草,因在即將枯萎時受了神瑛侍者的精心照料,用仙水澆灌,得了仙水靈氣,投胎轉世為一女子,即林黛玉。黛玉在母親逝世之后,棄舟登岸,坐上榮國府的轎子來到賈府,與賈母含淚相認。按照禮數依次見過舅父舅母、嫂嫂姐姐等其他長輩、兄弟之后,參觀賈府、享用晚宴,一言一行,百般謹慎,不敢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處處留心,時時在意,唯恐被人恥笑。
黛玉初入賈府,剛與賈母相認時,淚眼汪汪,舉止言談不俗,禮貌地見過各位長輩,一一詳細清晰地回答長輩提出的問題,獲得賈府上下一致好評。當人物出場時,黛玉仔細打量每個人的頭飾、服飾、裝飾物等,以此辨別人物身份,運用相應的禮俗接待;當王夫人帶著黛玉去拜見賈政時,黛玉根據位置的布置情況和擺點方向判斷出位置的尊卑等級,選擇合適自己身份的座位,以免出差錯;當黛玉與祖母共進晚餐時,被熙鳳拉坐在左邊第一張椅子,心中以為失了禮數而局促不安,后來得到祖母的同意才安心入座。因賈府的餐桌禮儀與自家有所區別,黛玉察言觀色,學著大家的姿態和步驟進行,以免失了禮節;第一次賈母問黛玉念何書時,黛玉回答:“只剛念了《四書》。”第二次卻又在寶玉問及黛玉可曾讀書的問題上回答:“不曾讀,上了一學年,些許認得幾個字”,同一問題,兩種回答,細節處體現黛玉的聰明機警,謹言慎行。這兩個回答不能改變順序,第一次回答賈母時,黛玉如實回答,不料卻被賈母拿來與眾姐妹作比較,展現出了姐妹們不愛讀書,讀書不用功的情況。因此,在第二次被問及的時候,黛玉只是簡單回答,給眾姐妹留了面子,也維護了賈母的顏面,一舉多得。
三、形象鮮明,語言精美,主題深刻
《紅樓夢》中,不僅情節波瀾起伏、一波三折,更是塑造出了一批形象鮮明極具感染力的人物。賈寶玉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叛逆者,他有著自由奔放的思想,沒有那么多身份地位、金錢權勢的約束。他拒絕家族中“仕途經濟”的說教,厭惡在官職尊卑、人生地位等傳統觀念下的虛偽、奸詐、應酬等手段和方式,甚至在思想上否定傳統的統治思想以及禁錮人們思想的“八股文”等流于形式的文學,他一反傳統中紈绔子弟的形象,與府中的女子相處極好。無論是善良溫婉的丫鬟還是多愁善感的黛玉,無論是溫和賢淑的寶釵還是天真爛漫的湘云,寶玉都能發現她們身上獨特的美,建立貴族家庭中無法建立的親密和諧與融洽美好。黛玉與寶玉的性格有相似之處,黛玉生來柔弱,惹人憐惜,又多愁善感,同時抵制著封建思想的侵蝕,也是封建社會中的叛逆者。但她的命運突出了封建禮教框架下婦女不幸無奈的命運。從她寄人籬下進入賈府這個龐大又混亂的家族開始,她孤高自傲、小心戒備的性格不得不轉換成別人眼中的尖酸刻薄與多疑。
《紅樓夢》中的語言以北方語言為基礎,融匯了作者精心的古典詩詞與精粹,形成一種簡練精美、自然洗練的風格,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渲染力,容易將讀者帶入作品中的情境而產生深刻的感受。
總之,作為中華文化的經典瑰寶的名著《紅樓夢》無論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波蕩起伏的情節構造、語言的精巧凝練、主題的深刻表達還是藝術手法的熟練運用都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與教師共同探討《紅樓夢》的經典藝術之處,不僅是加深對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是對自身審美情趣、文學素養的提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