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 關穎
綜合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陳鳳 關穎
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9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觀察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5%, 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2.6%,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總滿意率97.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 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對促進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復意義重大。
綜合護理干預;蛛網膜下腔出血;效果觀察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腦底或腦表面血管破裂, 血液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2]。常見原因為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凝血障礙等。主要臨床表現為劇烈頭痛, 嘔吐,腦膜刺激征和出血性腦脊液。治療方法主要為穩定血壓、止血、降低顱內壓、解痙攣、預防感染發生等, 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細致綜合的護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關鍵所在[3]。現將本院開展的綜合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患者的護理療效進行總結。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 均經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為蛛網膜下腔出血, 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6例。觀察組中男24例, 女22例, 年齡18~78歲, 平均年齡(44.7±11.1)歲。對照組中男27例, 女19例, 年齡18~81歲, 平均年齡(45.2±11.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嚴密監測病情 連續24 h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 出現呼吸不規則、脈搏慢、血壓高, 提示顱內壓升高。給予24 h心電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 監測瞳孔的變化, 觀察大小、形狀、對光反射情況, 如出現雙瞳孔反射消失、縮小固定,出血可能波及到腦橋, 出現雙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或遲鈍, 提示出現小腦幕切跡疝。密切觀察意識狀況, 出現進行性意識障礙或者出現昏迷-清醒-再昏迷, 則提示出現腦血管痙攣、顱內繼續出血或出現腦疝, 注意患者癥狀, 出現劇烈頭痛、煩躁不安、頻繁嘔吐、脈細速、呼吸深慢、瞳孔縮小或大小不等及血壓升高, 則為腦疝前驅癥狀, 應予以處置。
1. 2. 2 心理護理 病情危重的患者可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 使患者產生緊張焦慮恐懼心理, 患者往往煩躁不安、大聲喊叫, 易容易誘發二次出血, 護士應告知患者頭痛的原因,告知隨著出血停止, 血腫吸收, 頭痛會逐漸緩解, 及時應用止痛方法, 介紹成功治愈病例, 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
1. 2. 3 防止再出血的護理 急性期患者絕對臥床4~6周,床頭抬高15~30 cm, 保持病室安靜, 避免噪聲及光線刺激,給予鎮靜劑及抗纖溶血藥物以快速止血, 護理處置應集中進行, 動作輕柔, 語言溫和, 盡量減少頭部擺動, 避免用力咳嗽等。
1. 2. 4 頭痛的護理 絕對臥床4~6周, 減少頭部活動, 遵醫囑應用降顱壓藥物, 如20%甘露醇快速靜脈滴注, 必要時給予鎮靜止痛藥物。
1. 2. 5 呼吸道的護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 嘔吐患者及時清除嘔吐物, 痰液粘稠者行霧化吸入, 叩背, 如無效予以吸痰, 必要時可行氣管切開。
1. 2. 6 飲食護理 飲食以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 少量多餐。
1. 2. 7 二便護理 鼓勵患者多飲水, 多食高纖維食物, 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保持會陰部清潔, 有尿潴留及尿失禁者給予留置導尿。
1. 2. 8 皮膚護理 定時為患者翻身, 臥氣墊床, 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 避免拖拉拽等動作。
1. 2. 9 出院指導 囑患者情緒穩定, 合理休息與活動, 保持大便通暢, 心情愉快, 戒煙戒酒, 定時監測血壓, 防止再出血。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情況。患者的并發癥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壓瘡、便秘、再出血等情況。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定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評定量表,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肺部感染1例,壓瘡0例, 便秘1例, 再出血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5%。對照組肺部感染5例, 壓瘡2例, 便秘4例, 再出血4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2.6%。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2. 2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36例, 滿意9例, 不滿意1例, 總滿意率為97.8%。對照組非常滿意16例,滿意18例, 不滿意12例, 總滿意率為73.9%。觀察組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 是腦表面血管非外傷性自發性破裂出血注入蛛網膜下腔所致[4]。發病急, 致殘致死率高, 護理干預是改善此類患者預后的重要途徑, 對患者實施嚴密的病情觀察, 做好心理護理、預防再出血的護理、頭痛的護理、呼吸道的護理、飲食護理、大小便的護理、皮膚護理及出院指導, 能減少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并發癥,防止再出血, 能大大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李向紅. 護理干預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2014, 18(21):2786-2788.
[2] 葉小蘭, 嚴冬秀. 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臥床時間的臨床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0, 14(21):620-621.
[3] 高曉鳳, 謝紅. 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觀察及護理. 中國當代醫藥, 2008, 15(21):180.
[4] 徐有俊, 秦子琈, 趙悅. 78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 中國醫學工程, 2012(10):45.
[5] 馬江帆. 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6(10):90-91.
[6] 寧紅霞. 護理干預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頭痛的影響. 吉林醫學, 2013, 34(26):5484-54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87
113006 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院心內二病房(陳鳳),遼寧省撫順市中心醫院(關穎)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