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會
書籍帶給我們的改變有的轟轟烈烈,有的潛移默化,不管是哪種形式或者作用,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種實實在在的變化。
出生于農村的孩子,讀書是改變命運最可選的途徑,當然,這種讀書主要是課本,是應試系統的整體學習。通過課本,我們了解了很多不知道的事,隱約知道了外面有個精彩的世界,生活不再是像父輩那樣守著一畝三分地,年復一年地在原地打轉。為了到外面看看精彩的世界,我們奮發圖強,努力學習,用知識改變了命運。如果當年沒有讀書,沒有讀到《我愛北京天安門》,我就沒有想法走出去看看,就沒有刻苦學習的動力,就不會上大學,可能現在只是圍著鍋臺轉。讀書考學是農村孩子跳出農門,走得更遠的重要途徑,知識改變命運在農村體現得更為直觀。當年馬云就是在火車站看到路遙的《人生》,立志一定要考上大學,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書籍帶給我們見識,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理,不是讀一兩本書就能達到的境界,要多讀書,讀好書?,F在出版業的發展給我們帶來大量的書籍,確實數量很充足,其中不乏好書,但也良莠不齊,我們要廣讀書,挑好書,讀好書。特別是給孩子讀的書,一定要精挑細選,所以父母在千萬種書籍中給孩子選書要慎之又慎。我在學校門口的小書店發現,大部分是孩子用的輔導書,還有一些閱讀書籍,就是這些閱讀書中,經典不多,品質好的太少,有些書內容亂七八糟,用的是粗俗的語言,不合乎邏輯的情節,但是買的小孩挺多,小孩獵奇心理得到了滿足。作為一個出版從業者,看到這種情況,既憤慨又無奈,只能呼吁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的閱讀把把關,讓孩子讀到好書。家長對網吧深惡痛絕,其實有些不好的書籍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不亞于黑網吧,在兒子的家長會上我不止一次聽到老師在強調,有些孩子在課堂上偷看一些課外書,不好好聽講,而這些偷看的書,大多是一些游戲之類的漫畫書。讀書就要讀經典,讀一流的書,才能提高修養。
書籍帶給我們的是精神的刺激和內心的平靜。閱讀一本好書,大腦隨書而動,浸入其中,不斷思索,書中的生活和現實的生活已經不分彼此,就是這樣融匯其中。愛讀書的人嗜書如命,他們在書本的世界中汲取營養,精神高度集中。同樣讀一本好書,書中的內容也可能給你的內心帶來無盡的平靜。讀心靈書籍可以降低血壓并帶來一種無盡的平靜,研究表明,讀自救一類的書有助于幫助人們免受某些情緒失控和輕度的精神疾病的困擾。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捧起一本書,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也就忘記了眼前的煩惱,內心更趨平靜。
書籍帶給我們生活的本領。一本書可能就是一位老師,教給我們生活的本領,一本《五谷雜糧治百病》指導我們該如何用日常的食材保持健康,一本《艾條里的養生經—圖說艾灸》指導我們用傳統的中草藥、依據中醫理論自己在家做保健,防病于未發,治病于初始。通過讀書,我們發現自己的潛能無限,自信滿滿。國家推出的惠民工程,“農家書屋”建設,讓更多的農民朋友通過家門口的書屋,學到了種植、養殖技術,在致富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一些職業實操類書籍,讓更多的人掌握一門簡單技能,有了謀生手藝,生活有了保障。
書籍帶給我們認知世界、探索未來的激情。人的潛能是未知的,自己剛開始不知道我能做什么,但是通過書籍的引導,慢慢會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激發探索潛能。小米科技CEO雷軍就是在18歲的時候看到一本《硅谷之火》,看到喬布斯等硅谷英雄創業的故事,他的創業激情被激發,才成就了后來的小米。當有新的發現或科研成果出現時,書籍或許是最好的傳播途徑,《Drinking Book》這本書被時代雜志評為2015年最棒的25個設計之一,發明這本書的Theresa Dankovich,成功將納米銀離子嵌入紙張,做出了抗菌性極強、質地優良的黃色紙張,這個紙張就是一個便捷的過濾器,臟水進去干凈水出來。但在和使用者聊天的過程她發現,當地居民缺乏最基本的飲用干凈水的意識,知識的傳播遠比濾紙重要,所以她又精心研究,用食用級墨水在濾紙上提醒:“你所在村莊的水源,可能含有致命的病菌,但是這本書里的每張紙都是濾水器,可以確保你的飲水安全?!闭沁@樣一個好的思路通過一本書完美呈現,當你讀到這本書的時候,不單有知識,還有健康。書籍是人們更愿意、更容易接受的一種媒介。
在浮躁的社會中,讀書成了最廉價的奢侈品。估計很多人都不記得上次讀書或者紙質雜志是什么時候的事,每天可能更多的是圍繞網絡的更新,微信朋友圈,或者類似于速食面包一類的東西,讀一本書已經成為很奢侈的一件事了。雖然網絡給我們提供了無窮的信息,但是這些碎片化的閱讀無法達到一本紙質書籍的作用,一本紙質書籍開啟的是多彩的生活,而不是信息的雜亂堆積。讀書使我們的思路趨于清晰,內心歸于平靜,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