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虹心
探討平板運動試驗誘發心律失常的臨床意義
陳虹心
目的探討平板運動試驗誘發心律失常的特點及其臨床意義。方法180例患者應用標準Bruce方案進行次極量平板運動試驗, 同步監測血壓和12導心電圖, 記錄運動前、運動中、恢復期的血壓和心電圖, 分析比較運動結果陽性者和運動結果陰性者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結果180例中運動中和恢復期出現心律失常21例, 發生率為11.67%。其中偶發室性早搏偶見成對18例, 偶發房性早搏3例。180例中運動結果陽性者28例, 其中發生心律失常13例, 占46.43%;運動結果陰性者152例, 發生心律失常8例, 占5.26%。運動結果陽性患者的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高于運動結果陰性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8.8797, P<0.05)。結論平板運動試驗誘發心律失常中, 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見, 運動中和運動后發生心律失常可能與心肌缺血有關。
平板運動試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平板運動負荷試驗以其無創、操作簡單、安全和可重復性、價格低廉等優點已成為臨床診斷缺血性心臟病和判斷其預后的常用輔助方法。運動不僅可以誘發心肌缺血, 還可以誘發心律失常[1]。本研究對180例平板運動試驗患者進行了探討, 分析心律失常發生的臨床特點。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臨床確診為冠心病, 并行平板運動試驗的患者180例, 其中男110例,女70例;年齡35~68歲, 平均年齡(54.2±6.4)歲。所有病例均排除心臟瓣膜病、心肌病、預激綜合征、傳導阻滯、電解質紊亂和貧血等, 試驗前1周未服用洋地黃和抗心律失常藥物, 隨機臥位心電圖未見異常。
1. 2方法采用本院使用的美國GE CASE 3.0活動平板監測系統, Burce方案次極量進行。Burce方案耗氧量值及做功遞增量較大, 較易達到預計心率, 以達到目標心率(220-年齡)85%以上作為完成試驗標準。平板運動試驗陽性診斷標準:ST段J點后80 ms水平或下垂型下移>0.1 mV持續1 min以上。運動前、運動中、恢復期監測血壓和12導心電圖。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分析180例冠心病患者的運動試驗中誘發心律失常的發生情況, 對比運動試驗陽性者和陰性者的心律失常發生情況。其中, 平板運動試驗的陽性的相關診斷標準[2]為:①患者在運動中或者在運動后發生ST段的水平型或者下斜型的壓低現象且≥0.1 mV(J點之后的0.08 s),而且持續時間>2 min。②患者在運動中或者在運動后發生左胸和下壁的導聯的ST段的弓背抬高現象, 且≥0.1~0.2 mV,其持續時間>2 min。③和運動之前相比, 于原來的基礎上出現明顯的壓低現象, 且≥0.1 mV, 其持續的時間≥2 min。將患者于運動試驗中所達到的目標心率或者陽性的標準或者發生比較典型的心絞痛相關癥狀當做運動試驗的終止目標,根據上述指標將患者分為運動試驗陽性者以及運動試驗陰性者。
1. 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80例患者中運動中和恢復期出現心律失常21例, 發生率為11.67%。其中偶發室性早搏偶見成對18例, 偶發房性早搏3例。180例中運動結果陽性者28例, 其中發生心律失常13例, 占46.43%;運動結果陰性者152例, 發生心律失常8例, 占5.26%。運動結果陽性患者的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高于運動結果陰性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8.8797,P<0.05)。
平板運動試驗是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具有一定的負荷量的生理運動, 對患者的相關生理改變和病理改變情況進行觀察。平板運動試驗屬于比較常用的一種檢查方法, 平板運動試驗已經在臨床上被推廣使用, 將平板運動試驗應用于冠心病的臨床評估十分重要, 具有一定的價值, 屬于無創性的診斷試驗, 而且, 也可以將亦平板運動試驗使用于對于健康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的相關危險性給予一定的預測。平板運動試驗運動誘發的心律失常的主要特點為患者在運動中出現的發生率要比運動停止之后更高[3]。
運動前無心律失常, 而運動后可伴心律失常, 發生率11.67%。運動可誘發心律失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運動引起兒茶酚胺或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易誘發各種早搏、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偶有室顫;運動誘發急性心肌缺血時的心律失常與心肌缺血同時發生, 缺血緩解后心律失常消失;運動引起心肌興奮性增高, 易致早搏或心動過速;運動引起心率增快, 使原來潛在的傳導阻滯顯露。文獻報道運動可誘發各種心律失常, 而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見。
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或者運動之后出現心律失常的情況和運動具有一定的關系。①因為運動會使患者的相關心肌組織的有關電性能發生改變, 進而對患者的異位激動產生一定的促發作用或者抑制作用, 也可以明顯改善或者抑制患者的房室以及室內的傳導。運動可以導致交感神經的興奮, 促使患者的心率明顯加快, 并使患者的氧耗量提升, 而患者心肌的血流灌注出現一定的不足, 并伴存心肌缺血的情況。②心律失常多和患者的心肌缺血同時出現。而且, 運動會使患者的心肌供血和缺血間的相關矛盾加劇。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以及范圍出現明顯提升時, 患者發生心律失常的幾率也常常會明顯提升[4]。
平板運動試驗所誘發出現的心律失常情況, 特別是患者出現頻發的室性早搏癥狀、室性的心動過速和潛在的惡性心律失常, 如果患者同時合并存在冠心病或者心絞痛等更易發生, 而且, 平板運動試驗陽性的患者發生出現心律失常的情況常常和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關系。室性心律失常的本身不可以作為心肌缺血的一個臨床診斷的指標[5]。不過, 需要注意的是, 在冠心病患者和其他類型的心臟病的患者中, 由于運動而誘發的級別越高(按照Lown分級標準進行分級)以及出現的越早時, 則提示患者的預后更差或者病變更加嚴重。由于運動而誘發的特異性的室性早搏需要人們對其進行充分的重視和關注[6]。
心律失常多于患者的運動達到Bruce分級的Ⅱ~Ⅲ級時和運動終止的即刻到運動之后的3~4 min時出現[7], 有可能是由于隨著患者運動其心臟的負荷量明顯提升, 運動終止的即刻時, 患者的心臟負荷最重, 運動停止之后患者的外周血漿內高濃度的去甲腎上腺素則會持續幾分鐘, 運動終止的即刻的恢復期是患者的迷走神經的張力比較高, 所以患者容易出現心律失常的情況[8]。
本研究顯示, 180例中運動中和恢復期出現心律失常21例, 發生率為11.67%。其中偶發室性早搏偶見成對18例,偶發房性早搏3例。180例中運動結果陽性者28例, 其中發生心律失常13例, 占46.43%;運動結果陰性者152例,發生心律失常8例, 占5.26%。運動結果陽性患者的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高于運動結果陰性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8.8797, P<0.05)。
平板運動試驗是目前公認的一種簡捷、使用的檢查方法,是臨床診斷缺血性心臟病及其預后的重要檢測手段。運動誘發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預后不良的一個重要指標, 還可以彌補動態心電圖的不足, 有利于發現更多的潛在的惡性心律失常。
[1] 郭繼鴻. 心電圖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1244-1267.
[2] 曲曉燕, 閆慧娟. 160例平板運動試驗誘發心律失常分析. 現代電生理學雜志, 2013, 20(4):225-227.
[3] 王湘娟, 李忠銀. 平板運動負荷試驗中室性心律失常與冠狀動脈病變關系的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18):11-12.
[4] 楊靖, 張萍, 吳寸草, 等. 兒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患者的平板運動試驗特點分析. 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4,19(5):345-349.
[5] 王柳一, 張艷芝, 李莉, 等. 平板運動試驗臨床應用研究. 現代電生理學雜志, 2014, 21(2):79-80.
[6] 路永平, 于阿信, 陳騰, 等. 平板運動試驗誘發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分析. 實用心電學雜志, 2016, 25(6):420-421.
[7] Marsman RFJ, Bezzina CR, Freiberg F, et al. Coxsac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 is a modifier of cardiac conduction and arrhythmia vulnerability in the setting of myocardial ischemi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4, 63(6):549-559.
[8] Kalscheur MM, Vaidyanathan R, Orland KM, et al. KCNJ2 mutation causes an adrenergic-dependent rectification abnormality with calcium sensitivity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Heart Rhythm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Heart Rhythm Society, 2014, 11(5):885-89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24
529000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院心電生理室
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