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聯桂
摘 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熱潮下,如何建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引領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是新時期高校教育亟待研究與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經濟管理類院校學科特色及其共青團組織工作性質和特點,決定在服務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上具有學科與組織雙重優勢。從共青團工作視角出發,闡述經濟管理類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的內涵及其建構的必要性,分析共青團工作與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建構的契合性及其優勢,探究基于共青團工作優勢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構建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經濟管理類院校;共青團工作;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2-0013-03
隨著社會經濟新常態化發展與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引領廣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以創業帶動就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熱潮下,如何建構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引領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是新時期高校教育亟待研究與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培育與造就經濟管理類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經濟管理類院校依托自身學科特色及其共青團組織工作組織、引導、資源、載體優勢,強化自主創業教育,建立健全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深入有效地持續開展。本文從共青團工作視角出發,分析經濟管理類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的內涵及其建構的必要性,分析共青團工作與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建構的契合性及其優勢,探究基于共青團工作優勢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構建基本策略,借以為大學生自主創業保駕護航[1]。
一、經濟管理類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的內涵及其建構的必要性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大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運用自身學識、才能、技術與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團體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環境中參與社會競爭,努力尋求新機會,不斷成長創造新價值的過程。經濟管理類院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是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針對性服務與支持的各種要素構成的一個有機綜合體,即以經濟管理類院校為服務主體,以大學生為中心和服務對象,以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率、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可持續發展為服務目標,提供政策環境、教育培訓、資金、孵化與服務支持的具有不同分工又相互聯系的服務系統。它涵蓋五個層面:一是自主創業組織體系,即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組織統領、技術指導與服務,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組織機構與機制保障;二是自主創業教育體系,即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校內外各種創業教育與培訓,不斷地提升創業素質與能力,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內部動因;三是自主創業投資體系,即為大學生自主創業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資金來源,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物質保障;五是自主創業文化環境體系,即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種創業文化交流與實踐活動,積極創造和諧的創業環境與氛圍,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環境保障。這五個體系間相互作用、互相推進,發揮整體合力,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有效順利開展[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蓬勃發展與經管類教育熱的迅速興起,經濟管理類人才供求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已由稀缺型向非稀缺型轉變,就業壓力及其相關問題日益凸顯。基于此背景下,作為培育與造就經濟管理類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經濟管理類院校建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有其自身的必要性:
一是推動經濟管理類院校深化創業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各高校要不斷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并以此來統領學校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經濟管理類院校設置的稅務、會計、工商、營銷等專業是開展創業教育的必備課程。它可利用自身學科特色與專業優勢,通過建構完善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來深入推進學校創業教育改革與發展。
二是拓展經濟管理類院校創業教育實踐的必然選擇。建構科學完善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能夠為經濟管理類學生從事自主創業活動提供全方位支持與服務,讓他們在自主創業實踐過程中獲得專業性指導。這種全方位支持服務與專業性指導對于經濟管理類院校創新和拓展創業教育實踐的模式和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與意義。
三是提升經濟管理類學生創業成功率的必然要求。建構科學完善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可在學校人才培養計劃中引入創業教育,幫助大學生系統接受創業教育,提高成功創業自信心,不斷擴大大學生創業參與度;可以幫助學生積極應對自主創業困難,及時解決自主創業障礙,正確實施自主創業決策,科學進行創業企業管理,不斷提升學生創業成功率[3]。
二、共青團工作與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建構的契合性及其優勢
自主創業服務體系的構建,主要包括自主創業組織、教育、投資、環境等四個層面。作為以服務青年群體成才發展為己任的先進組織,高校共青團在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工作中具有組織、引導、資源與載體等四大優勢,所形成的組織—教育—投資—環境“服務鏈”,與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建構所需的組織、教育、投資、環境等四個層面體系極具契合性:
1共青團工作的組織優勢,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組織體系建構的保障
高校共青團工作具有學校團委→二級學院團委→年級團總支→班級團支部各層面完善、自成體系,結構清晰、嚴密有序,覆蓋面廣的四級網絡組織體系;具有聯系青年的組織網絡,最能緊密地聯系青年,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與實際訴求;擁有政治素養硬、業務素質高、貼近學生、樂于奉獻的團干隊伍,動員廣大青年迅速、及時、有效。共青團的完備組織體系與強大的團學組織等優勢,可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組織統領、技術指導與服務,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建構的組織保障[4]。
2共青團工作的陣地優勢,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體系建構的保障
高校共青團組織最明顯的優勢,在于校園文化陣地充足及其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共青團組織開展創業講壇、論壇、大講堂、演講、研討等活動,舉辦培訓班以及各類媒介,已經成為培養創業者的搖籃。依托共青團的校園文化與媒介陣地等優勢,將教育的元素融入校園文化活動當中,組織開展各種具有針對性的自主創業教育與培訓,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科學的自主創業觀,提升他們自主創業素質與能力,增強他們自主創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教育體系建構的重要保障。
3共青團工作的資源優勢,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投資體系建構的保障
高校共青團組織具有聯系面廣泛、社會資源豐富的優勢。它能通過地方團委、各行業團組織、青聯組織以及青年企業家協會的橋梁作用與地方黨政部門、社會各行各業建立常態化的聯系溝通機制,積極掌握與開辟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方面的社會人力資源,在與各級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溝通協商,為大學生自主創業項目搭建實踐基地,提供實踐場地、財政撥款、銀行貸款、社會資金、政策傾斜、法律援助以及技術指導等方面占有很大優勢。這也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投資體系建構的重要保障。
4共青團工作的載體優勢,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環境體系建構的保障
高校共青團組織工作的載體優勢比較突出,“創青春”系列科技競賽、團學精品項目、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均是它的有效載體。依托這些載體優勢,可舉辦各類科技創新文化競賽、打造“一團一品”校園文化精品項目、開展“實崗掛職”社會實踐與西部計劃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文化交流與實踐活動平臺,從而不斷強化大學生自主創業文化建設,創造良好校園自主創業環境與文化氛圍,推動形成校園自主創業文化[5]。這也是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環境體系建構的重要保障。
三、基于共青團工作優勢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構建基本策略
經濟管理類院校全面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關鍵在于,建構大學生自主創業從“組織—教育—資金—環境”的一整套服務體系。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組織、引導、資源與載體等四大優勢,則是構建一整套服務體系的有效載體與途徑。
1發揮共青團組織優勢,優化大學生自主創業組織體系
發揮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組織優勢,整合校內各級部門與學生組織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主動性,將服務大學生自主創業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優化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組織體系:一是學校層面,設置黨政一把手牽頭,校領導全面負責,教務處、學工部、團委、招就處、科研處等職能部門及各教學單位等多部門組成與協作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工作領導機構,整體負責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服務工作,及時研究解決新問題、新情況;二是學院層面,建立學院黨政領導牽頭、分團委和輔導員組成的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自主創業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三是年級層面,設立系主任牽頭、相關專業教師與輔導員組成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工作站,負責普及自主創業教育、跟蹤輔導與服務;四是班級層面,強化班級團支部建設,以團支部為單位開展主題研討、參觀調研、組建團隊、項目策劃等實踐活動,深入推進自主創業教育普及和學生受益面,形成完善的學校—二級學院—年級—班級的四級網絡組織構架,切實優化組織體系分散、臨時突擊的工作格局[6]。
2利用共青團陣地優勢,強化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培訓體系
依托高校共青團的校園文化與媒介陣地優勢,強化學生自主創業教育與培訓,建構教育培訓體系:一是利用校園文化活動陣地,將自主創業教育融入其中,開辦青年創業大講壇,開設創新創業論壇,舉辦“知名創業家與青年面對面”大講堂,教育引導廣大青年樹立科學的自主創業觀;二是依托學校創新創業學院與相關政府培訓項目陣地,開展創業萌芽培訓班、創業導航計劃培訓班、CYB、SYB與KAB創業培訓班等各類深受廣大學生喜愛的自主創業教育培訓項目,提升廣大學生自主創業知識技能;三是依托共青團組織管理的大學生創業園陣地,成立大學生創業導師團,采用“一對一”導師帶徒模式,定期對有志創業的大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培訓和輔導、跟蹤與指導他們的自主創業項目;四是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網絡、微信、微博等媒介陣地,整理國家、省市關于推動、扶持自主創業的政策文獻、制度措施,對不同層次的大學生群體進行傳播教育,廣泛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秀典型與案例,宣揚創新精神、倡導創業理念,強化校園自主創業主旋律輿論與氛圍[7]。
3發掘共青團資源優勢,培育大學生自主創業投資體系
依托高校共青團聯系面廣泛、社會資源豐富的優勢,與地方黨政部門、社會各行各業溝通聯系,共同培育大學生自主創業投資體系:一是依托現有省內各類高新科技園、經濟開發區、大型龍頭企業等社會資源,主動與地方政府、企業聯姻,采取校政校企聯合、產學研一體的發展模式,建設大學生自主創業綜合實踐基地,使大學生自主創業實踐與地方政府、企業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二是爭取地方政府部門支持,通過財政渠道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制定相應申請和發放流程,提供商業貸款貼息和項目無償資助,免除大學生創辦企業的工商注冊費用,減免營業稅、所得稅,幫助大學生解決自主創業部分資金問題;三是依托自身社會影響力和校友資源,與校友或企業共建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幫助大學生創業者獲得更多的社會贊助、風險基金支持;四是對有市場前景、開拓能力的自主創業項目,努力爭取政府、企業、優秀校友牽線搭橋、重點培育,引進國內外風險投資以及爭取銀行的支持,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廣闊平臺、提高存活率[8]。
4依托共青團活動載體,打造大學生自主創業文化環境體系
依托共青團豐富的載體職能與優勢,強化校園自主創業文環境與文化氛圍建設,打造大學生自主創業文化環境體系:一是成立創業者協會、科技創新協會等創新創業型社團組織,通過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文化沙龍與研討會和分享會等活動,積極營造和活躍校園自主創業文化環境氛圍;二是以科技競賽為引導,組織開展全校性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金蝶杯”ERP企業沙盤競賽、證券模擬投資大賽及營銷策劃大賽等各類科技創新文化競賽,參加全國、全區“創青春”系列競賽,激發大學生自主創業潛能;三是整合校內校外各方資源,加強與經濟管理類院校學科專業的結合,重點打造以鏡湖經濟論壇、企業經營管理模擬對抗大賽、營銷策劃大賽等“一團一品”校園文化精品項目,不斷提升學生自主創業思維;四是依托學科專業優勢,組建志愿服務隊走進山區鄉村、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實踐服務隊,赴全區各地開展“實崗掛職鍛煉”社會實踐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實踐服務中獲得真知、學會創造,強化學生自主創業綜合實踐能力[9]。
參考文獻:
[1]龍妮娜.發揮高校共青團組織優勢構建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J].傳承,2010,(33):126—127.
[2]李皖.大學生自主創業實務[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李明敏.高校共青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體系構建[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Z2):108—110.
[4]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為什么低?手續繁瑣困難重重[EB/OL].廣播網,2014-06-17.
[5]李志永.日本大學創業教育的發展與特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9,(6):45—46.
[6]鄭洋.高校團組織服務大學生創業的優勢與路徑研究[J].高教論壇,2015,(7):114—116.
[7]葉劍輝,王強,楊邦勇.“一體三元五翼”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模式構建[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0,(4):10.
[8]陳微微,陳芳,王林祥.大學生自主創業支持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0,(2):18—22.
[9]汪超,徐波,胡鈞泓,盛金鋒.構建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體系的幾點思考及建議[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0,(2):267—268.
(責任編輯:朱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