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劉陽,王雪梅,楊炳友,夏永剛,王秋紅,匡海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麻杏石甘湯的研究進展
付新,劉陽,王雪梅,楊炳友,夏永剛,王秋紅,匡海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麻杏石甘湯出自《傷寒論》,是中藥的經典方劑之一。對呼吸系統具有較廣泛的藥理作用,還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作用、解熱作用、抗菌作用、免疫作用、治療變異性哮喘等作用。通過對麻杏石甘湯的文獻的整理,對麻杏石甘湯的作用機制進行了綜述研究。
麻杏石甘湯;抗炎作用;解熱作用;免疫作用
麻杏石甘湯為解表劑,具有辛涼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風邪,邪熱壅肺證,身熱不解,咳逆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舌苔薄白或黃,脈滑而數者。麻黃辛性甘溫,宣肺解表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熱以生津共為君藥,兩藥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泄熱;杏仁為臣藥,苦降肺氣,止咳平喘,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黃瀉肺熱;炙甘草為佐使藥,顧護胃氣,防石膏之大寒傷胃,調和麻黃、石膏之寒溫。
趙巖松等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對2%的氯化乙酰膽堿+0.4%磷酸組氨治喘模型豚鼠血漿中內源性物質的影響,發現麻杏石甘湯對哮喘模型大鼠血漿中內源性物質及其整體狀態具有明顯的影響,花生四稀酸、9,10-DHOME和PGE2可能是麻杏石甘湯對哮喘模型豚鼠血漿中內源性物質影響潛在的生物標記物[1]。張啟云等通過對比研究麻杏石甘湯、清燥救肺湯對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機理,發現麻杏石甘湯可有效地減輕小鼠肺部炎癥損害,且可降低肺組織勻漿中TNF-α含量和MPO含量,升高SOD含量[2]。同時,黃豐等通過研究研究麻杏石甘湯調節哮喘模型小鼠Th1/Th2反應的分子機制,發現麻杏石甘湯可明顯抑制IL-4、IL-5的蛋白表達和GATA-3、STAT-6的基因表達[3]。代琳等通過觀察麻杏石甘湯對放射性肺炎癥狀的干預作用,發現麻杏石甘湯對放射性肺炎急性期有干預作用,可改善放射性肺損傷[4]。高尚澤等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及其主要成分對哮喘模型大鼠肺組織中sec1413表達的影響,發現麻杏石甘湯及甘草能夠有效減輕哮喘大鼠氣道炎癥的程度,其機制可能與調控sec1413在肺組織的表達水平[5]。研究還發現麻杏石甘湯對哮喘模型小鼠氧自由基代謝的影響,發現麻杏石甘湯高、低劑量均能升高血漿及肺組織中SOD、GPx的含量,降低MDA含量。
王偉群等通過研究加味麻杏石甘湯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清TNF-α、ECP及肺組織病理的影響,發現加味麻杏石甘湯水溶液可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清TNF-α、ECP[6]。盧芳國等[7]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對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細胞活性與超微結構的影響發現麻杏石甘湯在預防給藥和治療給藥方式中均能發揮抗流感病毒作用。同時研究麻杏石甘湯對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IL-2、IL-4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發現麻杏石甘湯對機體抗感染免疫發揮一定調節作用是通過調節IL-2、IL-4的蛋白表達水平達到的[8]。屈水等通過對麻杏石甘湯對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指數和IL-2、TNF-B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發現其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起保護作用,包括調節細胞因子的蛋白表達水平和提高小鼠免疫器官重量。通過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病模型,評價麻杏石甘湯對該病的療效,發現麻杏石甘湯高劑量組大鼠TE、EEP、PEF、EV和MV升高,PENH降低,麻杏石甘湯能明顯地改善RSV肺炎[9]。林勝友等[10]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對急性放射性肺炎大鼠血漿及肺組織細胞中IL-6與PDGF水平的影響,發現麻杏石甘湯能下調急性放射性肺炎大鼠血漿及肺組織細胞中IL-6、PDGF濃度。張波等[11]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及機制,發現麻杏石甘湯能明顯減輕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癥反應,降低肺指數,其機制可能與其抑制神經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增殖有關。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體外抗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靶點發現,麻杏石甘湯發揮抗流感病毒作用包括以下四個途徑:1)直接殺傷病毒;2)干預病毒吸附;3)抑制病毒增殖;4)保護宿主細胞。盧芳國等[12]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體外抗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發現其抗流感病毒作用包括以下兩個途徑:1)能通過抑制病毒增殖; 2)保護宿主細胞。
周斌等[13]通過HLPC法測定麻杏石甘湯中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含量后,發現對于測定麻杏石甘湯中麻黃堿及偽麻黃堿具有良好的重現性。張薇等[14]通過對麻杏石甘湯全方多糖進行分離與定性定量測定,采取水提醇沉淀法提取多糖,蒽酮硫酸法測定其含量是可靠的測量方法。呂培等[15]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中水煎液中Mn、Mg、Ca、Fe、Cu、Zn等6種無機元素的溶出及不同化學形態分布,發現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AES)可以對對麻杏石甘湯中各種無機元素的含量進行測定與分析,是一種先進的的測量方法。
屈飛等[16]通過建立靜脈注射內毒素的大鼠發熱模型,觀察麻杏石甘湯的解熱作用,發現麻杏石甘湯對靜脈注射LPS誘導的大鼠發熱模型具有較好的解熱作用,且呈劑量依賴性。
賈雷等[17]通過觀察麻杏石甘湯對內毒性發熱SD大鼠的體溫及血漿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響,發現不同劑量麻杏石甘湯對內毒素性發熱SD大鼠的解熱作用為多波折量效關系。通過對冷熱板示差法對麻黃湯與麻杏石甘湯寒熱藥性差異的客觀真實性研究發現麻杏石甘湯組小鼠的Ca2+-Mg2+-ATPase及Na+-K+-ATPase活性均顯著性降低(P<0.01)。結果與傳統中醫藥理論對其寒熱賦性具有一致性。
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的藥理作用,發現麻杏石甘湯高、低劑量組均能明顯使大鼠發熱溫度降低,使巴豆油致耳殼炎癥減輕,顯著延長咳嗽潛伏期和減少咳嗽次數,明顯抑制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能夠使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顯著提高[18]。
朝鳳芹等[19]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對哮喘模型小鼠支氣管黏膜分泌,麻杏石甘湯組升高小鼠支氣管灌洗液sLgA濃度,降低其支氣管灌洗液IgE和肺組織MCP-3、Eotaxin濃度,可以增強支氣管黏膜的防御功能。黃豐等[20]通過探討麻杏石甘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變態反應的作用機制,發現其藥物血清能明顯抑制 RBL-2H3細胞脫顆粒,并能抑制RBL-2H3細胞釋放組胺、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細胞因子4。通過體外實驗發現麻杏石甘湯對RBL-2H3細胞脫顆粒和體內實驗大鼠被動皮膚過敏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發現麻杏石甘湯的抗過敏作用與抑制肥大細胞的脫顆粒及炎性物質釋放有關。
劉波等[21]通過研究麻杏石甘湯防治枸櫞酸所致豚鼠咳嗽的作用和相關機制,發現麻杏石甘湯能防治枸櫞酸所致豚鼠咳嗽,引起過氧化氫的改變可能是其作用機制之一。麻杏石甘湯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咳嗽癥狀緩解明顯,同時能降低炎性介質水平。
麻杏石甘湯能夠明顯減少模型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漿IL-4濃度,使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漿IL-12,IL-18,IFN-γ濃度顯著提高,這可能是麻杏石甘湯通過糾正Th1/Th2失衡而達抗炎平喘功效[22]。文丹等[23]通過研究發現麻杏石甘湯可抑制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細胞釋放組織胺慢反應物質等過敏反應物質,同時,不但能擴張氣道,而且有綜合性止咳平喘功能。麻杏石甘湯可以顯著減輕哮喘小鼠的肺組織中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炎癥細胞浸潤,有效降低管腔內分泌物,從而改善支氣管痙攣狀態,可以起到解痙鎮咳作用。
麻杏石甘湯為清熱平喘之良藥,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作用、解熱作用、抗菌作用、免疫作用、治療變異性哮喘等作用,能夠提升全身的肌體免疫力,發揮中醫藥多靶點、多途徑整體治療的特點。麻杏石甘湯是傳統經典方劑[24],對其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找到其適應的范圍,幫助我們更好地直到臨床用藥,讓我們更好的掌握麻杏石甘湯的藥動、藥效以及藥理學的相關知識。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把現代醫學和傳統中醫學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并從多層次多角度為麻杏石甘湯提供科學依據,為麻杏石甘湯為基礎方的新藥開發提供有力保障。對于麻杏石甘湯的進一步研究,為中醫藥走進國際市場提供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參考文獻:
[1]張啟云,李冰濤,李文宏,等.麻杏石甘湯對哮喘豚鼠的血漿代謝組學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3,29(1):12-15.
[2]趙巖松,楊進,龔婕寧.麻杏石甘湯、清燥救肺湯對小鼠病毒性肺炎作用機理的研究[J].江蘇中醫藥,2007,39(11):81-83.
[3]黃豐,童曉云,張榮華,等.麻杏石甘湯調節哮喘模型小鼠Th1/ Th2反應的機制初探[J].中藥材,2008,31(10):1519-1522.
[4]代琳,舒靜娜,林勝友.麻杏石甘湯對放射性肺炎急性期的干預作用[J].河南中醫,2012,31(1):40-42.
[5]高尚澤,楊林偉,王小瑩,等.麻杏石甘湯對哮喘大鼠肺組織中Sec1413表達的影響[J].天津中醫藥,2013,30(12):745-748.
[6]王偉群,邵征洋,許先科,等.加味麻杏石甘湯對呼吸道合肥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甭TNF-α、ECP及肺組織病理的影響[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6):420-423.
[7]盧芳國,何迎春,龐喻,等.麻杏石甘湯對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細胞活性與超微結構的影響[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0(9):47-49.
[8]盧芳國,張波,嚴杰,等.麻杏石甘湯對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IL-2、IL-4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 (3):1-3.
[9]屈飛,李惠蘭,崔艷茹,等.麻杏石甘湯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病大鼠模型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5,29(6):2098-2101.
[10]林勝友,孫曉南,代琳.麻杏石甘湯對急性放射性肺沉大鼠IL-6與PGDF水平的影響[J].浙江中醫雜志,2011,46(7):517-518.
[11]張波,李玲,盧芳國,等.麻杏石甘湯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癥與神經氨酸酶活性影響的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 (4):1094-1099.
[12]盧芳國,何迎春,肖子曾,等.麻杏石甘湯體外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靶總的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8(2):5-9.
[13]周斌,鄭鵬武,張鐵軍,等.HPLC測定麻杏石甘湯中麻黃堿與偽麻黃堿的含量[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1):71-73.
[14]張薇,李雁來,盧芳國.麻杏石甘湯中多糖測定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11):2145-2146.
[15]呂培,李祥,陳建偉,等.ICP-OES用于麻杏石甘湯中無機元素分析[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0,24(6):66-68.
[16]屈飛,徐鏡,崔艷茹,等.麻杏石甘湯對LPS誘導的大鼠發熱模型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8):178-181.
[17]賈雷,趙艷玲,刑小燕等.基于冷熱板示差法研究麻黃湯與麻杏甘湯寒熱藥性差異[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20):2741-2744.
[18]譚露,張世鷹,蔡銳,等.麻杏石甘湯抗菌抗病毒物質基礎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導報,2012,18(12):89-94.
[19]韓鳳芹,孫雪文,張新國,等.麻杏石甘湯對哮喘模型小鼠支氣管黏膜和肺組織免疫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6): 1398-1399.
[20]黃豐,童曉云,張榮華,等.麻杏石甘湯對肥大細胞脫顆粒的影響[J].中成藥,2008,30(11):1582-1584.
[21]劉波,李祚勇,徐國良,等.麻杏石甘湯對枸櫞酸致豚鼠咳嗽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3):105-108.
[22]陳娜,梁仁.麻杏石甘湯的現代藥理研究及臨床應用[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4,20(5):545-547.
[23]劉丹丹,王敏.麻杏石甘湯治療咳喘變異性哮喘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8):285-287.
[24]張獻,魯美君.淺談王琦教授經方臨床應用[J].中醫藥學報,2016,44(4):95-96.
R28
A
1002-2406(2017)02-0126-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81274103,81303215);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基金(No.201367);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項目(No.ZHY16-089);哈爾濱市科技局項目(No.2016RAQXJ214)
付新(1983-),男,助理研究員,在職博士,主要從事中藥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匡海學*(1955-),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藥性味理論和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研究。
2016-08-16
修回日期:20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