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目前本溪城市道路,本文進行了道路網絡結構可靠性分析,本溪城市道路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東西向城市道路主干線不足、基本上沒有南北向城市主干線、南北濱河路未形成網絡、本溪立交周邊路網交通組織混亂,提出了總體對策與思路:規劃多條東西向、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完善南北濱河路路網體系、大范圍改善本溪立交周邊路網交通組織、規劃建設城市交通環線路網等,并對近期項目列出實施計劃。
關鍵詞:道路網絡;可靠性分析;交通組織;實施計劃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4.211
1 現狀分析
本溪市是遼寧省東部的山區城市,全境總面積8411. 3 平方公里。整個市區依山而建,依山而生,常住人口 170 萬人,本溪市城區面積 106.5 平方公里。
多年來,城市建設和公路交通設施的快速發展,本溪市區對外交通已形成較為發達的的運輸網絡,隨著本桓高速公路的快速推進,本溪市區與沈陽、撫順、桓仁、丹東、遼陽等方向對外交通均以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形成公路骨架交通網絡,城市周邊路網交通量增長明顯。
2 存在的問題
與國內其它中等城市相比,從路網長度來看,本溪市城市交通的基礎狀況并不是處于劣勢,而且也擁有相對完善的交通網絡,但是目前本溪市客觀存在的交通擁堵問題卻給本溪市區域經濟發展和“三都五城”建設帶來了諸多阻礙,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掣肘因素。由于本溪市是山城同時還是老城,受地形地貌以及太子河、鐵路等自然條件的限制,本溪市市區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主干交通路網體系,道路情況總體的建設水平的前瞻性不足,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不高,城市的道路寬度小,車多路窄影響到車輛的通行,其中特定地塊和時段交通擁堵現象明顯,比如東芬路口、小華山路口、本溪出口周邊、消防路口、東明路口等,多集中在跨越太子河、鐵路及高速出口周邊,在上下班高峰時期堵塞明顯。
結合目前本溪城市道路,本次對網絡進行了道路網絡結構可靠性分析,本溪城市道路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東西向城市道路主干線不足。本溪市主城區在西側,近幾年向東側威寧、臥龍、牛心臺一帶發展,東西向交通聯系較多,但貫穿東西城區道路僅有峪明路,東西向主干線明顯不足,難以滿足交通需求,需要規劃建設和完善東西向城市主干線;
(2)基本上沒有南北向城市主干線。本溪市主城區除沈丹高速公路外,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南北城市主干線,而沈丹高速公路主要發揮過境交通功能,難以承擔南北向城市交通;
(3)南北濱河路未形成網絡。近幾年,本溪市大力發展沿太子河兩岸的南北濱河路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成效顯著,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南北濱河路尚未貫通,功能不完善,且南北濱河路之間有效連接道路較少,未形成交通網絡,特別是南側濱河路,雖然能發揮一部分城市主干線功能,但進入市區很不方便,急需進行優化完善;
(4)本溪立交周邊路網交通組織混亂。原沈丹高速本溪城區只有本溪立交及本溪南互通立交,本溪南互通立交承擔城市出入交通量較少,絕大部分城市交通選擇本溪立交出行,近年新建了本溪北互通立交來分擔本溪立交交通量。2015年本溪北、本溪、本溪南三互通立交出入交通量分別為2000輛/日、9000輛/日、4000輛/日,本溪北及本溪兩互通立交交通量都集中在小堡附近路網進行集散,因此周邊路網擁堵嚴重,交通組織十分困難。
3 總體對策和思路
3.1 規劃多條東西向、南北向城市主干道
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城市主干道建設,如地工路、平山路等貫穿城區的城市道路改造,改善現有孤山大橋,消除跨越太子河及鐵路的交通擁堵路段;
3.2 完善南北濱河路路網體系
繼續完善南北濱河路路網體系,其中包括北濱河路向溪湖區延伸路段改造、南濱河路向牛心臺延伸路段、適度新增跨越太子河橋以及南北濱河路與市區道路的連接線等;
3.3 大范圍改善本溪立交周邊路網交通組織
保留現本溪出口,采取多項措施疏導、改善本溪立交周邊路網:
①打通南北干道地工路,使本溪北出口有效分流本溪出口去往市區交通;②建設本桓高速公路,新增臥龍出口,繼續分流本溪出口交通;
③通過本桓高速公路及威寧大橋有效分流本溪縣去往沈陽方向車輛;④弱化沈環線太子河橋至本溪立交路段和交叉口功能;⑤遠期裕明路高架跨越育龍路路口;多管齊下改善本溪立交周邊路網交通組織混亂的現狀。
3.4 規劃建設城市交通環線路網
通過完善東西、南北主干道路,逐步消除擁堵路段和節點,形成峪明路、育龍路、南北濱河路為四橫、沈丹高速公路、地工路為兩縱、丹霍線、沈環線、育龍路、威寧大橋、沈本大道為環線的四橫兩縱一環的城市道路主骨架。
3.5 規劃建設軌道交通線網
規劃建設本溪主城區至石橋子、主城區至臥龍、主城區至牛心臺等地軌道交通線網,但對于本溪市而言,遠期規劃地鐵更適合城市發展。
3.6 預留沈通高鐵路由
由于受到地形條件影響,沈丹高鐵只有兩處可以與沈通高鐵連接,分別是石橋子北、高臺子,遠期預留沈通高鐵路由。
3.7 關于環城高速
本溪環城高速公路在遼寧中部環線高速公路路線選擇時已經進過論證,修建意義不是很大,主要是:
①從鐵嶺-撫順-本溪-遼陽在本溪主城區過境車輛較少;
②該方案對本溪主城區交通出行沒有明顯的改善,由于受到地形、路網等條件影響,環城高速只在溪湖設一處出口,服務范圍有限,同巨額單位投資相比,發揮不出應有的投資效益;
③新建里程增長23公里,地形條件十分復雜,彩北立交設置條件十分困難,路線橋梁和隧道總長占40%以上,并穿過多處城市規劃區和煤礦采空區,與沈丹高速鐵路、G304線、省道沈環線(已改造為一級公路)等交叉,跨越太子河和細河,工程實施難度很大;
④路線通過規劃城區和礦區,對城市發展影響較大,新增大量的占地,不利于保護土地資源和自然環境。
4 近期實施計劃
(1)加寬孤山子大橋,長約1.05km;采用兩側加寬或高架,保留原橋,原橋行駛短途車輛,新加寬橋行駛中長距離交通,使交通主輔分離,提高通行能力;
(2)加寬北濱河路沈丹鐵路至溪湖段,長約4.5km,該工程由于受到地形條件影響,施工較為困難;
(3)新建南濱河路本溪立交至臥龍大橋段,長約5.6km;
(4)改造沈環線與北濱河路交叉口;
(5)建設城市環路約97km,其中利用原路21km、大修13km、新改建63km。
參考文獻:
[1]本溪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20)[D].本溪,2013(09).
[2]孟夢,邵春福等.組合出行模式下多方式交通流分配模型及算法[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14(01).
[3]馮星宇,周晨靜等.基于速度特性的城市快速路常發性交通擁堵研究[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4(01).
[4]韓寶睿.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方案研究的關鍵技術分析[D].東南大學,2005.
[5]Tamar Ben-Bassat, David Shinar. Effect of shoulder width, guardrail and roadway geometry on driver perception and behavior.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11(43):2142-2152.
[6]Hadi,M.A.,Aruldhas,J.,Lee-Fang Chow,et al. Estimating safety effects of cross-section design for various highway types using negative binomial regress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500,1995:167-177.
作者簡介:姚宏偉(1979-),男,遼寧沈陽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網前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