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霞
宮腔鏡聯合雌孕激素治療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評價
任俊霞
目的 研究宮腔鏡聯合雌孕激素治療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方法 200例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患者, 隨機分為手術組和手術+藥物組, 各100例。手術組單純進行宮腔鏡手術治療+上環, 手術+藥物組進行宮腔鏡手術+上環+人工周期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手術+藥物組患者宮腔手術分離成功率為95.00%(95/100),高于手術組的75.00%(75/1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手術+藥物組生活質量評分為(94.18±6.21)分, 高于手術組的(80.01±5.5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藥物組術后再粘連發生率為5.00%(5/100), 低于手術組的25.00% (25/1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腔鏡聯合雌孕激素治療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確切, 可有效分離粘連, 預防術后再粘連發生,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宮腔鏡;雌孕激素;人工流產術;宮腔粘連;臨床效果
宮腔粘連是因妊娠或非妊娠所致子宮創傷, 可導致子宮內膜基底層受損, 引發內膜纖維化和宮腔粘連, 對育齡女性生殖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可出現習慣性流產、不孕、閉經或月經過少等癥狀。近年來, 隨著宮腔鏡技術的廣泛應用, 宮腔鏡成為宮腔粘連的有效治療術式, 可在鏡下直視手術區域,實現微創治療。但術后需輔以藥物治療, 以預防再次粘連的發生, 加速子宮內膜生長[1,2]。本研究對宮腔鏡聯合雌孕激素治療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有正常性生活, 均在人工流產術后經宮腔鏡確診宮腔粘連。根據粘連范圍情況, 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其中輕度粘連范圍<1/3;中度1/3~2/3, 重度>2/3。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為中重度粘連。所有患者凝血功能、白帶常規、血尿檢查、心電圖檢查等均正常, 無手術或麻醉禁忌。將患者隨機分為手術組和手術+藥物組, 各100例。手術+藥物組患者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6.92±2.70)歲;其中, 月經明顯減少83例, 閉經17例;流產次數1~4次, 平均次數(2.21±0.60)次;本次治療距離最后1次人工流產術時間32~61 d, 平均時間(43.68± 5.78)d;中度粘連70例, 重度粘連30例。手術組患者年齡20~34歲, 平均年齡(26.18±2.61)歲;其中, 月經明顯減少82例, 閉經18例;流產次數1~4次, 平均次數(2.18± 0.61)次;本次治療距離最后1次人工流產術時間32~60 d, 平均時間(43.56±5.48)d;中度粘連71例, 重度粘連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手術組單純進行宮腔鏡手術治療+上環, 采用宮腔鏡剪刀分離, 從宮頸內口處開始分離, 逐漸將宮腔打開,將宮角部游離, 清晰顯示輸卵管口雙側, 以減輕對子宮內膜的損傷, 減少再次瘢痕形成。進行宮腔鏡電切鏡分離, 對于重度粘連者分離較為困難, 容易出現穿孔, 可使用環狀電極、針狀電極進行直接分離或切除粘連, 術后放置1枚節育環(IUD)預防粘連再次形成, 并在術后3個月取出。手術+藥物組進行宮腔鏡手術+上環+人工周期治療。手術和上環方法同手術組。術后第2天給予戊酸雌二醇片, 2 mg/次, 2次/d,連續治療21 d, 最后10 d開始服用黃酮體, 100 mg/次, 2次/d,共治療3個月經周期, 促進子宮內膜生長[3]。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宮腔手術分離成功率、術后再粘連發生率及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SF-36評分, 滿分100分)。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宮腔手術分離成功率比較 手術+藥物組患者宮腔手術分離成功率為95.00%(95/100),高于手術組的75.00% (75/1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水平比較 治療前, 手術+藥物組生活質量評分為(68.37±5.72)分, 與手術組的(68.35± 5.76)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手術+藥物組生活質量評分為(94.18±6.21)分, 手術組為(80.01±5.59)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手術+藥物組高于手術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術后再粘連發生率比較 手術+藥物組術后再粘連發生率為5.00%(5/100), 低于手術組的25.00%(25/1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人工流產術后可導致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 對子宮內膜修復造成不良影響, 導致子宮壁互相粘連, 甚至形成瘢痕,導致宮腔變形[4]。需加強對青少年避孕措施的宣教, 并加強人工流產宣教, 以控制人工流產率, 減少宮腔粘連的發生。宮腔粘連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完整、準確分離粘連, 并防止粘連重新形成, 加速損傷子宮內膜的修復[5-7]。
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行宮腔鏡手術可有效明確粘連的范圍、部位、性質和粘連程度, 可對粘連帶進行準確分離,有效重建宮腔, 并在術后放置宮內IUD, 以減少粘連再次發生。除此之外, 還可一定程度上減少慢性盆腔痛、不孕和閉經等癥狀的發生[8-10]。
本研究中, 手術組單純進行宮腔鏡手術治療, 手術+藥物組進行手術+上環+人工周期治療。結果顯示, 手術+藥物組患者宮腔手術分離成功率高于手術組, 術后再粘連發生率低于手術組, 且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均顯著改善, 但手術+藥物組改善幅度更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宮腔鏡聯合雌孕激素治療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確切, 可有效分離粘連, 預防術后再粘連發生,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 宮腔粘連對婦女生育能力有嚴重影響, 一旦發生宮腔粘連, 治愈率不能達到100%, 尤其中重度粘連, 宮腔形態恢復率為60%左右, 因此預防重于治療,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個人衛生, 保持健康生活習慣, 避免過早開展性生活, 以免導致意外妊娠和多次流產。
綜上所述, 宮腔鏡聯合雌孕激素治療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效果確切, 可有效分離粘連, 預防術后再粘連發生, 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 張喜梅. 宮腔鏡聯合雌孕激素治療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6):24-25.
[2] 周智, 喻盈, 張志安, 等. 中重度宮腔粘連術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與雌孕激素周期治療療效觀察.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6, 44(9):90-92.
[3] 孫曙光. 比較不同方法預防宮腔鏡粘連分離術后復發的效果.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18):2860-2861.
[4] 胡銀逢. 生長激素預防宮腔粘連分離術后再粘連的臨床研究.安徽醫科大學, 2013.
[5] 顧海燕. 宮腔鏡下子宮中隔切除術后防宮腔粘連方法的探討.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 2012, 33(3):184-185, 181.
[6] 王淼, 毛利云. “助膜養宮湯”聯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療腎虛血瘀型中-重度宮腔粘連術后24例臨床研究. 江蘇中醫藥, 2016, 48(6):36-38.
[7] 吳姍姍. 中藥聯合雌孕激素序貫療法對宮腔粘連術后患者子宮內膜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5(14):1553-1555.
[8] 段文艷. 宮腔鏡術后聯合雌激素治療宮腔粘連60例療效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8):541-542.
[9] 馮穎, 陳素文, 李長東, 等. 宮腔鏡在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診治中的效果評價. 生殖醫學雜志, 2016, 25(12):1079-1082.
[10] 高永星, 莊育紅. 雌激素在宮腔鏡手術粘連預防中的應用效果探討. 中外醫療, 2014(25):43-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34
2017-05-10]
518104 廣東深圳市寶安區沙井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