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許玲
目的分析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 均采取宮腔鏡電切術進行治療.分析患者治療效果、手術安全性、患者對手術滿意度及妊娠率.結果76例患者采用宮腔鏡電切術共摘除98個子宮肌瘤, 包括40個0型肌瘤、37個Ⅰ型肌瘤、21個Ⅱ型肌瘤.手術時間為16~55 min, 術中出血量為18~145 ml, 未損傷周圍組織, 且無子宮穿孔情況發生,同時未出現感染等并發癥.患者出院后隨訪3個月~5年, 0型和Ⅰ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術后均比較滿意;Ⅱ型患者術后出現痛經5例, 并且月經量較少, 進一步檢查顯示存在宮腔粘連, 將其分離后并給予對癥治療后疼痛減輕或消失.患者對手術滿意度為93.42%(71/76);有生育需求患者9例成功妊娠,妊娠率為60.00%(9/15).結論對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給予宮腔鏡電切術進行治療, 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是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有效方式, 應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黏膜下子宮肌瘤;宮腔鏡電切術;療效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女性患有生殖系統疾病, 子宮肌瘤是生殖系統良性腫瘤的一種, 可引發女性經期血量過多, 或出血時間延長等, 嚴重時可導致女性不孕不育.所以在臨床中采取有效治療對廣大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據相關報道, 黏膜下子宮肌瘤約占各種肌瘤的10%~15%[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微創技術正逐漸替代傳統開腹手術, 避免了患者因子宮被切開而留有瘢痕, 從而降低患者后期妊娠時出現子宮破裂的危險;同時保留了子宮的功能和完整性, 降低對子宮內膜的創傷, 被廣大醫生和患者所認可.本研究分析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6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經血過多或延期以及貧血等癥狀, 經檢查確診患有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年齡24~53歲, 平均年齡(38.8±4.8)歲;病程3~24個月;已婚已育患者58例, 未育患者18例;有生育需求患者15例;子宮肌瘤直徑1.4~5.9 cm, 平均直徑(4.1±0.6)cm.依據相關標準, 將黏膜下子宮肌瘤分為0型、Ⅰ型和Ⅱ型.其中0型黏膜下肌瘤患者20例, Ⅰ型黏膜下肌瘤患者44例, 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12例.患者術前進行子宮內膜病理檢查, 未見惡性病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宮腔鏡電切術進行治療.手術前2個月口服米非司酮, 12.5 mg/d.在月經徹底干凈后的1周內進行手術, 術前3 d擦洗陰道, 2次/d.開始手術前2 h需要口服400 μg米索前列醇.患者行連續硬膜外麻醉, 消毒后充盈膀胱, 將宮頸擴張到10 cm, 選擇5%葡萄糖溶液充分膨宮.如果腫瘤脫出于宮頸口并且瘤蒂較細, 可以利用卵圓鉗將瘤體夾住后旋轉取出, 然后選擇電凝刀將殘余部分凝固.如果腫瘤蒂寬大并且血管豐富, 可以利用電凝刀對蒂部止血, 然后再切除.如果肌瘤較大, 可以將其切割成碎塊.如果無蒂并且深嵌于肌壁間的腫瘤, 有生育要求患者需要將子宮黏膜與肌瘤包膜分離, 從表面開始使用環狀電極逐層切割, 待宮縮后選擇環狀電極切割[2].若無生育要求患者, 可以將瘤體自上而下逐層刨切, 選擇針形電極多次刺進殘余的肌瘤組織,直到使其壞死.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分析患者治療效果、手術安全性、患者對手術滿意度及妊娠率.對手術滿意度評價標準:①滿意:月經正常, 經量正常, 痛經減輕明顯, 無殘余肌瘤.②不滿意:月經情況無改善, 殘余肌瘤增大.
2.1 治療效果及手術安全性 76例患者采用宮腔鏡電切術共摘除98個子宮肌瘤, 包括40個0型肌瘤、37個Ⅰ型肌瘤、21個Ⅱ型肌瘤.手術時間為16~55 min, 術中出血量為18~145 ml, 未損傷周圍組織, 且無子宮穿孔情況發生, 同時未出現感染等并發癥.
2.2 術后情況 患者出院后隨訪3個月~5年, 0型和Ⅰ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術后均比較滿意;Ⅱ型患者術后出現痛經5例, 并且月經量較少, 進一步檢查顯示存在宮腔粘連,將其分離后并給予對癥治療后疼痛減輕或消失.患者對手術滿意度為93.42%(71/76);有生育需求患者9例成功妊娠, 妊娠率為60.00%(9/15).
子宮肌瘤是婦科比較常見的生殖系統良性腫瘤, 以往均通過開腹手術進行治療, 創傷較大, 患者術后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3,4].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 宮腔鏡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其能夠清晰觀察肌瘤的位置, 徹底切除病灶,特別是對于癥狀性肌瘤患者, 想要保留子宮和生育能力, 只能選擇宮腔鏡進行治療.臨床研究發現, 宮腔鏡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提升妊娠率和活產率[5-7].宮腔鏡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方式, 但是要注意的是, 在手術前必須使用米非司酮處理子宮黏膜下的肌瘤, 這樣有助于減少子宮動靜脈的血流, 進而能夠萎縮子宮肌瘤, 降低手術的難度和并發癥發生率.對于手術適應證要嚴格把握, 手術動作保證輕柔,并需要超聲科緊密協作, 使用熟練的技巧進行手術.Ⅱ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手術時, 要評估好肌瘤邊緣與子宮漿膜間距離, 一般范圍在5 mm以上, 如果肌瘤太大, 可能導致子宮疲軟, 肌瘤難以向子宮腔內突出, 這時需要靜脈滴注縮宮素促進宮縮, 將腫瘤擠向宮腔, 有助于手術操作并盡可能地切除腫瘤[8-10].本研究結果顯示, 76例患者采用宮腔鏡電切術共摘除98個子宮肌瘤, 包括40個0型肌瘤、37個Ⅰ型肌瘤、21個Ⅱ型肌瘤.手術時間為16~55 min, 術中出血量為18~145 ml, 未損傷周圍組織, 且無子宮穿孔情況發生, 同時未出現感染等并發癥.患者出院后隨訪3個月~5年, 0型和Ⅰ型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術后均比較滿意;Ⅱ型患者術后出現痛經5例, 并且月經量較少, 進一步檢查顯示存在宮腔粘連, 將其分離后并給予對癥治療后疼痛減輕或消失.患者對手術滿意度為93.42%(71/76);有生育需求患者9例成功妊娠,妊娠率為60.00%(9/15).
綜上所述, 對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給予宮腔鏡電切術急性治療, 療效顯著、安全性高, 是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有效方式, 應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1] 朱寶華, 王玉玲, 黃華愛, 等. 綜合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并發癥的效果觀察. 天津護理, 2012, 20(3):133-134.
[2] 康立, 石芳鑫. 宮腔鏡雙極電切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239例臨床療效分析. 貴州醫藥, 2013, 10(2):136-138.
[3] 梁見弟.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黏膜下肌瘤的臨床分析及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16):111-112.
[4] 李景真, 趙金華.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62例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7):125-126.
[5] 張國瓊.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河北醫學, 2013, 19(1):71-74.
[6] 劉琴, 劉毅智.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特別健康(下), 2014(2):32-33.
[7] 匡海水.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健康之路, 2014(9):63.
[8] 孟亞麗, 張霞, 鄭燕, 等. 宮腔鏡下行子宮肌瘤電切術臨床分析. 河北醫藥, 2011, 33(3):348-349.
[9] 洪開, 王曉東, 姜繼勇. 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黏膜下大肌瘤65例療效分析.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4, 28(7):699-700.
[10] 于春霞, 陶玲, 周琦. 宮腔鏡電切術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黏膜下子宮肌瘤的療效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23):4041-404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2.021
115100 遼寧省大石橋市婦女兒童醫院婦科
2017-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