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麗
摘要: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說,立足國內解決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給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絕不可忽視農業現代化。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今后發展現代農業的任務將更加艱巨,發展現代農業是當前農業發展的重要規劃。
關鍵詞: 現代農業;存在問題;建議;科技;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農業是穩民心、安天下的戰略產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傳統農業以小生產為特征,規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農經濟”。現代農業是以資本高投入為基礎,以工業化生產手段和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有社會化的服務體系相配套,用科學的經營理念來管理的農業形態。
一、發展現代農業中存在的問題
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出臺了關于“三農”問題的五個“一號文件”。陸續把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作為突出工作業抓。但是,目前農村現代農業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發展現代農業主體缺位。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全顯然應該是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現代新型農民。但現在很多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不僅素質不合要求,而且數量嚴重不夠。由于城市工業發展引發的“民工潮”,使大量的農民涌向城市。農民工的形成,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是符合民心的好事,傳統農業盡管產出低,但也需要大量勞動力,在傳統的耕作和經營方式下盡管中央出臺了系列惠農政策,但仍然難以扭轉農村人才缺乏芝動力缺乏的局面。
2、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較低。全面推進科技興農戰略,建立了農業科技創新鼓勵和獎勵機制,加快用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武裝農民。在還以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為主的農村,發展現代農業還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持,但廣大的城鄉農業科技研發體系還不健全,從業人員不足,創研能力有限。就是研發出成果,也由于缺乏資金支持,缺少推廣試驗基地而使科研成果束之高閣。再就是農民觀念落后,接受新成果的意識較差,有些試驗成功的項目卻不被農 民所接受。從而造成農業科技成果應用率不高,貢獻率小。
3、農業產業化水平低。傳統產業和優勢產品布局分散,沒有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格局,一鎮多業、一業多品,多的品種不好,好的品種不多,沒有好的主導產業。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主要體現在農產品資源多,適宜加工的少;普通產品多,專用產品少;低檔產品多,優勢產品少;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大路產品多,品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不強。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幾點建議
在推進現代農業中,應加大力度,從戰略高度入手,在農業技術推廣、完善農產品市場,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素質等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強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面對新形勢發展的需要,要不斷注入新的技術力量,來充實技術推廣隊伍,才能滿足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需要。一是要建立和健全農業技術推廣網絡;二是要鞏固和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建設,添加必要的儀器設備;三是要妥善解決農技人員的工資補助等后顧之憂,穩定農業技術推廣隊伍。
2、完善農產品市場,加大信息服務力度。由于市場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所導致的農戶和企業的大面積失信行為和非市場行為,引發了比較嚴重的負面效應;由于信息渠道不暢,造成農民信息不靈,盲目生產、加工,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必須下決心整頓農村集貿市場,大力發展現代市場體系,強化信用的約束作用。
3、加強農民技能培訓。 一是強化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重點抓好科技專業大戶、農村致富帶頭人、科技示范戶的培訓,切實增強農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本領。二是強化新型農民培訓。著重加強現代農
業生產、經營和流通等方面培訓,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三、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發展現代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我們要著力“引進來”努力“走出去”,引進優良品種、努力利用農業知識,技術信息資源,打破傳統的發展模式,打造特色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升級轉型,拓展農業發展空間,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大力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帶動力量,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它一頭連著農戶,一頭面臨著市場,是以農戶為基本單位的農業生產的組織者。龍頭企業需要借助現代農業發展壯大,同樣,現代農業需要依靠龍頭企業的推動來發展。
現代農業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發展現代農業,這是一項惠及億萬農民的偉大事業,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努力走出一條順應客觀規律、符合我國國情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