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安東雨
摘 要:目前一些LNG接收站氣源地以煤層氣液化為LNG,由于煤層氣氣質較輕、氣化熱小,液化后的LNG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將會出現蒸發氣(BOG)產生量增多的情況,尤其是采用槽車液態外輸時,其影響更明顯。本文著重分析輕質組份LNG在液態槽車長途運輸時壓力升高的情況,以及蒸發氣(BOG)產生量,提出避免槽車壓力升高引起超壓放空的方法。
關鍵詞:LNG;輕組份;槽車;BOG;壓力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4.218
1 概述
隨著國內天然氣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LNG接收站建成投產,上游氣源地的LNG組份也呈現多樣性,國際上一些氣源地以煤層氣液化為LNG,由于煤層氣組成以甲烷為主,氣質較輕、氣化熱小,液化后的LNG在儲存運輸過程中將會出現蒸發氣(BOG)產生量增多的情況。一般LNG接收站的設計組份中甲烷含量在86%至97%左右,而由煤層氣液化形成的LNG組份甲烷含量高達99%。表1為兩者組份組成對比。
目前使用槽車對液態LNG進行分銷是LNG接收站的重要銷售方式之一,因此本文對輕質組份LNG與目前接收站的常規設計組份進行分析對比,確定輕質組份的LNG對液態槽車長途運輸的影響,提出避免槽車壓力升高引起超壓放空的方案。
2 輕組份LNG對槽車運輸的影響
在液態槽車長途運輸過程中,隨著運輸距離在增長,運輸時間隨之變長,環境熱輸入不斷積累,導致槽車儲罐中LNG持續蒸發,槽車儲罐中壓力升高。目前LNG主力槽車容積為52.6m3,有效容積48.47m3。LNG槽車儲罐的絕熱方式主要有真空粉末絕熱(CF)、真空纖維絕熱(GB)和高真空多層絕熱(CD)等技術,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高真空多層絕熱技術,其日蒸發率指標≤0.28%/d,最高工作壓力0.62-0.7MPag,安全閥起跳壓力0.65-0.75MPag。
2.1 不同組份下槽車運輸壓力升高情況
根據槽車的保溫性能考慮日均0.28%的漏熱量,槽車裝車后壓力0.01 MPag,以下分別針對不同組份,就LNG槽車行駛里程與槽車壓力升高情況進行了對比,具體結果見表2。
由上面的對比分析可見,在裝車后的壓力為0.01MPag下,輕質組份在運輸17個小時(850km)左右將出現超壓安全閥起跳,某典型LNG組份在22個小時(1100km)左右將出現起跳,兩者相差5-6個小時左右(運距約250-300km)。
2.2 不同組份下槽車產生的BOG量
進一步對不同公里產生的BOG量進行測算,結果見表3。
由以上對比表可見,由于不同LNG的氣化熱不同,輕質組份的組成較輕,氣化熱小,在相同漏熱條件下,BOG蒸發量比較大;另外在相同條件下,輕組份LNG的飽和蒸氣壓也較大。以上兩點因素共同導致了輕組份LNG蒸發量較大。而且隨著運距加長,積累效應顯著,在運距達到600km時輕質組份LNG與常規LNG相比,BOG產生量相差10kg左右。
3 降低LNG槽車運輸過程氣相壓力的方法
降低LNG槽車運輸過程中BOG的產生量,需從充裝后LNG本身的物性(溫度、壓力、組份)方面考慮。如要控制溫度,需要從槽車保溫(保證保冷層真空度、避免閥門內漏)或外界增加冷量方面著手,但在不增加費用的前提下,控制溫度很難實現。因此以下從充裝的壓力、組份方面提出降低LNG槽車運輸過程中氣相壓力的方法。
3.1 控制充裝結束槽車儲罐內壓力
盡量控制槽車裝車后壓力處于低點,保證槽車充裝后處于較低壓力時,在運輸過程中槽車儲罐內壓力增長較慢,在運輸距離較長的情況下不會發生安全閥起跳,這是因為充裝結束后槽車儲罐內壓力較低,為槽車BOG蒸發留有了一定空間,從而保證了在長時間(長距離)運輸過程中不產生放空。
3.2 對輕組份LNG分罐儲存并分別外輸
減少LNG槽車運輸過程中BOG的產生量,可以從進料本源進行控制,如將輕組份LNG分罐儲存僅用于氣態外輸,則可以避免輕組份LNG在進行液態分銷時產生的大量BOG。
3.3 與常規LNG摻混
由于輕質組份LNG氣化熱小,所以在相同條件下BOG產生量更大。基于此可以考慮將輕質組份與接收站儲罐內較重LNG進行摻混,以相對降低BOG產生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摻混過程中,如果組份相差較大,需要嚴格控制翻滾發生的可能性,對接收站操作要求有一定提高。
4 結論建議
(1)從分析情況來看,在LNG槽車運距較長情況下,輕質組份LNG比目前接收站的設計典型組份更容易產生BOG,進而產生超壓放空的情況。
(2)為盡量減少輕質組份氣源對槽車運輸的影響,建議在接收站實際運營裝車時,盡量保證槽車充裝后處于較低壓力,避免槽車遠距離運輸導致超壓。
(3)輕質組份產生的BOG量偏大,在槽車在到達有氣態用戶的衛星站后,產生的BOG氣體可以通過衛星站內自增壓并經過加熱后直接外輸給用戶。
參考文獻:
[1] 陳峰,王飛. LNG接收站投運初期BOG回收流程改造方案[J]. 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9(8):173-175
[2] 朱斌斌.不同裝車方式對LNG接收站的影響[J]. 油氣儲運,2012(5):92-94
作者簡介:陳峰(1977-),女,山東棗莊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程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