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穎 鄭明男
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終止早孕效果的臨床效果比照觀察
楊麗穎 鄭明男
目的 觀察比較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終止早孕的臨床效果。方法 430例妊娠<49 d要求終止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1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藥物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終止妊娠, 觀察組患者采用無痛人工流產負壓吸宮終止妊娠。比較兩組患者陰道出血時間、陰道出血量、流產結果以及治療前和治療后3次月經周期情況, 并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完全流產率為100.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0.7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陰道出血時間短于對照組, 陰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3次月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各有優劣勢, 可以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指導患者選擇不同的方式終止早孕。
藥物流產;人工流產;終止早孕
對于避孕失敗的女性, 臨床上主要是采用流產治療, 目前主要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兩種。藥物流產通常采用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進行治療, 其無創傷、對患者機體傷害小, 但陰道出血時間以及成功流產率還需要進一步觀察;人工流產是采用人工流產負壓宮腔內吸引術進行治療,其完全流產率高、治療時間以及陰道出血時間短, 但對患者機體傷害較大。為了研究兩種治療方法的優劣勢, 本院選取430例患者, 隨機分組, 分別采用兩種方式進行治療,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大連市中心醫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49 d要求終止妊娠患者430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1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18歲, 最大41歲, 平均年齡(24.31±6.54)歲;停經時間34~48 d, 平均停經時間(43.25±3.13)d。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19歲, 最大40歲, 平均年齡(25.47±5.39)歲;停經時間35~49 d, 平均停經時間(44.57±3.28)d。兩組患者年齡、停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終止妊娠。米非司酮150 mg分次口服, 服藥第1天早晨口服米非司酮50 mg, 12 h再服25 mg;用藥第2天早晚各服米非司酮25 mg;第3天上午7時再服25 mg。每次服藥前后至少空腹1 h。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后1 h服米索前列醇0.6 mg, 之后留院觀察。觀察組采用無痛人工流產術終止妊娠, 按照常規人工負壓吸宮術的手術步驟進行操作, 術后留院觀察1 h。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后1~2周、第1次月經干凈后1~2 d返院復診, 術后3個月對患者進行電話回訪[1]。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陰道出血時間、陰道出血量、流產結果以及治療前和治療后3次月經周期情況, 并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判定標準
1.4.1 流產結果 未清宮為完全流產;實行清宮術為不完全流產;繼續妊娠或胚胎停止發育進行手術流產為流產失敗。
1.4.2 疼痛程度 通過WHO鎮痛分級標準進行評價:0級:無痛, 患者未出現體位移動或皺眉等表情;Ⅰ級:輕度疼痛,可以忍受, 出現體位移動或皺眉等表情;Ⅱ級:中度疼痛,可以忍受, 但出現躁動或痛苦表情;Ⅲ級:重度疼痛, 無法忍受, 患者躁動不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流產結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均全部完全流產, 完全流產率為100.00%(215/215);對照組患者195例完全流產, 15例不完全流產, 5例流產失敗, 完全流產率為90.70%(195/215)。觀察組患者完全流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陰道出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陰道出血時間為(5.13±1.36)d, 陰道出血量為(13.18±5.34)ml;對照組患者陰道出血時間為(15.61±7.62)d, 陰道出血量為(44.36±2.36)ml。觀察組患者陰道出血時間短于對照組, 陰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3次月經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月經周期為(29.6±2.8)d, 治療后第1次月經周期為(34.4±8.4)d, 治療后第2次月經周期為(30.2±3.9)d, 治療后第3次月經周期為(29.7±2.3)d。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月經周期為(29.7±3.0)d, 治療后第1次月經周期為(34.6±8.2)d,治療后第2次月經周期為(30.5±4.0)d, 治療后第3次月經周期為(29.5±3.7)d。兩組患者月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腹痛195例(其中Ⅰ級疼痛26例;Ⅱ級疼痛68例;Ⅲ級疼痛101例), 5例心悸、5例血壓升高;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5.3%。對照組患者腹痛105例(其中Ⅰ級疼痛19例;Ⅱ級疼痛68例;Ⅲ級疼痛18例), 頭暈40例, 嘔吐20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7%。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藥物流產以及人工流產是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終止早孕方法。藥物流產是采用米非司酮以及米索前列醇進行治療,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子宮內膜或蛻膜的孕激素受體, 是一種孕酮的競爭性阻滯劑, 其可以導致蛻膜細胞壞死, 血管受損或是水腫, 從而使子宮頸軟化擴張[2]。人工流產主要是采用負壓吸出早期妊娠物, 適用于6~10周妊娠, 是臨床上終止早孕的傳統方法, 至今已有40多年歷史, 并且其流產率幾乎為100%[3-5]。根據結果可以得知, 觀察組患者完全流產率為100.00%, 對照組為90.70%,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藥物流產不用做手術, 且腹痛較輕, 應用方便, 對患者子宮內膜沒有損傷, 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流產治療中所發生的一些副作用, 因此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但藥物治療可能會導致胚胎排出不完全而引起不全流產, 需要清宮, 則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的痛苦[6-8]。人工流產手術時間短, 流產成功率高,術后陰道出血量少, 其劣勢在于手術過程中, 操作不慎很有可能會給患者造成后遺癥或出現并發癥, 如吸宮不完全, 宮腔粘連以及不孕不育等[9,10]。
根據結果可以得知, 觀察組患者陰道出血時間短于對照組, 陰道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3次月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人工流產與藥物流產兩種流產方式均可以補救意外妊娠, 且可接受性強, 兩者各有優劣勢, 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可以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 指導患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治療, 在保證終止早孕的同時, 也要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1] 李洪霞.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終止早孕效果的對比研究.吉林醫學, 2014, 35(9):1810.
[2] 馮連梅.無痛人工流產與藥物流產終止早孕對比的臨床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3(17):55.
[3] 黃旋華.比較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終止早孕的臨床效果.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5):139-140.
[4] 黎永嫻.人工流產與藥物流產終止早孕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6, 23(16):40-41.
[5] 陳超燕.人工流產與藥物流產終止早孕臨床效果比較.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2, 23(8):1226-1227.
[6] 綦紅妮, 許靜.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終止早孕效果的對比研究.當代醫學, 2014, 35(25):48-49.
[7] 李紅梅, 關琳.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終止早孕效果觀察及心理護理.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7):130.
[8] 索愛珍.藥物流產與人工流產在終止早孕的臨床觀察.特別健康(下), 2014(7):482.
[9] 朱學芳.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終止早孕180例臨床觀察.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3, 23(5):1183-1184.
[10] 劉郁沬.藥物流產和人工流產終止早孕臨床觀察.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4):253-2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68
116033 遼寧省大連市中心醫院(楊麗穎);大連市中醫院產科(鄭明男)
鄭明男
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