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生
探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對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診斷價值
肖金生
目的 分析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接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的臨床診斷效果。方法 60例疑似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 對患者進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和HRMRI診斷, 對兩種診斷方式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全部患者經過病理診斷有33例確診為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HRMRI診斷準確率為90.00%(54/60), DSA診斷準確率為63.33%(38/60), 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使用HRMRI檢查, 能夠很好的提示管壁及管腔信息, 無創傷, 重復性高, 是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重要的診斷方式, 應用價值比較高。
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臨床診斷
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動脈壁血腫, 將動脈壁各層分離, 血管腔和壁內血腫相連, 有瘤樣的擴大[1,2], 臨床死亡率比較高, 因此盡早診斷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現在, 對于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的診斷具有爭議性。此次本院主要對DSA與HRMRI在疑似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對疑似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60例進行了研究分析。患者均符合該疾病診斷標準, 其中女20例, 男40例, 年齡最小43歲,最大66歲, 平均年齡(53.45±5.36)歲。
1. 2 方法
1. 2. 1 檢查方法 DSA檢查:使用Siemens平板DSA機,通過股動脈改良Seldinger采取造影檢查, 局部麻醉, 行股動脈穿刺, 成功穿刺后置入5F動脈鞘, 經引導絲引導采取兩側頸內動脈、全腦血管、主動脈弓以及椎基底動脈造影, 對于可疑血管病變行多角度斜位造影[3-5]。HRMRI檢查:應用Siemens 3.0 T Trio Tim MR掃描儀, 首選采取 MRI 8 通道線圈掃面, 掃描序列主要包含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T1、T2加權成像。在采取HRMRI以前, 采取三維體積掃描時間飛躍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檢查, 然后垂直于病變血管, 采取HRMRI平掃[6-10]。
1. 2. 2 圖像處理 血管圖像處理使用3D-TOF-MRA原始圖像與自帶軟件, 觀察HRMRI掃描層面管壁與管腔信號特點,并由2名專業醫師分析其圖像。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全部患者經過病理診斷有33例確診為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疾病。HRMRI診斷準確率為90.00%(54/60), DSA診斷準確率為63.33%(38/60), 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RMRI誤診率為10.00%(6/60), DSA誤診率為36.67%(22/60), DSA誤診率比HRMRI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椎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病因尚不明確, 主要是自發性傷害和外傷性傷害、劇烈頸部按摩以及頭部按摩對椎動脈造成的損傷[11,12]。夾層動脈瘤形態為梭形或瘤樣膨大, 會破裂, 對預后影響比較大[13]。患者的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無特異性[14]。使用影像診斷能夠鑒別, 傳統方式診斷為DSA,其雖然可以作為金標準, 但是具有創傷性和危險性, 對管壁結構也不能夠深入了解[15]。而此次研究中的HRMRI診斷準確率達到了90.00%, 因此HRMRI對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診斷優勢比較明顯。
總之, 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使用HRMRI檢查, 能夠很好的提示管壁及管腔信息, 無創傷, 重復性高, 是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重要的診斷方式, 應用價值比較高。
[1] 王艷敏, 婁昕, 楊新健, 等.基底動脈巨長夾層動脈瘤的影像學分析1例.中國卒中雜志, 2012, 2(11):133-135.
[2] 張津, 張倩.椎基底動脈夾層的臨床與影像學特征分析.北京醫學, 2013, 2(5):110-114.
[3] 趙曉霞, 武劍, 黃小欽.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診斷椎動脈夾層合并基底動脈閉塞患者一例.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4, 6(11):135-138.
[4] 王君, 李寶民, 李生, 等.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影像學特點及血管內治療.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6(8):108-111.
[5] 王文慧, 王梅云, 韓艷紅, 等. 高分辨磁共振診斷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應用. 中國實用醫刊, 2014, 41(5):81-82.
[6] 張萌. 高分辨率磁共振在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中的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 山東大學, 2016.
[7] 王偉全. 高分辨磁共振對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診斷分析. 今日健康, 2015(6):99.
[8] 何荷花, 劉平安, 宋亞峰. 高分辨磁共振對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診斷價值研究. 臨床醫學工程, 2014, 21(12):1519-1520.
[9] 李玉榮. 高分辨核磁對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治療策略的制定的臨床意義.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6):367.
[10] 劉保清. 高分辨核磁對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治療策略制定的臨床意義. 新鄉醫學院, 2015.
[11] 楊博文, 白衛星, 李天曉, 等. 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與影像學特點分析.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 2016, 4(1):4-8.
[12] 朱國, 金佳麗, 李敬偉, 等.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腦動脈夾層分離診斷中的價值.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16, 24(7): 592-599.
[13] 萬敏.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頸部動脈夾層診斷及隨訪中的應用. 首都醫科大學, 2012.
[14] 朱杏莉, 郭建平, 張伯英, 等. 三維對比增強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對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價值. 實用醫藥雜志, 2009, 26(6):13-14.
[15] 戴世鵬, 龐軍, 戴景儒. 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表現. 磁共振成像, 2016, 7(7):491-495.
Investigation the clinical value of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neurysms
XIAO Jin-sheng. Liaoning Wafangdian Second Hospital, Dalian 116314,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effect of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neurysms patients treated with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 Methods A total of 60 suspected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neurysms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and HRMRI, and their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33 confirmed as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neurysms by pathology diagnosis.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0.00% (54/60) by HRMRI, which was 63.33% (38/60) by DSA. 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agnostic accuracy (P<0.05). Conclusion HRMRI examination for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neurysms can suggest the tube wall and lumen information with no trauma and high repeatability. So it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is relatively high.
Vertebro-basilar artery aneurysms;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linical diagnosis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11
2017-06-13]
116314 遼寧省瓦房店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