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葡萄果皮中酚類物質、抗氧化能力和酶活性發育變化
據《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報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6.044), 來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的Mohamed A.Awad等人連續兩年研究了El-Bayadi葡萄果皮發育過程中酚類化合物、抗氧化物質和酶活性的變化。漿果生長遵循典型的雙S形曲線,轉色階段是緩慢生長階段。漿果發育期間總酚類物質含量逐漸降低,2014年和2015年成熟期分別達到0.67和1.34 g/kg。漿果生長期間總黃酮含量逐漸降低,2014年和2015年成熟期分別達到0.59和0.38 g/kg。與2014年相比,2015年漿果總酚類物質含量更高,而黃酮含量則相反。反式白藜蘆醇、反式云杉苷含量在發育早期最高,生長期逐漸下降,成熟期增加,2014年和2015年反式白藜蘆醇含量分別為0.28和0.26 mg/kg,反式云杉苷含量分別為1.39和1.12 mg/kg。兩個生長季中反式云杉苷含量都遠高于反式白藜蘆醇含量。生長期和成熟期抗氧化能力逐漸增高 (DPPH和ABTS的IC50值較低)。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漸增加,轉色期達到高峰,成熟期有輕微波動。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最初增加,略有波動,成熟期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逐漸增加,轉色期20天后達到最大值,成熟期下降。木聚糖酶活性初期最高,生長期急劇下降,轉色期和成熟期增加。
(周 洲/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