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梅
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前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
張靜梅
目的 探討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前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200例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的不孕癥患者, 隨機將患者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100例。參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 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chǔ)上介入心理護理干預, 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分析。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前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和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分別為(54±2)分和(53±4)分, 治療后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28±5)分和(27±3)分;參照組治療前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54±4)分和(55±2)分,治療后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39±5)分和(38±3)分。治療前兩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比較高,治療后兩組SDS評分和SAS評分顯著下降, 且實驗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結(jié)論 心理護理干預對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不孕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
不孕癥;人工授精;心理護理
不孕癥是一種特殊生殖健康缺陷, 其病因既有器質(zhì)性病變也有功能性障礙, 同時作為生活不利事件, 可直接影響不孕癥夫婦的正常心理活動, 尤易使不孕癥婦女產(chǎn)生焦慮、抑郁、擔憂、煩躁等不良情緒, 并由此干擾不孕癥的治療, 影響受孕[1]。宮腔內(nèi)人工授精(IUI)是指處理過的精液在女方排卵期經(jīng)導管注入子宮內(nèi)的一種助孕技術(shù), 是治療不孕癥常用的方法之一[2]。本文對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集的200例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的不孕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策略分析, 并深入研究和探討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前后進行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和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婦產(chǎn)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的200例不孕癥患者, 年齡22~40歲, 平均年齡(30.1±3.3)歲;不孕時間1~10年, 平均不孕時間(5.7±1.6)年, 雙方的生殖器發(fā)育正常, 女方至少有一側(cè)輸卵管通暢, 男方一次射精量≥0.5 ml, 精子密度≥5×106/ml, 活動率≥30%[3]。所有患者均為婚后同居1年以上, 且有正常性生活。隨機將患者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100例。實驗組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29.9±3.0)歲;不孕時間1.5~10年,平均不孕時間(5.7±1.4)年;參照組年齡23~40歲, 平均年齡(30.2±3.3)歲;不孕時間1~9.6年, 平均不孕時間(4.7±1.6)年。兩組患者年齡、不孕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僅進行常規(guī)護理, 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chǔ)上介入心理護理干預, 包括:①心理干預:多數(shù)不孕患者常伴有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 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加強心理護理措施, 給予患者開展全面、系統(tǒng)的心理支持和指導, 增強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 減輕患者焦慮和抑郁的情緒。②心理健康教育:醫(yī)護人員通過健康講座等方式讓患者了解人工授精手術(shù)的治療過程, 由此有可能產(chǎn)生的不適, 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 排除患者顧慮, 使患者從心理上接受并配合治療。③放松療法:每天自手到腳進行肌肉放松訓練。經(jīng)過心理調(diào)整使患者的心率、血壓趨于平穩(wěn), 血和尿中兒茶酚胺含量變動均減少, 以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4]。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采取SAS和SDS評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且分值越高代表焦慮和抑郁狀況越嚴重[5]。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治療前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54±2)分和(53±4)分, 治療后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28±5)分和(27±3)分;參照組治療前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54±4)分和(55±2)分, 治療后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39±5)分和(38±3)分。治療前兩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比較高, 治療后兩組SDS評分和SAS評分顯著下降, 且實驗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
不孕癥由于其治療過程復雜、漫長且不確定性強, 雖然是非致命性疾病, 但常常導致夫婦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 心理問題已公認是造成不孕癥的因素之一[6]。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緩沖壓力事件對身心的消極影響, 保持并提高個體身心健康水平, 維持良好的社會支持水平, 對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也有積極的作用[7-10]。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 在200例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的不孕癥患者中, 實驗組患者治療前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54±2)分和(53±4)分, 治療后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28±5)分和(27±3)分;參照組治療前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54±4)分和(55±2)分, 治療后SDS評分和SAS評分分別為(39±5)分和(38±3)分。治療前兩組SDS評分和SAS評分均比較高, 這說明患者確實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治療后兩組SDS評分和SAS評分顯著下降, 且實驗組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這充分證明了心理護理干預對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的不孕癥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 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的不孕癥患者在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后, 其焦慮與抑郁的情況明顯改善, 值得在臨床上廣泛的推廣使用。
[1] 盧惠霖, 盧光秀.人類生殖與生殖工程.鄭州:河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1:85.
[2] 陳樹林, 李凌江.SCL-90信度效度檢驗和常模的再比較.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 2003, 29(5):323-327.
[3] 祁秀娟, 魏麗娜, 段玉英, 等.不孕癥婦女焦慮抑郁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查.中國婦幼保健, 2008, 23(2):228-230.
[4] 黃江濤, 王奇玲, 陳越美.不孕癥人群心理測評分析.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09, 17(11):676-679.
[5] 楊攀攀, 魏麗娜.心理咨詢在行夫精人工授精術(shù)中的應用價值研究.中國性科學, 2013, 22(12):75-78.
[6] 金虹.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前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評價.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 31(6):1114-1115.
[7] 胡利霞, 涂雪松.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前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7):964-965.
[8] 徐凌東, 張杰, 趙原.不孕癥患者實施人工授精手術(shù)前后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養(yǎng)生保健指南, 2016(21):192.
[9] 牛吉峰.宮內(nèi)人工授精的臨床護理體會.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5, 9(1):180-181.
[10] 姚小紅, 肖日華.宮腔內(nèi)人工授精的心理護理.現(xiàn)代醫(yī)院, 2011, 11(6):96-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7.105
2017-07-04]
110127 遼寧省計劃生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