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寶,何松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湖北 隨州 441300)
?
銀質針結合推拿治療肩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及對關節活動度的影響
李兆寶,何松*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湖北 隨州 441300)
目的:全面評估銀質針結合推拿治療肩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為肩關節炎的多種療法配合應用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和理論依據。方法: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肩關節炎患者120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60例)予以銀質針結合推拿治療,對照組(60例)單純采用推拿治療。分別于治療前后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肩關節疼痛情況,肩關節功能評分,肩關節活動度等進行評價,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較治療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JOA、VAS及ROM評分治療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銀質針結合推拿治療肩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好較,值得推廣。
銀質針;推拿;肩關節炎
肩關節周圍組織炎簡稱肩關節炎,其發病機理是因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受損、退變而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反應[1]。輕度肩關節炎患者表現為疼痛、腫脹,嚴重者可引起患者肩關節活動障礙,對患者影響較大。目前,治療肩關節周圍組織炎的方法眾多,其療效不盡相同。本研究在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采用銀質針結合推拿對肩關節周圍組織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肩關節炎患者120例,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具體情況見表1。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關于肩周炎的診斷標準;年齡45~70歲;臨床表現符合一側肩關節炎。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3 排除標準
有頸椎病、骨折及韌帶斷裂;其他疾病累及肩關節者;合并心、肝、腦、腎、內分泌、血液系統等重要系統嚴重疾病以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精神病史或酒精、藥物依賴者;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過敏體質;資料缺失,無法評估效果者。
1.4 方法
1.4.1 治療組
銀質針結合推拿治療。
銀質針法:采用王福根教授的銀質針方式進行治療[2],根據患者情況合理選用銀質針型號及進針部位和進針數量。治療時,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常規在肱二頭肌長頭腱處、肱二頭肌短頭腱處、三角肌區域、大小圓肌、岡下肌區域選擇痛點并做相應標記。常規消毒后,在每個進針點直徑約5 mm局部麻醉(0.5%利多卡因),以避免艾炙熱療時引起皮膚刺痛。將銀質針對準深層病變方向行垂直或斜刺進針,針距為1 cm,直達骨膜。留針時在每一根銀針的末端套上一個長約1.0~2.5 cm艾條,點燃加熱,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期間注意保護皮膚不被燙傷。待艾球燃盡,針身余溫消退后起針,在每一針眼處涂2%碘酒。讓其暴露,3天內不與水接觸,以防止感染。以上治療每周1次,2次為1個療程。
推拿:銀質針治療后第4天開始進行患側肩關節推拿治療,采用局部松筋、點揉痛點,內收、外展、提拉、環揉肩關節,肩部外旋、后伸內旋、抖肩以及理筋等推拿手法進行干預,同時防止推拿過程中用力過大,每次治療15~20 min,隔日進行1次,連續治療14 d。
1.4.2 對照組
單純采用上述推拿治療。
同時所有患者均在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肩關節功能康復訓練。
1.5 療效評估
以治療前1天及治療后1天為觀察點評估療效。
1.5.1 疼痛程度評估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測定患者的主觀疼痛感受,分值為0~10分,從0分到10分疼痛不斷升級,0分為無任何疼痛感,10分極度疼痛,患者根據自身疼痛情況在相應數字上畫圈。
1.5.2 肩關節功能
應用肩關節功能評價量表(JOA)[3]評估受試者的肩關節功能,包括:肩關節的疼痛情況、肩關節的活動范圍、受試者日常活動能力、肌力以及關節局部形體共5個項目,合計為100分,JOA分數越高表示受試者肩關節功能恢復越佳。
1.5.3 肩關節活動度
應用肩關節炎臨床療效評估(ROM)關節活動度評分。評估時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囑患者盡最大努力讓手臂置于體側,使肘部處在伸直的位置,隨后進行自主活動,醫生給予觀察測量,測量患者肩關節的最大活動度。
1.6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評估臨床療效。治愈:患者肩關節活動的范圍恢復到正常,無疼痛;顯效:患者肩關節活動的范圍顯著改善,基本無疼痛;有效:肩關節活動范圍有所緩解,有疼痛但較治療前減輕;無效:肩關節活動范圍及疼痛癥狀均未有所變化。
1.7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χ2或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受試者肩關節疼痛及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JOA評分及VAS評分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JOA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組別 例數JOA評分VAS評分治療組60治療前45.69±7.056.64±1.20治療后92.75±7.86*△0.93±1.02*△對照組60治療前46.87±7.426.91±0.90治療后84.65±7.22*1.71±1.29*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肩關節關節活動度評分比較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前屈、外展、外旋肩關節ROM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增高,差異顯著(P<0.05),但治療組治療后患者前屈、外展、外旋肩關節ROM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差異顯著(P<0.05),見表3。


組別 例數前屈外展外旋治療組60治療前42.40±2.1944.71±5.7839.82±6.04治療后133.09±10.57*△115.23±6.90*△73.41±5.88*△對照組60治療前41.85±3.0245.16±4.3740.71±4.99治療后101.93±9.06*78.51±8.32*61.13±3.04*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67%,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臨床治療有效情況對比[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肩關節炎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疾病之一,臨床治愈困難,西醫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一是以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物、局部封閉、局部麻醉為主的內科療法,二是以手術為主的外科療法[5]。其中以非甾體抗炎類藥物治療為最普遍的手段。但藥物副作用大,且非甾體抗炎類藥物在急性期足量使用,1個月后則不再適合應用其治療[5]。而局部封閉、局部麻醉、手術等都會不同程度對患者造成影響。中醫藥在肩關節炎的治療中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其中針灸、推拿是治療肩關節炎最好的選擇[6-7]。
銀質針導熱治療是在宣蟄人創立的軟組織外科學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銀質針深度的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方式,發揮溫經散寒、消除黏連、抑制炎癥、改善臨床癥狀的作用;同時通過針刺與熱療還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為受損組織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創造良好的環境[8],而將銀質針應用于肩關節炎的治療中,通過上述作用,能夠迅速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度。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者JOA評分、VAS評分以及肩關節活動度無差異(P>0.05),而治療后治療組患者JOA評分提高明顯,VAS評分下降顯著,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前屈、外展、外旋肩關節ROM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差異顯著(P<0.05);同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67%,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銀質針治療肩關節炎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這主要是由于:1)銀質針進針時是分別經過皮下、肌肉、筋膜直至到達骨膜的壓痛處,使艾灸熱療能夠直達骨膜,從而達到其他方法無法達到的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9]。2)在銀質針導熱治療的同時結合手法分筋、理筋等直接松解,疏通等推拿手法,有效改善和糾正了患者肩部的缺血缺氧狀況,加速炎癥吸收,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及受損組織的修復和再生[10]。3)本研究采用王福根教授的密集型銀質針排列方式,大大發揮了“以針代刀”的效果,不僅使軟組織黏連得到良好的解除,同時與推拿相結合又協同促進了肩關節活動度的改善[11]。
上述研究表明,在肩關節炎治療中介入銀質針導熱治療配合推拿,對于改善肩關節炎患者的疼痛、關節活動度及功能、提高臨床效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能更快、更發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張忠霞.芒針深刺配合火罐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11):2909-2910.
[2] 王福根.銀質針療法在臨床疼痛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3,9(3):173-181.
[3] 李海燕,靳兵,吳輝.肩關節功能評價量表及可靠性研究[J].中醫康復醫學雜志,1993,8(3):223-224.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 韓振翔,祁麗麗,禇立希,等.針灸結合主動功能鍛煉分期治療肩周炎方案的優選究[J].中國針灸,2014,34(11):1067-1071.
[6] 張澤榮.筋結點電針加刺絡拔罐治療肩周炎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12):906-907.
[7] 杏建書.針刀聯合中藥熏蒸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中醫藥信息,2016,33(3):116-118.
[8] 韋浪平,李金溢,曾明珠.銀質針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14,32(10):154-156.
[9] 葉玲,李國燦.溫針灸與電針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療效比較[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4):306-308.
[10] 解濤,侯京山,肖紅雨,等.關節松動術結合銀質針針刺療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5,17(1):36-38.
[11] 譚啟香,張遠蘭,羅紅.患者疼痛評估及其護理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2):78-80.
李兆寶(1981-),男,主治醫師,主要研究方向:頸肩腰腿痛的臨床研究。
何松*(1976-),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慢性疼痛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6-07-04
R246
B
1002-2406(2017)01-0115-03
修回日期: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