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亞艷
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的手術室護理要點分析
姜亞艷
目的 分析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的手術室護理要點。方法 82例行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比較兩組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58.36±5.36)min,術中出血量為(58.36±6.84)ml, 并發癥發生率為2.44%, 均優于對照組的(65.69±6.78)min、(65.31±6.47)ml、19.51%,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術室護理在行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患者中效果顯著。
微創腹腔鏡;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手術室護理
膽道結石屬于臨床常見疾病, 目前首選治療方式為膽總管切開取石術, 但近年來, 隨著微創時代的到來, 腹腔鏡和膽道鏡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 而多項報道中已證實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在膽道結石患者中效果顯著, 但術后仍可出現并發癥, 其中以腹腔感染最為常見, 主要是由于術中的錯誤性操作導致[1-5]。對此一項有效的配合性護理, 可防止患者出現術中感染, 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對此本文旨在探索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的手術室護理的臨床意義,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2例行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1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 女21例, 平均年齡(35.61±5.87)歲, 16例患者合并梗阻性黃疸, 25例患者合并膽囊結石。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 女22例, 平均年齡(35.76±5.52)歲, 15例患者合并梗阻性黃疸, 26例患者合并膽囊結石。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 術中由巡回護士密切觀察患者心電圖變化和生命體征變化, 若發現異常現象,及時報告手術醫生。而器械護士主要配合手術醫生完成手術操作。觀察組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①訪視:由巡回護士到病區了解患者心理狀態, 并向患者和其家屬講解微創手術的優勢、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等, 且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每個問題, 盡可能緩解患者恐懼、緊張等心理情緒, 同時對患者病例進行查詢, 了解患者過敏史、既往史、文化背景等;②特殊器械的準備:在手術前1 d, 準備高高頻電刀;一套膽道鏡器械;一套腹腔鏡手術系統和其專用器械, 且在術前檢查各設備是否運行正常[2]。
1.2.2 術中護理 ①巡回護士:a.核對患者基本信息無誤后, 將患者送往手術臺, 并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 對于全身麻醉患者, 可在患者眼部涂抹眼膏, 從而保護患者球結膜,且建立靜脈通道, 再進行相應的體位調整, 保持在頭高腳低(30°)位, 防止灼傷患者;b.巡回護士應熟悉掌握膽道鏡設備的管理和啟動以及腹腔鏡手術系統的管理, 確保各設備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且須密切觀察手術進展和患者面部表情變化、生命體征變化, 合理調節CO2輸出壓力, 防止低血壓、高碳酸血癥、皮下氣腫等并發癥;c.在手術過程中, 巡回護士應重點注意導光纖維兩端、內鏡、攝像頭的鏡面保護, 保證攝像監視系統視野的清晰, 而在清潔器械時, 應禁止使用粗糙物品, 防止鏡面的破壞。②器械護士:a.在手術前1 d, 預習微創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相關知識, 且詢問手術醫生有無特殊注意事項;b.手術當天, 器械護士應提前15 min準備各器械,且按順序擺放好, 準確、主動的傳遞手術器械于手術醫生,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 在置入膽道鏡前, 應先涂抹凝膠潤滑劑, 減輕對患者周圍組織的損傷和不適感;c.在手術前、手術結束前10 min、關腹前和巡回護士核對手術中使用的縫針、紗布、鈦夾等數目, 確保無異常現象后, 方可關腹[3]。
1.2.3 術后護理 待患者意識逐漸清醒后, 便可送患者返回病房, 且在送往過程中, 注意患者保暖護理, 避免著涼, 且送達病房后, 告知患者家屬手術很成功, 緩解其緊張感, 同時告知患者和其家屬術后相關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實施手術室護理后, 患者手術時間為(58.36± 5.36)min, 術中出血量為(58.36±6.84)ml, 術后有1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 并發癥發生率為2.44%, 經相應治療后, 好轉出院。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后, 患者手術時間為(65.69±6.78)min,術中出血量為(65.31±6.47)ml, 術后有4例患者出現切口感染, 1例出現膽道感染, 3例出現術區出血, 并發癥發生率為19.51%, 經相應治療后, 均好轉出院。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膽石癥又稱之為膽囊結石癥, 屬于臨床多發病, 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 尚未得到統一標準, 但目前對于膽囊結石癥患者, 首選治療方案為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 其具有住院時間短、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 但手術過程中可因患者情緒過度焦慮、緊張, 導致應激反應的出現, 從而影響患者病情恢復時間, 因此一項良好、有效的護理干預在膽總管切開取石術中顯得尤其重要[6-9]。
手術室護理秉持著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 通過在患者圍手術期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 能夠降低手術風險性, 確保患者樹立完成手術, 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屬于近年來新型的護理模式[10-13]。其中通過術前護理, 可促使患者保持健康、樂觀心態面對手術治療, 改善患者負面情緒, 同時在術前通過檢查各設備的完好性, 可防止術中意外事件發生;通過術中護理, 可合理分配各護士的配合工作, 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降低術中感染率[14,15];通過術后護理, 可避免患者著涼,提高患者和其家屬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滿意率, 同時在實施手術室護理過程中, 還可無形中提高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7,1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58.36±5.36)min,術中出血量為(58.36±6.84)ml, 并發癥發生率為2.44%, 均優于對照組的(65.69±6.78)min、(65.31±6.47)ml、19.51%,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對行微創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 能夠降低手術風險性, 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值得推廣。
[1] 孫淑雅.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臨床護理觀察.河北醫學, 2013, 19(10):1591-1593.
[2] 關陽.膽結石患者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后護理研究.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7):184-185.
[3] 魏彩蘭.老年患者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中外健康文摘, 2013(15):333-334.
[4] 鐘秋苑.全程優質護理在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病人圍術期及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中的應用.全科護理, 2016, 14(22):2337-2339.
[5] 謝曉玲.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加膽總管切開取石術58例的護理及體會.中國醫藥指南, 2013(17):333.
[6] 徐新娟.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20例圍術期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12, 23(23):53-54.
[7] 趙翠鳳.90例膽結石患者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后護理干預.醫學美學美容, 2013(6):174-175.
[8] 楊翠云.腹腔鏡聯合纖維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的護理配合.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1):112-113.
[9] 王春敏, 宋春蘭, 張春.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行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護理18例.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6, 22(15):32.
[10] 曹麗華.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15例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 10(20):4962.
[11] 孫昳萍.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責任制整體護理的體會.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5(1):78-79.
[12] 晏蘭蘭.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膽道鏡探查取石術患者的護理.中國醫療前沿, 2011, 6(13):78-79.
[13] 李世超.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護理研究.中國醫藥科學, 2012(15):136.
[14] 周寧.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行膽總管切開取石一期縫合的護理體會.中國醫學創新, 2010, 7(24):102-103.
[15] 荀林娟, 宋瑞梅, 趙慧麗.腹腔鏡膽道鏡雙鏡聯合下行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護理探究.特別健康(下), 2014(10):413-414.
[16] 李彥麗.淺談腹腔鏡膽總管切開膽道鏡取石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醫學信息(旬刊), 2011, 24(5):2137-21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82
2017-01-20]
116001 遼寧省大學附屬中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