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聰+蔣國勇
2016年7月,諸暨市心理衛生協會利用2天時間為50多名家長舉辦了一期心理科普知識講座。講座圍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關系、親子關系及有效溝通重不重要”主題,重點講解了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以及父母除了給孩子愛與關心外還應更加注重與子女間的民主、有效溝通以及相互接納,建立親密和諧的關系。僅2016年1~6月,該協會先后20多次組織心理科普工作者到學校、進社區、下鄉鎮、上街頭普及心理衛生知識。
諸暨市心理衛生協會自2013年12月成立起,始終將面向社會普及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市民心理素質放在首位,在科普活動中堅持做到“三個制宜”,主要是:
一、因人制宜,關注重點對象
首先,諸暨市心理衛生協會將科普的重點放在青少年群體,先后與全市15所中小學結對服務,不定期地到學校普及心理知識,還先后在浣東小學和暨陽小學建立了學校心理咨詢室。在協會的支持下,學校專門設立了全天開放的 “心靈之窗”知音信箱,歡迎學生咨詢。學校心理輔導老師每天對學生來信進行整理,協會每周組織一次專業心理咨詢師進校輔導。一年多來,已為近100位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其次,協會對學生家長進行心理輔導,如舉辦 “如何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您”“如何高效處理家庭、工作關系”等主題講座,吸引了大量學生家長參加。第三,提升心理咨詢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協會在組織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的同時,還舉辦各種互動活動,如邀請香港教育心理學專家、璇紫親子教育等國內知名品牌專家到諸暨服務,不斷拓展和提高本地心理咨詢輔導員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為更好地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因時制宜,惠及特定人群
諸暨市心理衛生協會十分注重不同群體在特定時期或突發事件時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以幫助相關群體認清或恢復正常功能,防止和減輕潛在心理創傷的負面影響。
針對小學生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實際,協會組織孩子們學習生理衛生知識,合理度過青春期;針對中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的實際,引導他們在認知、情緒、意志、自我、人際關系、社會適應、人格發展、心理行為等方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安全度過青春期;針對中高考學生和家長出現的緊張、焦慮、失眠等問題,協會組織有關如何緩解焦慮、緊張情緒方面的講座,以幫助調節學生和家長的情緒,使他們能輕松面對;針對婦女干部實際,協會專門舉辦了以“如何做好婚姻家庭調節”為主題的心理知識講座,以提高婦女干部的溝通協調能力;針對空巢老人增多的實際,協會舉辦“關愛空巢老人”“關心老人心理健康”等主題講座,呼吁相關部門重視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理解和滿足他們正常的心理需求;針對公安民警和消防戰士實際,協會通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他們調節個人情緒的能力,以減輕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在生活、工作中的心理壓力;針對高墻內的特殊群體,協會組織開展心理知識進監區活動,同時還專門為社區矯正人員進行心理測試,并提出相應的意見和應對措施。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協會主動出擊,積極開展服務。如2016年4月,一場突發車禍奪去了一個少年的生命,給朝夕相處的同學們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傷害,協會及時給同學們上心理健康減壓課,提高他們應對不幸事件的能力。
三、因事制宜,參與部門服務
(一)開展留守兒童“情感依戀”關懷活動
該協會加強與諸暨市紅十字會、教育局等合作,針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專門組成3支志愿者隊伍,定期到東和鄉、馬劍鎮、嶺北鎮3個鄉鎮的13個點,采取“學業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安全教育+困難幫扶”相結合的模式,引導孩子們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
(二)開展青少年“心靈花園”體驗活動
從“心靈花園”項目啟動至今,協會每個工作日都安排心理科普志愿者接待青少年來訪者,并利用沙盤、繪畫等容易被青少年接納的治療方法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助力青少年成長。同時,協會與市關工委合作,為鄉鎮“小候鳥”送去心理團體輔導,以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
(三)建立“心起點”工作室
該協會加強與市婦聯合作,專門配備9名志愿者每周日為廣大家庭提供婚戀問題咨詢、夫妻情感疏導、婚姻危機排解、婆媳矛盾處理、家庭親子教育、青少年心理輔導等特色心理服務,努力促進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社會和諧。
(四)開展課題研究和市級科普項目
該協會每年組織開展課題研究,已先后完成“家庭教育方式對學生注意力水平的影響”“諸暨市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調查研究”“在新高考政策下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和前景”三個重點研究課題。同時,還組織完成了“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質系列活動”“心理健康促進進社區”“心理健康團體輔導進校園”等3個市級科普項目,獲得了市科協表彰獎勵。由于協會工作出色,不僅贏得了社會的好評,也得到了諸暨市科協的肯定,連續兩年獲評“諸暨市科協五星級學會和領軍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