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雪蓮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療效及并發癥分析
柯雪蓮
目的 觀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情況。方法 114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7例。對照組予以尿激酶靜脈溶栓進行治療, 觀察組予以甘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進行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80.7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114,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77%, 低于對照組的61.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6622,P<0.05)。結論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靜脈溶栓, 能夠獲取較為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 將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因而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可以在臨床上進行普及性應用。
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療效;并發癥
患者在產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之后, 通常會產生心肌缺氧或是缺血的臨床癥狀, 且伴隨著堆積代謝產物的不良現象,致使患者心肌功能出現不全, 進而增高了臨床致死率。在臨床治療中靜脈溶栓屬于十分簡便且經濟的方法, 能夠對患者們左心室的功能進行明顯性改善, 成為在治療臨床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重要方法[1]。因此, 本文選取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臨床治療之中的效果及并發癥產生狀況, 現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4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7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20例, 年齡56~76歲, 平均年齡(64.1±6.0)歲;觀察組中男36例、女21例,年齡57~75歲, 平均年齡(63.6±5.9)歲。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皆是在知情狀況下參與本次研究, 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臨床患者在進行靜脈溶栓的治療前, 需予以300 mg的阿司匹林進行嚼服, 予以300 mg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進行口服以及實施常規的治療。在該基礎之上, 對照組予以尿激酶靜脈溶栓進行治療, 其劑量為2~150萬U, 將其加入至劑量為100 ml的NaCl溶液中, 確保在30 min之內在患者靜脈端滴注完畢, 在6~8 h之后與皮下進行5000 U的低分子肝素鈣進行注射, 持續使用7 d。而觀察組則予以甘阿替普酶靜脈溶栓進行治療, 使用劑量為50 mg。有8 mg在靜脈端進行推注, 且在1~3 min之內推注完畢, 剩余的42 mg在患者的靜脈端進行滴注, 且在1.5 h之內將其滴注完畢。而后將低分子肝素鈣泵入, 速度為800~1000 U/h, 持續泵入的時間約48 h。在皮下進行5000 U的低分子肝素鈣注射, 持續使用5 d[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 若患者臨床癥狀徹底的消失, 經有關檢查以及心電圖遺留下的異常Q波除外, 其他指標均顯示為正常, 且較好控制了并發癥的產生, 則視為顯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顯著的改善, 經有關檢查以及心電圖呈現穩定,且血清酶也恢復至正常值, 但是依舊存有異常的Q波, 而T波卻得以改變, 有效控制了并發癥的產生, 則視為有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有關檢查以及心電圖或是并發癥的產生狀況皆有改變, 乃至出現了加重的現象, 則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顯效30例, 有效24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4.74%;對照組顯效20例, 有效26例, 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80.70%。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114,P<0.05)。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出血1例, 心律失常2例, 再梗死1例, 心源性休克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8.77%;對照組出血9例, 心律失常13例, 再梗死7例, 心源性休克6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1.4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6622,P<0.05)。
在有關研究之中已經表明:盡早或是盡快對臨床患者予以靜脈溶栓臨床治療方案, 能夠對近期的預后效果進行改善[3,4]。在臨床的不斷實踐之中已經證實, 運用阿替普酶實現溶栓治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阿替普酶為纖溶酶原激活劑之一, 其血栓的部位為纖維蛋白。纖溶酶原與阿替普酶進行聯合形成了三體復合物, 其中纖溶酶原能夠被激活進而轉變成纖溶酶, 溶解了血栓, 但是對于循環中的纖溶酶原沒有顯著作用, 所以在局部性溶栓中具有很強的臨床治療作用[5-7]。
尿激酶是第一代臨床溶栓藥物, 對于其纖維蛋白沒有選擇性, 從而會產生對纖維蛋白的全身性溶解狀況, 故在現代臨床的治療之中極易產生嚴重性的并發癥, 但是, 在一些基層的各大醫院之中, 由于醫院自身以及患者等多種狀況的限制及制約, 令它在應用之中可以持續延續下去[8-10]。由于阿替普酶無法對纖溶酶原進行激活, 故在安全性方面比較高。進行靜脈溶栓的臨床治療前, 需予以患者們一定劑量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以及阿司匹林, 能夠獲取更確切的療效[11,12]。
在本次臨床研究之中,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80.7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114,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8.77%, 低于對照組的61.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6622,P<0.05)。表明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治療效果方面明顯好于尿激酶靜脈溶栓, 在臨床應用中具有更高的價值, 能夠提升治療的效果,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這和有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3-15]。
綜上所述, 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臨床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臨床治療, 獲取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 將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 在治療中可作為安全、高效以及可靠的方法之一。
[1] 殷永平.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中外醫學研究, 2015(2):123-124.
[2] 袁媛.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靜脈溶栓18例臨床觀察.基層醫學論壇, 2015(23):3227-3228.
[3] 趙冰.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與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聯合應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72例臨床療效觀察.中國民康醫學, 2014(7):62-63.
[4] 張世江.小劑量阿替普酶治療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1, 14(6):528-529.
[5] 管紅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59):155-156.
[6] 劉艷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海峽藥學, 2015, 13(8):155-156.
[7] 劉為生, 李海霞, 賈紅, 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評價.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0):96-97.
[8] 石洪艷.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醫學信息, 2015, 28(1):213.
[9] 劉曉梅.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13):148-149.
[10] 于亞男, 馬洪濱, 孫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15, 13(14):190.
[11] 方紅娥.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療效觀察.科技創新導報, 2015, 12(20):217.
[12] 鄒勇.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治療應用阿替普酶的臨床觀察.醫學信息, 2016, 29(2):67-68.
[13] 李佑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世界中醫藥, 2015, 28(a01):131.
[14] 張慶輝.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觀察.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15):156-157.
[15] 許云.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觀察.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1):27-2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062
2017-03-09]
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第二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