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俠
直腸癌圍手術期護理評價
秦玉俠
目的 分析總結直腸癌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方法 52例行直腸癌切除術患者, 按照完全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26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行有針對性的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效果。結果 對照組優良率為65.38%, 切口愈合時間(9.5±2.2)d, 住院時間(14.8±4.4)d;實驗組優良率為88.46%, 切口愈合時間(7.4±1.8)d, 住院時間(10.8±4.0)d。實驗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有針對性的護理可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 縮短切口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 利于患者康復。
直腸癌;圍手術期;護理
直腸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 其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1-3]。直腸癌治療手段多樣, 手術治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自1982年, Heald首次提出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后一直被認為是直腸癌根治術的金標準[4]。隨訪發現, 此種術式術后的局部復發率大大降低, 并且保護了盆腔的神經和肛門, 在切除腫瘤的基礎上保護了患者的生理結構,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近些年,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 腹腔鏡技術在普通外科領域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 并得到了業內人士的一直認可, Jacobs等于1991年首次報道了腹腔鏡下行結直腸手術后, 不斷有外科醫生應用腹腔鏡技術行直腸癌手術治療, 并取得了不錯的臨床療效[5]。然圍手術期護理對患者的康復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過隨機法對比了常規護理和針對性護理在開腹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行直腸癌切除術患者52例, 全部患者均術前行盆腔、腹腔CT、結腸鏡以及胸部X線、病理等檢查。按照完全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26例。對照組男15例, 女11例, 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4.21±10.42)歲;Duked分期:Ⅰ期5例, Ⅱ期15例,Ⅲ期6例;實驗組男11例, 女15例, 年齡38~72歲, 平均年齡(55.23±11.12)歲;Duked分期:Ⅰ期4例, Ⅱ期16例,Ⅲ期6例。本研究通過了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行有針對性的護理, 具體包括:①術前護理:對患者腸道進行清潔, 防止污染, 當發現患者有不良情緒時要與患者家屬一同溝通, 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 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健康教育, 疏導患者焦慮恐慌的心理, 使其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療, 便于手術順利進行。②呼吸道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 注意引流管通暢與否, 勿使引流管脫落、打折, 引流液體的顏色和量有無變化, 記錄患者的尿量變化。觀察術區輔料有無滲血污染, 及時與醫生溝通, 避免感染的發生。對存在水電解質紊亂的患者應及時糾正。造瘺口開放前應用凡士林紗布或生理鹽水進行外敷, 保護腸管, 浸濕的輔料要及時更換, 避免感染的發生, 術后2 d可開放瘺口, 保持瘺口的清潔和干燥,如出現腹痛腹脹, 必須排除有無腸梗阻。③飲食護理:在飲食上要定時定量多餐, 選用無刺激的食物, 如綠葉蔬菜, 嚴禁使用未成熟的豆類或水果, 避免食用此類食物導致的便頻或產氣過量情況, 不可食用白菜、芹菜等高纖維的食物, 此類食物會導致腸梗阻。④切口護理:老年人代償能力和組織修復能力下降, 切口愈合慢, 組織再生能力弱, 常會出現貧血、低蛋白血癥以及糖尿病等, 容易并發感染, 術后要帶腹帶對患者進行保護, 松緊適中, 同時注意觀察有無滲液、滲血以及炎癥等, 當患者咳嗽時一定要對傷口進行包扎, 以減輕震動增加的切口疼痛, 避免切口裂開, 如出現切口裂開情況, 需用清潔輔料包扎, 對切口進行減張縫合, 緩解腹部張力, 為切口的愈合提供有利的條件。⑤并發癥護理:因老年患者的支氣管黏膜纖維活動性降低, 肺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降低, 對病原菌的清除能力下降, 且全身麻醉手術氣管插管時對患者的氣道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使患者出現各類并發癥, 當出現咳嗽或嘔吐時要使頭偏向一側, 避免出現堵塞呼吸道, 發生窒息。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 應給于保暖和控制輸液量, 避免出現急性左心衰竭或肺水腫。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耐受情況、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1.4評價標準[6]手術耐受情況:優:可積極配合手術, 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征平穩, 重要臟器功能良好;良:經護理干預后可主動配合手術, 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征平穩, 重要臟器功能糾正后可耐受手術;差:護理干預配合較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優12例, 良5例, 差9例, 優良率為65.38%,切口愈合時間(9.5±2.2)d, 住院時間(14.8±4.4)d;實驗組優18例, 良5例, 差3例, 優良率為88.46%, 切口愈合時間(7.4±1.8)d, 住院時間(10.8±4.0)d。實驗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直腸癌治療的目的在于清除腫瘤、保留肛門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最大限度延長患者生命。以往治療結直腸癌均采用開腹手術, 但因其并發癥多, 損傷大, 腫瘤局部控制情況和術后生存質量均不理想, 還常發生腸梗阻和切口感染等并發癥, 給患者身心帶來了巨大痛苦。近些年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 腹腔鏡技術在結直腸癌手術上逐漸開始應用,然而因中低位直腸癌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給腹腔鏡技術帶來了挑戰, 臨床應用價值未如腹腔鏡直腸癌手術一樣受到學者的肯定。有學者研究表明[7], 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與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有較多優勢:腹腔鏡進入盆腔簡單, 局部視野好, 可清晰顯示腫瘤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減少了對腫瘤組織的擠壓, 符合無瘤原則;減少了對盆腔臟器的損傷,減少了術后腸粘連的風險。
有效、多層次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直腸癌的圍手術期有重要意義, 實施綜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手術耐受性,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傳統護理模式主要著重于遵照醫囑執行護理, 忽視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問題, 容易出現單純的以疾病為中心的思想行為, 對精神、心理問題干預較少, 影響了疾病的進程[8-10]。近些年隨著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 常規護理模式顯然已不能滿足當代醫療水平對護理的基本要求, 本文圍手術期護理主要從術前準備、呼吸道護理、切口護理、飲食護理等方面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 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了患者的手術耐受性, 拉近了醫患之間的距離, 縮短了住院時間, 體現了護士的臨床價值。
總之, 有針對性的護理可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 縮短切口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 利于患者康復。
[1] 蔡棟臣, 徐棟, 柳旦.腹腔鏡與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對比研究.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6, 21(10):750-753.
[2] 王健, 王永洪, 王依寧, 等.腹腔鏡中低位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的臨床分析.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6, 10(4):311-314.
[3] 蘇軼男.開腹和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療效對比.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4, 13(1):58-60.
[4] 蔣會勇, 張雪峰, 王希澤, 等.手助腹腔鏡與腹腔鏡輔助全直腸系膜切除的近期臨床效果對比.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2, 15(5) :517-519.
[5] 李獻哲.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手術效果比較.醫藥論壇雜志, 2016, 37(6):90-91.
[6] 周芳.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結腸癌患者護理中額應用效果.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21):157-159.
[7] 王莉, 周燕.FOLFOX4 方案化療結腸癌患者的疾病管理.護理學雜志, 2012, 27(23):23-24.
[8] 李明江, 馬森, 王瑞.腹腔鏡手術和經腹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左右側大腸癌的臨床療效分析.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2, 29(11): 867-869.
[9] 趙毓芝, 韓希賢.直腸癌術后護理.中華護理雜志, 1983(6):18-19.
[10] 張敏, 孫洪超, 黃金娟.直腸癌術后的護理體會.中國醫學創新, 2011, 8(17):82-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090
2017-06-02]
124000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東灣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