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四川德陽,618000)
CAP1400控制棒驅動機構驅動桿制造技術研究
徐憲哲,陳正,禹華強,賴富建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四川德陽,618000)
文章介紹了CAP1400控制棒驅動機構驅動桿的結構特點和精度要求,分析了驅動桿內孔加工、外圓環槽加工、銷孔加工等關鍵工藝難點并提出了多項解決措施,滿足了CAP1400驅動桿加工要求。
控制棒驅動機構,驅動桿,細長軸,深孔,制造技術
CAP1400控制棒驅動機構是國內自主設計的滿足三代核電技術標準要求的步進式磁力提升機構,其主要由承壓殼體部件、鉤爪部件、磁軛線圈部件、驅動桿部件等組成。CAP1400控制棒驅動機構是將反應堆控制和保護系統的指令傳達到控制棒組件以保證反應堆的啟動、功率調節、功率保持、正常停堆和事故停堆等功能實現的關鍵設備,肩負著確保反應堆安全的重要使命。
CAP1400驅動桿屬于驅動桿部件,是控制棒驅動機構的關鍵部件之一,其外形為帶環槽的超細長桿件,長徑比達163,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要求非常高,加工難度極大。為攻克驅動桿的制造難點,掌握其制造技術,本文進行了相關制造技術研究。
1.1驅動桿結構特點
CAP1400驅動桿材料為馬氏體不銹鋼12Cr13。結構見圖1,其外形尺寸為Φ44.5×7 269 mm,外圓中部為數量眾多的高精度環槽,內部中間為Φ 13.5 mm通孔,左端為Φ24.5×550 mm的深孔,右端為Φ26×204 mm的深孔。距左端133.5 mm處有挖窩及銷孔結構。

圖1 CAP1400驅動桿外形結構圖
1.2主要精度要求
(1)Φ44.5外圓跳動要求0.05 mm。
(2)直線度要求:任意2 500 mm長度不低于2 mm,全長直線度不低于4 mm。
(3)通孔Φ13.5±0.5 mm。
(4)外圓環槽中一個槽與另一個槽公差不可累積且需滿足任意22個槽間距公差±0.10 mm。
(6)單個環槽精度要求高。
根據對驅動桿結構特點及圖紙主要技術要求的分析可知,該零件為典型的超細長桿件(長徑比L/D大于163),外圓高精度環槽、內孔、高精度銷孔加工困難。根據零件結構特點和精度要求,制定出CAP1400驅動桿的制造工藝流程,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CAP1400驅動桿加工流程圖
3.1深孔加工
CAP1400驅動桿深孔結構主要包括中部Φ 13.5 mm通孔以及左端Φ24.5×550 mm深孔、右端Φ26×204 mm的深孔,尤其是左端mm深孔對外圓同軸度要求Φ0.10 mm,且粗糙度要求Ra1.6,加工難度極大,左端孔結構如圖3所示。下面以左端深孔加工為例進行分析。

圖3 CAP1400驅動桿左端孔結構圖
3.1.1加工難點分析
(1)工件材料為馬氏體不銹鋼,切削性能較差。
(2)加工該深孔時冷卻液輸入困難,切屑不易排出,容易劃傷已加工表面從而導致內孔表面粗糙度差。
(3)刀具在加工時處于較為封閉的狀態,切削熱量不容易散發,容易使刀具切削部分溫度升高造成刀具磨損甚至引起崩刃或折斷。
(4)刀桿長導致剛性差,加工時容易偏斜和振動,加工過程不易觀察孔內部情況,不易確定刀具切削狀態。
3.1.2 解決措施
(1)專用刀具
針對內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的特點,改制了專門的鉸刀,對刀具的引導錐、校準部分均進行優化。為保證加工過程有良好的排屑及冷卻作用,專門設計有前向內冷孔,鉸削時可以有效冷卻切削面,并利于切屑排出,有利于提高內孔表面加工質量。
(2)刀桿導引和輔助支撐裝置
采用專用刀桿導引和輔助支撐裝置增加剛性,滿足加工要求。
(3)改進冷卻系統
原設備配置的冷卻系統壓力較小,無法在孔加工過程中實施強有力的冷卻。為了有效降低孔加工時的溫度、增大內孔加工時的冷卻壓力,設計專用工裝對機床冷卻系統進行改進使冷卻壓力增大。該設備經過改進,能夠使切削液壓力增大從而極大地降低切削溫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并且能夠有效地沖出切屑提高內孔加工質量。
(4)合理的加工流程與參數
為了順利完成此兩深孔加工,本文進行了大量加工試驗,總結出了合理的加工流程和加工參數。
3.1.3 實施效果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進行試驗切削(見圖4),結果顯示加工的內孔在全長范圍內質量均較好,順利地解決了該孔加工問題。
3.2外圓環槽加工

圖4 內孔試驗加工
3.2.1 難點分析
(1)切削力影響
車削過程中產生的切削力可以分解為主切削力、背向力和進給力,其中背向力是垂直于進給運動方向的分力,因驅動桿剛性差,在切削時背向力將使驅動桿產生直徑方向的彎曲變形。主切削力和進給力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2)重力和離心力影響
車削時驅動桿受自身重力和旋轉時的離心力共同作用,產生的彎曲和振動將嚴重影響表面加工質量。
(3)切削熱影響
車削時產生的切削熱會加劇驅動桿的線性膨脹,其熱變形伸長量為:
ΔL=αLΔt
式中:
ΔL—工件熱變形伸長量;
α—工件材料熱膨脹系數,驅動桿材料為12Cr13,α大約為10.5×10-6;
Δt—工件升高的溫度;
L—工件長度,驅動桿長度為7 269 mm。
以車削時溫度升高1℃為例計算,ΔL=10.5× 10-6×7 269×1=0.076 3 mm。
因此,在溫度上升量較大的情況下,驅動桿軸向伸長量也較大,如果兩端軸向伸長被限制,則驅動桿會發生彎曲,加之離心力作用更進一步加劇彎曲變形,從而使得精度控制更加困難。
(4)刀具磨損大
驅動桿軸向尺寸長,走刀時間長,刀具磨損量大,容易產生加工誤差。
(5)驅動桿外圓數量眾多的環槽,有兩種槽形,環槽形狀及槽距精度要求高且需滿足任意22個槽間距公差±0.10 mm的要求。
3.2.2 解決措施
(1)合理裝夾方式
細長桿車削加工的常用裝夾方式主要有一夾一頂(卡盤—頂尖)、兩端頂(頂尖—頂尖)、兩端拉(卡盤—卡盤/拉夾頭)等方式。
考慮到CAP1400驅動桿長度超過7 m,采用通常的裝夾方式無法加工。結合機床特點,采用可以夾持較長距離的特制卡盤夾緊驅動桿左端,采用多只均勻分布的高精度自定心中心架均布支撐驅動桿中部較好地解決了驅動桿裝夾問題。
(2)專用中心架
普通中心架采用三點式結構,使用過程中需要手工調整3個支撐點,導致對中精度和效率低、加工過程易振動和裝卸麻煩等問題,難以保證驅動桿的精密加工要求。
為克服普通中心架的弊病,本文采用了專門的液壓自定心中心架。該液壓自定心中心架設計有中心自動潤滑功能,可以使工作滾輪與工件表面始終處于滾動摩擦狀態,從而降低發熱和磨損。同時,采用該中心架還可以有效約束驅動桿在徑向方向的移動,但不限制驅動桿在軸向方向輕微伸長。
(3)專用跟刀架
采用普通中心架在車削時容易產生“竹節形”誤差,采用跟刀架可以增加車削時工件的剛性,從而提高工件加工精度。
(4)充分冷卻
車削時產生的切削熱會加劇驅動桿的線性膨脹,加之離心力作用更易導致彎曲變形,從而使得精度控制更加困難。本文加工過程中對驅動桿實施了充分冷卻,有利于減小因溫度升高引起的線性膨脹,有效避免尺寸超差。
(5)合理刀具選用
刀具的選擇對于保證工件達到最終加工精度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驅動桿剛性差,車削時應盡量使直徑方向的切削力減小,以減少工件彎曲和振動,對車刀要求刀刃鋒利、切削輕快、排屑順暢、耐用。在驅動桿車削加工中,如果選用普通車刀和通常的安裝方法將導致車削時驅動桿徑向方向受力較大產生彈性變形。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文選用了35°左偏刀并改進刀具的安裝方式,從而使徑向力Py減小,軸向分力Px增大,有效地減小了切削振動和彎曲變形。
(6)合理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對于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的選擇切削用量。根據以往的切削經驗值并經過多次試驗,總結出了滿足驅動桿加工要求的切削用量。試驗加工后經檢驗滿足要求,部分檢驗如圖5所示。

圖5 外圓環槽檢驗
3.3銷孔加工
3.3.1 難點分析
銷孔結構如圖6所示,其制造精度要求較高,制造難度較大,具體分析如下:
(2)常規鉆削加工方式難以保證內孔粗糙度要求Ra1.6。
(3)銷孔位置結構的特殊性,刀具懸深長,刀具剛性極差且加工刀具易與驅動桿外圓相干涉。

圖6 銷孔結構圖
3.3.2 解決措施
(1)設備選用
采用普通鉆床,刀具安裝和加工精度均無法滿足該銷孔加工精度要求。本文采用高精度立式加工中心,可以保證加工刀具安裝精度及加工定位精度。
(2)設計專用鉆模
設計專用鉆模可以對刀具起到更好的定位和引導作用。
(3)合理裝夾方式
采用特殊設計的刀具夾持裝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刀具剛性。
(4)合理刀具選用
采用的硬質合金刀具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可以保證孔加工精度的一致性。
(5)合理加工方式和切削加工參數
采用啄鉆加工方式利于排屑,防止刀具折斷,通過切削試驗(見圖7),總結出合理的切削加工參數。

圖7 銷孔加工試驗
本文通過采取設計專用刀具、改進設備冷卻系統、設計刀桿導引和輔助支撐以及合理的切削參數等措施解決了深孔加工難點,滿足了深孔加工技術要求。針對驅動桿長徑比大、外圓環槽精度要求高的加工難點,采取了合理裝夾方式、設計專用中心架和跟刀架、選用合理刀具、配合充分的冷卻以及合理的切削用量等措施,解決了驅動桿外圓環槽的加工難題。針對驅動桿銷孔位置結構特殊及精度要求高的加工難點,采取設計專用鉆模、合理裝夾方式、選用合理刀具、合適的加工方式及切削參數等措施,解決了驅動桿銷孔加工難題。
通過多項制造難點攻關,成功制造出滿足圖紙要求的CAP1400驅動桿(見圖8),掌握了CAP1400驅動桿制造技術。

圖8 加工完成的CAP1400驅動桿
[1]袁哲俊,劉明華.刀具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9.
[2]李文超.提高細長軸數控車削精度工藝方法的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1.
[3]張文周,譚承峰.不銹鋼加工對刀具材質和幾何參數的要求[J].機械制造,2003,41(9):39.
Research on Drive Ro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CAP1400 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
Xu Xianzhe,Chen Zheng,Yu Huaqiang,Lai Fujian
(Dongfang Turbine Co.,Ltd.,Deyang Sichuan,618000)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drive rod of CAP1400 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The key machining processes of inner hole,outer ring groove and pin hole are analyzed.The drive rod machining dif?ficulties have been solved so that the machining requirements of CAP1400 drive rod are met.
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drive rod,slender shafts,deep hole,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162
B
1674-9987(2016)04-0025-05
10.13808/j.cnki.issn1674-9987.2016.04.006
項目來源: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4ZX06002004-001-003)
徐憲哲(1964-),男,畢業于西安理工大學,現主要從事核島設備制造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