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川
仿生氣囊助產術在頭位難產中的應用觀察
黃利川
目的 觀察仿生氣囊助產術在頭位難產中的作用與效果。方法 100例枕橫位或枕后位的初產婦,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應用仿生氣囊助產術,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徒手轉胎方位助產。比較兩組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第二產程時間、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會陰側切率、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為(85.40±81.43)min、第二產程時間為(30.18±21.92)min均短于對照組的(120.80±89.62)、(110.93±35.56)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會陰側切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仿生氣囊助產可明顯縮短產程, 降低剖宮產率, 有效解決頭位難產問題, 值得臨床選擇和進一步推廣應用。
仿生氣囊助產術;頭位難產;效果
頭位難產指非枕前位胎頭, 因在盆腔內回轉受阻, 或因胎頭俯屈不良而導致的, 是胎頭最大徑線與骨產道諸徑線不盡相適應而導致的難產。臨床上持續性枕橫位及持續性枕后位發生率分別為24.95%及45.02%, 手術率分別為90.4%及93.6%[1-3], 而且在胎方位異常中常需輔以徒手旋轉胎頭、產鉗或負壓吸引陰道助產術, 易導致母嬰醫源性創傷, 因此,頭位難產是長期困擾產科的一個問題[4]。本文對仿生氣囊助產術在頭位難產中的作用與效果進行了臨床觀察, 取得了良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12月在本院分娩, 宮口開大5 cm經陰道檢查為枕橫位或枕后位, 胎先露S-1至S=0,產程延長或停滯趨勢的初產婦100例(排除中、重度骨盆狹窄, 合并嚴重內外科疾病, 宮縮乏力, 軟產道梗阻, 產前出血等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年齡18~35歲, 平均年齡(27.5±2.6)歲;對照組年齡18~35歲,平均年齡(26.8±3.5)歲。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徒手轉胎方位助產。觀察組應用仿生氣囊助產:宮口≥5 cm時, 未破膜者先人工破膜,用“自動法”經儀器自動將氣囊從2.5 cm緩慢擴張到8 cm,擴張陰道上段一次, 保持4 min, 放氣。再快速用“足踏法”或“手動法”將氣囊擴張至7.5~8.0 cm, 擴張陰道上段1~2次,保持3~5 min。然后用同樣的方法擴張陰道下段1~3次。
1.3 觀察指標 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第二產程時間、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會陰側切率、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
1.4 產后出血評價標準[2]順產24 h失血量>500 ml或剖宮產24 h失血量>1000 ml診斷為產后出血。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和第二產程時間比較觀察組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第二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和會陰側切率比較 觀察組剖宮產8例, 陰道助產2例, 會陰側切9例;對照組剖宮產24例, 陰道助產例8例, 會陰側切18例,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和第二產程時間比較

表1 兩組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和第二產程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 第二產程時間觀察組 50 85.40±81.43a 30.18±21.92a對照組 50 120.80±89.62 110.93±35.56 t 2.0672 13.6688 P <0.05 <0.05

表2 兩組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和會陰側切率比較[n(%)]
2.3 兩組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產后出血1例(2%), 新生兒重度窒息0例;對照組產后出血2例(4%), 新生兒窒息1例(2%)。兩組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氣囊仿生助產術是一種新型的非藥物型助產技術原理:①可使宮頸平滑肌纖維、彈力纖維及結締組織松弛, 同時擴張宮頸, 引起神經垂體反射性刺激內源性縮宮素和前列腺素的合成與釋放, 使宮頸軟化、縮短及擴張, 加速宮縮, 增強產力[5-7];②氣囊的機械性擴張陰道可反射性促使產婦有效的屏氣用力, 迫使先露下降而引起宮縮;③仿生氣囊可模擬胎頭, 起到擴張軟產道、減少先露部下降阻力的作用。從而縮短產程, 減輕分娩痛苦, 給更多的產婦試產機會降低剖宮產率[8-10]。
氣囊仿生助產術目前在國內有些醫院已使用, 但因操作時間需要10~15 min, 增加醫務人員的工作量, 在廣東省內使用的醫院不多, 沒能得到臨床的大力推廣與應用[11-13]。本院為二級甲等醫院, 年分娩量5000例, 2016年引進該技術后, 對活躍期后胎方位異常, 產程進展緩慢者, 經知情同意后, 行氣囊助產術。本文的觀察也表明, 觀察組宮口開大5 cm至開全時間為(85.40±81.43)min、第二產程時間為(30.18±21.92)min均短于對照組的(120.80±89.62)、(110.93±35.56)min,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會陰側切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后出血率和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氣囊仿生助產術是由于多種機制協同作用可誘發宮縮, 增加產力, 減少先露部下降的阻力, 從而達到縮短產程的目的, 剖宮產率, 尤其是初次剖宮產率、胎方位異常剖宮產率大幅度減少, 不增加母嬰并發癥, 保證了母嬰安全。
[1] 凌蘿達, 顧美禮.難產.第2版.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0:287-317.
[2] 謝幸, 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211.
[3] 田揚順.氣囊助產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37-41.
[4] 田揚順.氣囊助產術的臨床特點及應用價值.中國醫刊, 2005, 40(10):10-13.
[5] 張同美, 趙雪卉.氣囊助產術在產程中的報告臨床觀察.中國美容醫學, 2012, 21(11):107.
[6] 武文晉.氣囊助產術對分娩過程及結局的影響探討.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21):2937-2938.
[7] 林卓惠.仿生氣囊助產術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醫學信息, 2015(33):156-157.
[8] 任潔.氣囊助產術臨床應用效果探討.大家健康旬刊, 2015(3): 87-88.
[9] 金育顏.氣囊助產術在產程中的應用.生物技術世界, 2015(9): 154.
[10] 余俊峰.氣囊助產技術在產科的應用.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5(18):93-95.
[11] 王媛.氣囊仿生助產術助產528例臨床分析.醫藥, 2016(7): 300.
[12] 楊亞妮, 安瑞芳.探討氣囊仿生助產術在產科的臨床價值.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6, 3(2):142.
[13] 王媛.氣囊仿生助產術臨床應用效果觀察.醫藥, 2016(6):20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9.101
2017-03-15]
528211 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