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平,張明剛
(1.遵義市農委茶產業發展中心,貴州遵義 563000;2.綏陽縣農牧局,貴州綏陽 563300)
遵義茶產業轉型升級對策分析
吳文平1,張明剛2*
(1.遵義市農委茶產業發展中心,貴州遵義 563000;2.綏陽縣農牧局,貴州綏陽 563300)
遵義是貴州茶園最大、產業集中度最高的茶區,也是我國發展生態茶最佳的地區。近年來,遵義市搶抓國家、省、市加快發展茶產業的政策機遇,多措并舉,強力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時,也仍面臨一系列問題,筆者對此進行了調研,并總結提出推動遵義市茶產業進一步更好地轉型升級應做好的幾點對策。
茶產業;產業轉型;問題;對策
遵義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貴州茶園最大、產業集中度最高的茶區。遵義地處云貴高原,位于貴州省北部,屬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地區,多云霧繚繞氣候,是形成高品質茶葉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發展生態茶的最佳地區。
近年來,遵義市搶抓國家、省、市加快發展茶產業的政策機遇和“東茶西移”的發展趨勢,用現代農業理念來謀劃發展,以科技為核心,以產業化經營為主導,多措并舉,強力推進了茶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茶產業提速趕超、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可持續發展。到2016年底,在茶園規模、茶葉產量、企業總量均居全國產茶市(州)第一位,茶園總面積已達13.76萬hm2,投產茶園面積為9.34萬hm2,茶葉產量10.95萬t,總產值85.11億元,綜合產值183.7億元,茶葉出口2665t,出口金額2500萬美元;注冊企業705家、合作社265個,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47家、市級龍頭企業64家,加工能力15萬t以上;注冊茶葉類商標達659個,其中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正安白茶、蘭馨已打造為中國馳名商標,“湄潭翠芽”“遵義紅”則被列入貴州省全省重點打造的“三綠一紅”品牌之中[1]。
盡管遵義市茶產業在產品轉型、市場轉型、營銷轉型和品牌升級、流通升級、產品升級及服務升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效,但在肯定成效的同時,筆者對目前仍面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2-5],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采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遵義市目前有茶農26.6萬戶、120萬人,另外還有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人員1.7萬以上。從業人員規模大,反映出遵義市茶葉生產的勞動密集程度過高,導致勞動效率較低。而且其中很多茶農同時從事著多種農副產品生產,并不專門從事茶葉種植,且茶生產技能培訓欠缺,專業技能水平較低。
目前遵義市茶園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以農戶建茶園為主體的“湄潭模式”;二是,以企業辦基地建茶園為主體的“鳳岡模式”。但其中企業建茶園的又大多數返分包給農戶,因此,總體上遵義市現今茶葉生產仍是以家庭生產為主,仍保持一家一戶各自獨立管理,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由于各家各戶管理水平的不一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導致施藥施肥難于統一,生產過程規范化、標準化程度不夠,帶來較大的農產品安全生產隱患。同時由于存在茶園與其他農作物交叉、企業基地與散戶茶園交叉,增加了農產品安全生產的風險。
茶產業發展水平越高,茶葉商品化程度就越高,對茶葉的標準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近年來,遵義市制(修)定了“湄潭翠芽”“遵義紅”“鳳岡鋅硒茶”“正安白茶”以及“余慶苦丁茶”的地方標準。但對于茶園這樣一個面積約14萬hm2、茶生產企業及大戶已逾1000家、品種上千個、每個品種分出不同等級的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還需要各中小企業出臺對應自身的標準體系,這方面的工作進展緩慢。同時,已出臺的標準中,除了衛生和重金屬等理化指標是可以用儀器來檢測外,大多為感官指標,感官指標難以準確表述茶葉內在的品質,就難以對產品交易和定價發揮作用,也形成市場產品質量判定標準的實際缺位,消費者在購買茶葉時無法知道茶葉的好壞,給一些不法商家提供可乘之機,以次充好、虛高定價,造成消費者心存疑慮,唯恐上當,一定程度地抑制了茶葉的消費需求,也不利于茶葉的品牌建設。
遵義市最大的茶葉企業蘭馨公司雖在遵義市、貴州、重慶、上海等地有一定的影響,2016年銷售額近2億元,約占遵義市場份額3.5%,但比起西湖龍井、鐵觀音、普洱茶、竹葉青等國內知名品牌尚有相當大差距;而貴州省最大茶葉聯盟集團(黔茶聯盟)的銷售額18.8億元,也只占貴州市場份額不到7%、全國市場分額不足1%。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品牌化生產的效應,也不利于資源的優化組合,以及品牌的強化。今后一段時期內,整個茶葉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葉企業將被并購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遵義目前有的茶葉產區盡管擁有國家“4A”級景區稱號,甚至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的“桂冠”,但給客人留下的卻是“茶區風光令人心曠神怡,景區接待條件令人扼腕嘆息”。客人到茶區,除了觀光賞茶和親自采茶炒茶以及少量娛樂方式外,其它游玩和消費項目幾乎沒有,其接待水平還停留在“農家樂”檔次,個別茶莊仍然停留在低端茶館水平,實在難以留住客人。
精加工方面,2016年部分有實力的企業引進了色選機、高溫殺青設備,推進了茶葉的分級,提升了茶業的品質,促進提質增效,但大多企業因實力不足,無法購買精加工設備,產品效益不高。深加工方面,茶酒、茶飲料、茶化妝品等產品深度開發不足。同時,對清潔化加工生產線、精深加工項目支持力度不大,也嚴重制約了加工業升級的步伐。
為了進一步推動遵義市茶產業轉型升級,應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每年新建的茶園要保證落實到茶葉重點縣、鄉鎮和村組。各地要確保茶園集中度,實施專業化生產,重點打造萬畝鄉鎮、萬畝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品、一縣多業”的良好茶產業布局。并以幼齡茶園管護為重點,支持創建茶葉標準園,集成推廣茶園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集成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茶園防凍抗旱技術;篩選改進山地茶園管理、采摘機械,提高茶園機械化水平;推廣夏秋茶提質增效多品類加工技術。同時加強對產地與市場茶青農殘抽檢力度,從源頭上控制茶產品的質量安全。探索推廣節本高效栽培技術,集成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
在目前遵義現有的企業布局上新增認定一批省級以上茶葉重點龍頭企業。同時支持小微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茶葉經銷商到茶區創業,發展茶葉加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茶企茶商到貴州省投資建廠。繼續引導工商資本、民營資本進入茶產業,實現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經營,促進優勢企業要素資源向優勢茶區集聚。
以區域品牌為主導,以目標市場為重點,積極創新營銷方式開展茶產業宣傳推介。舉辦相關推介活動,進一步擴大茶葉消費。加強茶葉經紀人隊伍建設,鼓勵支持茶葉專業畢業生到企業從事市場營銷工作,培養本土化專業生產營銷隊伍。
強化招商引資,推動加工企業集群集聚,形成大中小并舉的企業集群。鼓勵支持茶區引進培育壯大茶葉加工企業、合作社,建設茶葉加工生產線,提高產能。支持茶葉加工企業以清潔化、標準化、智能化為方向,改進加工機械裝備水平。推動全市各個層次,開展以機械化、標準化為導向的夏秋茶的斗茶賽,提升工藝水平、安全水平。提高全市茶葉企業的QS認證率,推動標簽標識的合格率的大幅上升。依托企業集團,以高性價比的主導產品為核心,聯結一大批初制企業,在夏秋茶資源利用上多做文章。
協調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出臺政策加快茶葉加工廠土地使用手續辦理程序,簡化辦理流程,降低辦理費用,為茶葉企業融資創造條件。利用全省農村土地確權頒證的契機,推動茶園林權證的辦理,推動林權證抵押擔保貸款,增強茶產業融資能力。發揮各級農業投資擔保公司的作用,加大對茶產業的融資支持。
將茶產業發展納入遵義市重點農業農村工作,常抓不懈,定期召開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各茶葉縣(市)也要充實完善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健全專門機構,定期召開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研究相關扶持措施,開展優質農產品的普查評比推介行動,組織發動和監督考核行動。加強督促指導、表彰先進、鞭策后進,推進茶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周蕓吉,鄭德忠.立足生態優勢,做好茶葉“文章”——遵義致力打造“中國茶葉第一市”[J].當代貴州,2017,(4)∶28-29.
[2]廖家鴻,張冰,陳曦.貴州省湄潭縣茶產業“十二五”回顧與“十三五”發展的思考[J].貴州茶葉,2016,44(1)∶29-32.
[3]謝向英,陳小玲.基于戰略聯盟思想的地理標志品牌結盟研究∶以福建白茶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1,(2)∶307-311.
[4]莫小平,蔡倫紅,湯燚.重慶茶葉產業集群品牌化發展對策[J].中國商貿,2010,(12)∶219-220.
[5]凌彩金,苗愛清,賴兆祥,等.東鎮縣上莞鎮茶葉發展現狀調研[J].中國茶葉,2010,(2)∶41-42.
Countermeasure Analyis of Tea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Zunyi City
WU Wen-ping1,ZHANG Ming-gang2*
(1.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Center of Zunyi City,Zunyi 563000,China;2.Agriculture Bureau of Suiyang County,Suiyang 563300,China)
Zunyi city is the largest tea plant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with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tea industry.It is also the best ar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 tea in china.In recent years,Zunyi city has sp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taken measure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ea industry,and achieved success.But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In the paper,the author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and put forward further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to make the tea industry in Zunyi city upgrade.
Tea industry;industry transform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S571.1
A
1008-1038(2017)11-0054-03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11.015
2017-07-27
吳文平(1966—),女,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觹通訊作者:張明剛(1968—),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