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英 楊鈔 陳皓璐 孫大蘭 曾鵬
剖宮產時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止血帶和米索前列醇的應用效果研究
楊紅英 楊鈔 陳皓璐 孫大蘭 曾鵬
目的 探討剖宮產中應用止血帶以及米索前列醇輔助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效果。方法 84例剖宮產術中行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51例)與對照組(33例)。觀察組術中應用止血帶及米索前列醇, 對照組術中僅應用米索前列醇。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產后出血率、產褥患病率及肌瘤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320.15±28.84)ml少于對照組(392.45±30.19)ml, 術后住院時間(6.43±1.62)d短于對照組(7.79±1.65)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剖宮產術中行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時應用止血帶以及米索前列醇能夠提高止血效果, 縮短術后康復時間, 值得推廣應用。
米索前列醇;止血帶;子宮肌瘤剔除術;剖宮產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在臨床中并不少見, 約占子宮肌瘤總數的0.5%~1.0%, 妊娠女性的子宮肌瘤患病率約為0.3%~ 0.5%, 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臨床處理難度[1]。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終止妊娠以剖宮產較多, 術中需結合患者的肌瘤部位、大小及綜合情況決定是否同期切除子宮肌瘤。近年來, 大量臨床實踐研究表明, 在剖宮產術中同時剔除子宮肌瘤是可行的, 但必須嚴格止血。本院在剖宮產中應用止血帶以及米索前列醇輔助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 有效減少了術中出血量, 且并未增加手術時間及術后康復時間,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剖宮產術中行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84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51例)與對照組(33例)。觀察組年齡23~42歲, 平均年齡(29.01±4.33)歲;孕周36~40周, 平均孕周(39.02±1.04)周;肌瘤類型:35例單發肌瘤, 16例多發肌瘤;病理類型:41例肌壁間肌瘤, 10例漿膜下肌瘤;肌瘤直徑0.8~12.3 cm, 平均肌瘤直徑(6.65±1.88)cm。對照組年齡25~44歲, 平均年齡(28.83±5.06)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8.71±1.26)周;肌瘤類型:23例單發肌瘤, 10例多發肌瘤;病理類型:26例肌壁間肌瘤, 7例漿膜下肌瘤;肌瘤直徑1.1~11.4 cm, 平均肌瘤直徑(6.72±1.56)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術中應用止血帶及米索前列醇, 對照組術中僅應用米索前列醇。觀察組在剖宮產術中, 胎兒娩出且胎盤剝離后, 娩出宮體至腹部切口外, 在子宮下段切口下方3 cm部位環繞無菌橡膠止血帶, 止血帶盡量靠近宮頸部位,止血帶包繞部位為宮頸、骨盆闊韌帶、漏斗韌帶以及子宮的動靜脈, 將止血帶充分扎緊后, 采用止血鉗將其固定, 暫時性阻斷子宮血供??p合子宮下段切口, 宮體注射縮宮素10 U, 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切開子宮漿肌層達瘤體, 鈍性及銳性剝除肌瘤, 瘤體基底部予以止血鉗鉗夾, 2-0可吸收線“8字”縫扎止血, 最后間斷或連續縫合瘤腔漿肌層以關閉瘤腔。術中每隔20 min放松止血帶, 避免長期過度結扎導致局部組織缺血性壞死, 術畢松解并取出止血帶。肛門放置米索前列醇400 μg。對照組未使用止血帶處理, 其余操作均同觀察組。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統計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產后出血情況、產褥患病情況以及子宮肌瘤復發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手術時間 觀察組手術時間52~80 min, 平均手術時間(71.36±8.46)min;對照組手術時間50~72 min, 平均手術時間(70.02±6.78)min,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術中出血量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280~360 ml, 平均術中出血量(320.15±28.84)ml;對照組術中出血量320~480 ml,平均術中出血量(392.45±30.19)ml,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肛門排氣時間(23.71±4.05)h,對照組肛門排氣時間(24.63±4.33)h, 兩組肛門排氣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6.43±1.62)d,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7.79±1.65)d, 觀察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產后出血、產褥患病及肌瘤復發情況 觀察組2例(3.92%)產后出血, 3例(5.88%)產褥患病, 1例(1.96%)多發性肌瘤復發;對照組1例(3.03%)產后出血, 2例(6.06%)產褥患病, 2例(6.06%)肌瘤復發(1例單發性肌瘤, 1例多性發肌瘤)。兩組產后出血率、產褥患病率及肌瘤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既往觀點認為, 妊娠期子宮肌瘤患者由于子宮壁的血供豐富, 且肌瘤體積相對較大, 在剖宮產術中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難度較大, 且可能導致產婦失血量增加, 而在產后由于產婦子宮收縮節律恢復, 瘤體可縮?。?]。近年來, 臨床研究發現, 妊娠期子宮肌瘤的邊界較為清晰, 更利于手術剝離, 且不會增加手術難度以及手術時間。同時, 剖宮產術同期行子宮肌瘤剝除術, 可避免術后二期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減少了二次手術痛苦及醫療經濟負擔。故目前大部分學者主張在剖宮產時同期行子宮肌瘤剔除術[3]。
臨床研究顯示, 對妊娠期子宮肌瘤產婦, 先行剖宮產后經瘤體周圍及基底部位注射縮宮素, 能夠調整宮縮節律, 同時可明確宮體與肌瘤的分界線, 術中便于分離, 通過邊分離邊進行血管結扎的方法, 不僅能夠完整地剝離肌瘤, 同時可減少出血量。止血帶的應用能夠有效阻斷子宮的大部分血供, 操作簡便快捷, 且止血帶多為柔軟、彈性較好的橡膠材料, 不易造成血管損傷[4-6]。但止血帶使用時間不宜過長,術中還需要配合米索前列醇維持和促進子宮收縮。因米索前列醇能夠直接對子宮平滑肌中的收縮蛋白產生作用而促進宮縮, 且可刺激內源性前列腺素的分泌, 從而增強宮縮, 減少術中出血量[7-10]。本研究中, 觀察組在術中應用了止血帶及米索前列醇輔助子宮肌瘤剔除術, 結果顯示, 兩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產后出血率、產褥患病率及肌瘤復發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320.15±28.84)ml少于對照組(392.45±30.19)ml, 術后住院時間(6.43±1.62)d短于對照組(7.79±1.65)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在嚴格篩選病例、熟練掌握醫療技術的情況下,剖宮產術中應用止血帶以及米索前列醇輔助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安全可行, 且能夠減少手術出血量、促進術后康復, 避免二次手術創傷,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劉穎.止血帶和米索前列醇在剖宮產時困難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中國婦幼保健, 2009, 24(32):4616-4617.
[2] 王正洪.腹式巨大子宮肌瘤切除術前預處理臨床探討.中國社區醫師, 2014(19):64.
[3] 任麗芳.米索前列醇用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止血的效果.中國基層醫藥, 2014(14):2114-2116.
[4] 方媛媛, 周健, 李桂林, 等.較困難的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32例臨床分析.徐州醫學院學報, 2013, 33(8):549-550.
[5] 王彧.剖宮產術中應用止血帶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體會.基層醫學論壇, 2013(25):3399-3400.
[6] 楊瑋莉.止血帶聯合米索前列醇在剖宮產術中宮縮乏力出血的應用.現代醫院, 2012, 12(6):56-57.
[7] 肖梅娜.米索前列醇應用于剖宮產并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效果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4(14):18-19.
[8] 梁偉.米索前列醇在剖宮產術剔除子宮肌瘤中的應用效果.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 4(17):74-75.
[9] 范靜, 姚楓, 付文嵐, 等.米索前列醇片用于剖宮產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10(9):492-493.
[10] 趙有仙, 盧燕, 劉艷.米索前列醇在剖宮產術中剔除子宮肌瘤時的應用.中國臨床實用醫學, 2009, 3(7):43-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36
2017-07-13]
561000 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