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秋
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的護理探討
黃艷秋
目的探討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的護理措施及臨床效果。方法1821例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中隨機選擇200例作為研究對象, 依據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10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結核性胸膜炎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編寫,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表開展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治愈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中治愈97例, 治愈率為97.0%。1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14.0%。對照組患者中治愈88例, 治愈率為88.0%。40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40.0%。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高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表應用于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的護理, 臨床效果顯著, 可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滿意度,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
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護理干預;應用效果
結核性胸膜炎病原是結核分枝桿菌, 其發生主要受到兩個重要因素影響, 分別為胸膜受到結核菌和代謝物刺激、機體敏感性增強。結核菌、代謝物進入胸膜, 機體具有較高的反應時發生滲出性胸膜炎, 機體具有較低反應時發生局限性干性胸膜炎[1]。該疾病通常會引起胸腔積液, 通常需要通過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在這個過程中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對患者痊愈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對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治療過程中的有效護理措施進行比較, 現作如下報告。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本院治療的200例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依據住院時間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100例。觀察組男59例, 女41例, 年齡18~74歲, 平均年齡(42.9±13.8)歲。對照組男63例, 女37例, 年齡19~76歲, 平均年齡(42.9±14.2)歲。兩組患者均接受中心靜脈導管置入引流術治療,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具體如下: ①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為其開展全身評估, 并進行基礎疾病控制、過敏試驗、消毒處理等準備。同時為患者進行術前心理干預, 了解患者心理狀態, 向患者講解結核性胸膜炎術后可能出現的狀況, 介紹病區同種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正確面對疾病,對患者介紹該項手術的注意事項、實施步驟、優勢等, 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②術中護理:密切進行術中觀察,同時在醫生手術操作過程中提供有效配合, 并對患者生命體征情況、主觀感受進行了解, 包括呼吸加快、面色蒼白、四肢發冷、惡心嘔吐等, 若出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處理措施。③術后護理:術后患者取半臥位, 有利于引流液的引出。并告知患者取舒適半臥位, 避免牽拉引起疼痛。護理人員應當以患者年齡、身體素質等情況對其疼痛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對具有較強承受能力的患者可采用放松訓練、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疼痛, 對具有較差疼痛承受能力的患者則應用藥物止痛。同時還應當做好感染預防工作, 由于長時間留置中心靜脈導管, 很容易出現引流管口及胸腔感染。護理人員應當對手術部位的敷料及引流管是否通暢進行觀察, 敷料有滲血及滲液及時更換, 并告知患者家屬發現引流管堵塞或引流液異常時, 立即告知醫生和護士。定期更換引流袋, 并對穿刺點和引流管高度進行調節, 防止因引流液逆流胸腔而出現胸腔感染。另外, 還應當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觀察, 如體溫升高是否有感染的可能, 并通知醫生給予處置。告知患者應當多飲水, 并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④用藥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當遵醫囑靜脈給予抗生素的治療控制感染并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補充營養提高患者的抵抗力。遵照醫囑給予患者抗結核藥物、糖皮質激素治療, 但是應當對用藥注意事項進行掌握, 例如不可長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 否則容易引起其他疾病。患者抗結核治療應當秉持全程、規律、適量、聯合、早期原則, 并告知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嚴格按醫囑要求服藥。⑤飲食護理:為促進患者恢復, 應當強化對患者飲食的護理。結核疾病為消耗性疾病, 加之大量滲出胸腔積液,患者會具有較強的代謝能力, 尤其應當增加維生素、蛋白質的攝入, 多食用豆制品、雞蛋、肉類、牛奶等, 同時應當控制脂肪和鹽的攝入, 同時要求患者戒酒戒煙。⑥出院指導:嚴格按醫囑服藥, 定期復查肝腎功能、血常規等, 如有變化隨診。并告知患者注意休息, 多食營養豐富的食物, 以增強體質。
1. 2. 2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臨床護理路徑表進行編寫, 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表展開對患者的護理干預。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①依據本科室制定標準化護理路徑開展護理工作, 首先向患者介紹臨床護理路徑表內容, 并對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解釋, 進而在后續工作中獲得患者有效配合。②住院第1~2天開展入院處理和護理評估, 對患者意識狀態、心理、自理能力、生命體征等進行評估, 并依據醫囑開展針對性治療, 對相關檢查進行預約。③住院第3天協助醫生進行胸腔中心靜脈導管置入引流術, 對引流管是否通暢進行檢查及對患者用藥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嚴密觀察。④住院第3~7天開展中心靜脈導管計量和護理工作, 并針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藥物服用健康教育。對患者生理狀況、心理狀況進行動態評估, 依據結果對相應護理措施進行調整和完善。⑤住院第8~13天開展中心靜脈導管護理, 并進一步強化抗結核藥物應用宣教工作。⑥住院第14天開展中心靜脈導管拔管后護理, 并開展出院指導和健康教育。對項目執行情況, 護士每天在項目表格中記錄。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愈及并發癥情況, 并進行對比。
1.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 P S 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治愈97例, 治愈率為97.0%。1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14.0%。對照組患者中治愈88例,治愈率為88.0%。40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40.0%。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高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主要是患者因體質差或炎性反應嚴重出現水腫后產生的大量炎性滲出物, 當前治療該疾病主要采用中心靜脈導管置入引流術[3-6]。臨床中發現由于該疾病病理復雜, 在治療過程中經常出現支氣管胸膜瘺、病灶播散、胸膜肥厚等并發癥, 進而對預后和治療產生嚴重影響[4,7-10]。本研究顯示有效護理干預能夠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進而提高患者治愈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中治愈97例, 治愈率為97.0%。14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14.0%。對照組患者中治愈88例, 治愈率為88.0%。40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40.0%。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高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表開展護理干預, 能夠顯著促進患者的康復, 減少并發癥發生, 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具有很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 劉英杰, 孟慶玲, 金菊, 等. 應用中心靜脈導管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臨床護理. 中國醫藥導報, 2009, 6(5):102-103.
[2] 王妹娟. 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的護理體會. 中國現代醫生, 2008, 46(36):127-128.
[3] 陳汝仙, 林少燕, 李梅, 等. 護理干預對中心靜脈導管引流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影響. 實用預防醫學, 2011, 18(11):2221-2222.
[4] 李桂梅. 中心靜脈導管胸腔引流治療結核性胸膜炎的護理干預. 河北醫藥, 2013(21):3331-3332.
[5] 劉風香. 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患者的護理探討.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11):223-224.
[6] 黃金蘭, 吳榮進. 68例結核性胸膜炎護理探討. 醫學信息,2015(43):228-229.
[7] 段士會. 結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積液置管引流的護理體會. 醫藥前沿, 2014(21):213.
[8] 王玲娟. 50例結核性胸膜炎的護理. 中外醫學研究, 2012,10(2):107-108.
[9] 李冰, 劉宏. 2例老年結核性胸膜炎伴發多種疾病病人的居家護理. 護理研究, 2008, 22(36):3380-3381.
[10] 趙君. 中心靜脈導管在結核性胸腔積液病人中的應用及護理.護理研究, 2014, 28(33):4207-420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95
110044 沈陽市胸科醫院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