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隰縣“玉露香梨標準建設年”活動見成效
本刊訊 2017年是山西省隰縣確定的 “玉露香梨標準建設年”。按照《隰縣玉露香梨標準建設年實施方案》要求,上半年全縣共栽植玉露香梨1 334 hm2,高接換種167 hm2,整形修剪1.33萬 hm2,育苗 14 hm2,果實套袋 11億只,培訓果農5 000人次,35座包聯示范園開展精細化管理工作;成功舉辦了第七屆隰縣玉露香梨梨花節,依托“隰縣在線”開通了“隰縣玉露香梨今日標準化”果樹管理專題欄目,召開了玉露香梨品牌發布會。截至目前,全縣果樹種植面積達到了2.3萬hm2,其中,玉露香梨面積1.4萬hm2,預計梨果總產量25萬t,產值6億元,梨農人均種梨收入可達6 000元以上。
隰縣推進“玉露香梨標準建設年”活動的主要做法:一是整合資源,從發展規劃、項目鋪排、資金投入等各方面,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捆綁使用”的原則,有效整合農業、林業、水利、發改、扶貧等財政和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合力推動玉露香梨產業發展。二是政策激勵,設立玉露香梨產業發展基金,年度投入500萬元以上,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出口基地、直銷窗口、果品深加工及關聯企業的發展、新技術研發推廣等;金融部門加大產業信貸規模,對玉露香梨發展小額信貸實行果園實體擔保,對梨果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收貯、加工、營銷所需貸款實行低息優惠;對新栽玉露香果農免費提供秸稈還田服務,優惠提供苗木、地膜等物資;鼓勵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發展玉露香梨生產基地。三是產旅融合,與建設“國家全域旅游試點縣”相結合,在豐富梨果禮品、開發梨宴產品、梨甜品和鮮榨梨汁等方面多功能拓展,開發本地非遺技藝和玉露香梨品牌形象文創商品,挖掘采摘園、梨特色村、中國梨博園的梨鄉風韻,組合賞園路線,發展梨主題旅游;同時,將隰縣小西天、晉西革命紀念館及生態森林融入梨文化元素,實現梨果產業與旅游產業、互聯網+同步發展。四是電商牽動,創建了“一碼兩站三園”的電商扶貧眾創空間運營模式,共建立1 140個電商創業團隊,其中,農村電商服務站158個,專業合作社88個,各類公司39個,個體戶842個,分布外省(市)的農村電商服務站13個。五是金融撬動,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中安排金融風險補償金2 135萬元,撬動銀行發放金融扶貧小額信貸1.4億元,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 400余戶;同時,積極注入財政資本金,撬動農發行、國開行政策性低息貸款,2017年計劃申請貸款9.7億元,統籌實施養殖、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扶貧工程,確保玉露香梨產業發展持續健康發展。
(王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