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
陳佳
目的 研究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與結果。方法 150例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陰道分娩40例, 剖宮產110例。選擇同期40例非疤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婦作為對照。比較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的分娩結局, 同時對比疤痕子宮和非疤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婦的分娩結局。結果 40例陰道分娩產婦分娩成功率為77.50%(31/40), 150例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再次剖宮產率為79.33%(119/150)。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產婦產褥病率為5.00%(2/40)、產時出血量為(200.7±42.9)ml、住院時間為(3.8±0.7)d, 剖宮產產婦產褥病率為18.18%(20/110)、產時出血量為(368.5±56.4)ml、住院時間為(8.9±1.2)d, 陰道分娩產婦均優于剖宮產產婦,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產婦及非疤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婦產褥病率、產時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中, 對陰道分娩指征進行嚴格把握, 對產程進行嚴密監測, 選擇陰道分娩的方式較為理想。
剖宮產;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產婦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 可能對子宮造成傷害,術后在子宮留下疤痕, 形成疤痕子宮。近年來,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 很多疤痕子宮的女性再次妊娠, 而在再次妊娠時, 對于分娩方式的選擇較為關鍵。疤痕子宮再妊娠有一定的幾率造成產婦子宮破裂, 對母嬰安全造成影響, 因此, 以往對于疤痕子宮, 通常都采用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分娩[1]。相關研究表明, 對于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的產婦, 在符合陰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 對產程進行嚴密監測, 也可采用陰道分娩的方式, 能夠改善各項相關指標,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基于此, 本文選擇2014年1月~2017年4月的150例產婦,對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7年4月醫院接收的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15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陰道分娩40例, 剖宮產110例。年齡23~42歲, 平均年齡(28.9±4.4)歲;孕周33~41周, 平均孕周(38.9±1.3)周;距離前次剖宮產手術時間1~8年, 平均間隔時間(3.5±1.6)年。納入標準:經產婦;前次分娩方式為剖宮產的產婦;剖宮產后形成疤痕子宮的產婦;對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初產婦;前次未進行剖宮產的產婦;無疤痕子宮的產婦。選擇同期40例非疤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婦作為對照。
1.2分娩指征
1.2.1陰道分娩指征[2]距前次剖宮產時間間隔>2年, 前次剖宮產為子宮下段剖宮產, 未發生術后感染等并發癥;無前次剖宮產指征, 無新的手術指征;超聲檢查顯示子宮下段延續性良好, 不存在缺陷, 疤痕厚度2~4 mm;分娩過程中胎先露已入盆, 產程進展較為順利;醫療監護條件完善。
1.2.2剖宮產分娩指征[3]剖宮產手術指征明顯, 合并不適宜陰道分娩的內科疾病;前次剖宮產采用古典式切口, 或切口方式不明;距前次剖宮產時間間隔<2年;具有≥2次剖宮產史;超聲檢查表明子宮下段壁薄;恥骨聯合處存在壓痛、自發痛的癥狀;社會因素限制。
1.3觀察指標 對所有產婦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對不同分娩方式產婦的分娩結局進行對比, 同時對比疤痕子宮和非疤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婦的分娩結局。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150例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分娩情況分析 40例陰道分娩產婦分娩成功率為77.50%(31/40), 150例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再次剖宮產率為79.33%(119/150)。
2.2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產婦及剖宮產產婦產褥病率、產時出血量、住院時間分析 陰道分娩產婦產褥病率為5.00%(2/40)、產時出血量為(200.7±42.9)ml、住院時間為(3.8±0.7)d, 剖宮產產婦產褥病率為18.18%(20/110)、產時出血量為(368.5±56.4)ml、住院時間為(8.9±1.2)d, 陰道分娩產婦均優于剖宮產產婦,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產婦及非疤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婦產褥病率、產時出血量、住院時間分析 非疤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婦產褥病率為2.50%(1/40)、產時出血量為(192.7±39.9)ml、住院時間為(3.5±1.0)d, 與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產婦的產褥病率、產時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剖宮產以其快速、無痛、安全等優勢, 得到了很多產婦的選擇。但是, 相關研究表明,在剖宮產后, 母嬰發生并發癥的幾率通常要高于陰道分娩。同時, 在剖宮產后容易形成疤痕子宮, 對產婦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4]。近年來,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的幾率不斷增加, 對于分娩方式的選擇也顯得更為重要。對于母嬰來說, 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可能會造成前置胎盤、子宮破裂等問題, 如果再次行剖宮產手術,對于產婦來說, 發生切口愈合不良、粘連加重、感染、損傷等并發癥的幾率也有所提高。對于新生兒來說, 新生兒病、早產、死亡的幾率也有所提升[5,6]。近年來, 一些研究表明,對于符合陰道分娩指征的疤痕子宮產婦, 可以進行陰道試產,但在生產過程中, 有可能會發生子宮破裂的情況, 因此, 對于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 應當更為慎重。
由于陰道試產可能增加產婦發生子宮破裂率, 造成十分不良的后果, 因此, 目前對于疤痕子宮產婦, 通常會選擇再行剖宮產手術, 在和家屬及產婦溝通的過程中, 會著重說明子宮破裂的風險, 因而增加了孕婦選擇剖宮產的可能性。此外, 隨著近年來剖宮產手術技術的提升, 術中及術后發生不良情況的幾率有所降低, 因而使得產婦更加傾向于選擇剖宮產[7,8]。但是, 對于疤痕子宮產婦來說, 再次剖宮產時, 胎盤如果在子宮下段疤痕處附著, 容易造成胎盤植入原子宮下段疤痕, 或是胎盤粘連的情況, 進而引發大出血。而且, 在前次剖宮產手術中, 可能造成了子宮、附件、大網膜、腹膜的粘連, 使得手術難度大大提高。而與之相比, 陰道分娩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在分娩當中, 陰道對胎兒產生擠壓, 能夠降低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肺液潴留致濕肺等癥狀的發生幾率, 同時, 也能夠避免再次剖宮產手術的并發癥及手術風險[9]。因此, 在條件允許并確保母嬰安全的前提下, 可以進行陰道試產。
在前次剖宮產中, 如果采取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產婦術后再次妊娠發生子宮破裂的幾率僅為0.2%~1.5%[10],但對于具有剖宮產指征的產婦, 應選擇行剖宮產術。對于符合陰道分娩指征, 可以進行陰道試產的產婦, 在分娩中必須對產程進行密切觀察, 一旦出現先兆子宮破裂或胎兒窘迫,要及時改行剖宮產術, 以確保母嬰安全。在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的產婦當中, 對于選擇陰道分娩的產婦, 應當注意在產前對子宮下段疤痕厚度進行超聲檢查, 確保厚度>3 mm。在超聲檢查中, 子宮下段各層次連續均勻回聲, 疤痕厚度>3 mm,說明疤痕愈合良好。在剖宮產術后, 子宮疤痕通常在2~3年時間達到最佳的肌肉化程度, 3年后肌肉化程度將會逐漸衰退, 疤痕組織的彈性也逐漸降低。因此, 在剖宮產術后2~3年,是剖宮產切口愈合的最佳時期。
本文研究表明, 40例陰道分娩產婦分娩成功率為77.50% (31/40), 150例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產婦再次剖宮產率為79.33%(119/150)。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產婦產褥病率為5.00%(2/40)、產時出血量為(200.7±42.9)ml、住院時間為(3.8±0.7)d, 剖宮產產婦產褥病率為18.18%(20/110)、產時出血量為(368.5±56.4)ml、住院時間為(8.9±1.2)d, 陰道分娩產婦均優于剖宮產產婦,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產婦及非疤痕子宮陰道分娩產婦產褥病率、產時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中, 對陰道分娩指征進行嚴格把握, 對產程進行嚴密監測, 選擇陰道分娩的方式較為理想。
[1] 李愛蓮, 王曉紅, 陳志燕.剖宮產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對母嬰結局的影響.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6, 22(3):89-90.
[2] 祝嬌, 劉世杰.168例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31):6204-6205.
[3] 王新艷, 蘇琳, 朱韞春.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臨床分析.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10):1233-1236.
[4] 王莉, 劉柯玲, 徐麗丹.疤痕子宮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對母嬰結局的影響.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5, 36(20):2991-2992.
[5] 胡春青.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36):4534-4535.
[6] 金敏麗.140例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中華全科醫學, 2014, 12(10):1614-1616.
[7] 繆文莉, 王麗.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當代醫學, 2017, 23(12):59-60.
[8] 柯青霞.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7, 15(10):133-134.
[9] 李會鳳.剖宮產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19):69.
[10] 楊桂香.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臨床探討.河北醫學, 2013, 19(11):1639-164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38
2017-06-15]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