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陳韋*,李京
(1.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2;2.沈陽軍區總醫院,遼寧 沈陽 110016)
?
滋陰疏肝法治療陰虛氣滯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丁偉1,陳韋1*,李京2
(1.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32;2.沈陽軍區總醫院,遼寧 沈陽 110016)
目的:探究滋陰疏肝法治療陰虛氣滯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納入標準的陰虛氣滯型糖尿病患者11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其中對照組給予降糖藥口服或胰島素注射治療,治療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滋陰疏肝法中藥湯劑進行治療。兩組均以20天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治療結束后,檢測兩組患者的血糖,對比治療前后患者血糖的改善情況,并檢測兩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7.27%,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5.51%,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血糖情況均有所好轉,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P<0.05)。結論:應用滋陰疏肝法能夠增加體內胰島素水平,對降低血糖有著明顯作用,可有效治療陰虛氣滯型的糖尿病,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
糖尿病;滋陰疏肝法;陰虛氣滯型;臨床療效
糖尿病(diabetes)是臨床常見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為典型表現。現代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因機體胰島功能減退而引發的糖、水、電解質等代謝紊亂引發的,并受遺傳、精神、免疫功能、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等各種致病因子影響。糖尿病發展過程中往往伴有腎、眼、足等部位病變,嚴重者會造成尿毒癥[1]。中醫學認為糖尿病屬消渴病范疇,本病在《內經》中也稱為“消癉”,是由于陰虧燥熱,肝郁氣滯、五臟虛弱所導致的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為特征的病證[2]。筆者采用隨機對照方法,運用滋陰疏肝法治療55例陰虛氣滯型糖尿病患者,與單純常規西藥治療進行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及血糖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入我院內分泌科的患者110例,均以陰虛氣滯型糖尿病為臨床診斷,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即治療組55例,其中男27例,女28例,平均年齡(50.6±10.3)歲,病程4~7年;對照組55例,其中男26例,女29例,平均年齡(51.4±10.7)歲,病程5~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3]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擬定。主要癥狀為多飲、多食、多尿和不可解釋的體質量減輕;實驗室檢測:隨機血糖≥11.1 mmol/l(200 mg/dl);空腹血糖(FBG)≥7.0 mmol/l (126 mg/dl);葡萄糖負荷后2 h 血糖(2 hPG)≥11.1 mmol/L(200 mg/dl)。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4]中關于陰虛氣滯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主要癥狀胸脅脹滿喜嘆息,心煩易怒,口苦咽干,消瘦,腰膝酸軟,咽干口燥,五心煩熱,心悸失眠,舌暗紅,苔薄白干或少苔,脈弦或弦細數,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糖增高等。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中西醫學診斷標準;2)男女患者年齡均在40~70周歲之間;3)血壓指標符合研究標準范圍的患者;4)患者同意且自愿參加本次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不符合納入標準者;2)有明顯合并肝、腎疾病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3)近1個月內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急性代謝紊亂以及合并感染者;4)對多種藥物過敏及過敏體質者;5)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的原因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發熱,泌尿系感染,原發性高血壓,心力衰竭等;6)正準備妊娠或哺乳妊娠的婦女;7)精神病患者;8)近3個月內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
參照臨床用藥指南,采用西藥常規治療,給予降糖、降壓、調脂治療。降糖藥選擇基礎胰島素加口服降糖藥,阿卡波糖或瑞格列奈,可根據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及口服藥物劑量;降壓藥可選擇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調脂藥用辛伐他汀治療。其他治療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制定飲食、運動方案等。
1.5.2 治療組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以滋陰疏肝為主的中藥方劑,為逍遙散合麥味地黃湯加減。藥物組成:柴胡15 g,白芍20 g,當歸10 g,麥門冬10 g,五味子10 g,茯苓15 g,白術15 g,炙甘草15 g,牡丹皮10 g,熟地黃15 g,山茱萸15 g,山藥30 g,澤瀉30 g。用水1 000 mL,煎至150 mL,空腹時服,1日2次,20天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1)檢測治療后兩組患者多飲、多食、多尿等癥狀改善情況,并計算總有效率。2)治療前后檢測并記錄血糖、空腹血糖以及2 hPG含量的變化。
1.7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4]中的臨床療效診斷標準將本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標準。
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檢測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圍,或血糖下降超過治療前的4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血糖值下降超過治療前的20%。無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血糖含量無變化甚至升高。
1.8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處理,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1 兩組患者臨床證候療效比較
如表1所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顯示,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均有所改善。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7.27%,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65.52%,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結果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證候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的比較
如表2所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血糖比較顯示,兩組患者均有所好轉,且治療組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兩組結果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項目例數隨機血糖空腹血糖2hPG治療組55治療前17.8±4.29.5±2.216.6±4.5治療后8.5±1.3ab4.8±1.4ab7.2±1.3ab對照組55治療前17.2±5.49.7±2.416.8±4.4治療后13.8±1.9a7.3±1.6a11.8±1.4a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本病是因胰島素分泌缺陷所引發的,臨床以高血糖為基本特征,主要臨床表現為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疲乏無力及肥胖[5]。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論述指出先天稟賦不足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因素,正如《靈樞·五變》[6]中有:“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其中尤以陰虛體質最易患有消渴。中醫學將糖尿病歸屬于“消渴”“消癉”等病證范疇[6]。《臨證指南醫案·三消》[7]中有云:“心境愁郁,內火自燃,乃消癥大病。”由此可知消渴病因多由稟賦不足,飲食失節,情志失調和勞欲過度及房室不節所導致。而情志失調、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也易形成本病,郁怒傷肝,肝氣郁結,郁積日久化火,火熱內燔,灼傷肺胃之陰,最終發為消渴[8-12],因此治療應以疏肝理氣、滋陰柔肝法為主。
本方以柴胡、白芍為君。柴胡疏肝解郁,能循肝經之道泄其郁熱,疏散結氣利胸脅,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之效,據藥理分析柴胡有增加肝糖原合成、促進肝細胞再生等作用[8]。白芍性涼味苦酸微寒,可養血斂陰,柔肝緩急,對肝損傷有保護作用[13]。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當歸、白術、茯苓、麥門冬、五味子為臣,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主要功效為補血養陰、填精益髓,為補陰益精、養血補虛之要藥,臨床研究表明熟地黃既能改善陰虛癥狀,又能調節異常的甲狀腺激素狀態[14];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可補益肝腎,用于肝腎不足,頭暈目眩,遺精遺尿之癥,藥理研究表明山茱萸對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其有效成分山茱萸醇提取物,對四氧嘧啶和腎上腺素性糖尿病患者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15];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麥門冬味甘微苦,具有清養肺陰、解熱除煩、滋陰益胃的作用,可治療心煩不眠、身熱夜甚,煩躁不安之癥,同時可提高人體免疫力[16]。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養血和血之效;白術味苦甘性溫,為燥濕健脾常用藥,藥理研究表明白術具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可降低血糖,保護肝臟,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減少[17];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寧心安神,敗毒抗癌,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強免疫力、降血糖、防止肝細胞壞死、抗菌等功效[18]。五味子具有滋腎生津、斂收肺氣之效,藥理表明五味子能促進肝糖原的合成,使糖代謝加強,又能增加肝細胞蛋白質的合成,并促進脾免疫功能,同時其有效成分五味子醇能增強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19];牡丹皮、澤瀉為佐藥,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退虛熱等功效;澤瀉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通淋之效,藥理表明澤瀉能降血脂、保護肝細胞,并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以上諸藥同為佐藥,可明顯促進胰島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降低血糖含量。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調節氣血,陰陽雙補,可做使藥。諸藥合用可滋補肝腎、養陰泄熱,在保護肝、腎細胞的同時,降低血糖,為治療陰虛氣滯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劑。且本研究證實,滋陰疏肝法中藥湯劑治療陰虛氣滯型糖尿病引發的各臨床癥狀具有較好療效。
綜上所述,滋陰疏肝法中藥湯劑可以提高機體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且價格低廉,無明顯不良反應,為治療陰虛氣滯型糖尿病的首選方法。
[1] 韓麗蓓,楊惠民,崔紅霞,等.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的中醫證候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3(5):358-360.
[2] 周迪夷.2型糖尿病中醫分期辨證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
[3] 趙莉平,權志博,王麗,等.不同中醫證型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清學指標的變化[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0(1):105-107.
[4] 王樹強.糖尿病中醫治則治法研究概況[J].甘肅中醫,2007,20(3):51-53.
[5] 楊彬,張蘭.從脾胃論治糖尿病[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5):510-511.
[6] 陳會君,穆雪,趙菲,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醫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6,33(2):115-117.
[7] 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華傳世醫書(醫論醫話醫案)[M].北京:人民軍醫電子出版社,2011:346.
[8] 劉炳昌,孫慶花.健脾解郁法治療糖尿病并抑郁癥的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6):921-923.
[9] 宋立家,季旭明,王志宏,等.基于中醫傳承輔助系統的治療老年糖尿病組方分析[J].中醫藥學報,2014,42(6):34-37.
[10] 張元慶,陳曉娟,劉波,等.養陰益氣湯聯合羅格列酮片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學報,2015,43(6):91-93.
[11] 蘇曉琳,李媛,張婕,等.知母對糖尿病小鼠腦內APP和BACE1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醫藥信息,2015,32(3):17-19.
[12] 解曉靜,邢兆宏.知柏地黃丸合血府逐瘀膠囊對糖尿病前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醫藥信息,2015,32(2):40-42.
[13] 陳剛.滋陰疏肝湯治療糖尿病“黎明現象”86例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6):844.
[14] 易京紅.淺析疏肝健脾清熱法治療2型糖尿病[J].北京中醫藥,2012,31(10):751-753.
[15] 范朝華,楊宏杰,趙嘉晶.酸味中藥復方對2型糖尿病血糖影響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3):83-85.
[16] 何健.治療消渴勿忘疏肝[J].實用醫技雜志,1998,5(5):334-335.
[17] 徐輝.糖尿病患者中醫治療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1):250-251.
[18] 任順通.中醫治療糖尿病八法[J].光明中醫,2012,27(3):548-549.
[19] 梅海云.滋陰疏肝法對2型糖尿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3):473-475.
遼寧省教育廳一般項目(No.L2013358);遼寧省科技廳科研基金(No.2012225018)
丁偉(1984-),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臨床疾病的中醫學診療。
陳韋*(1979-),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臨床疾病的中醫學診療。
2016-04-06
R285.6
B
1002-2406(2017)01-0110-03
修回日期: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