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趙陽宇 龔躍波 劉文忠 謝巖
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應用胺碘酮治療的臨床效果
郭偉 趙陽宇 龔躍波 劉文忠 謝巖
目的 探討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應用胺碘酮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92例本院急診患有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46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利多卡因進行治療, 實驗組患者采取胺碘酮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結果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48%, 高于對照組的78.2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2%, 低于對照組的23.9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療的效果可靠, 不良反應較少, 有效促進患者預后,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臨床效果
冠心病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心臟病, 其發病率和致死率相對比較高, 以中年和老年人居多。其發病機制主要為:患者機體攝入大量的脂質, 然而沒有辦法代謝完全, 代謝過程當中受到阻礙, 進而造成血脂沉著現象, 可以逐漸積累出來白色斑塊, 極易造成患者動脈狹窄, 對血液正常流動造成較大影響, 最終造成心臟血液功能出現不足, 長時間會導致心臟功能障礙或發生器質性病變, 引發缺血性心臟病, 也被稱之為缺血性心力衰竭[1]。目前, 在臨床當中對患者主要給予硝酸酯類藥物、纖溶藥物及抗血栓等相關治療, 其中胺碘酮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為一種多通道阻滯劑, 可以起到良好的抗心房顫動的作用[2]。本次探討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應用胺碘酮治療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本院急診接收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92例,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46例。實驗組中男35例, 女11例, 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55.9±6.0)歲;對照組中男36例, 女10例, 年齡49~76歲, 平均年齡(56.2±6.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取利多卡因(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148, 2010-09-30)進行治療,利多卡因50 mg加入20%濃度的葡萄糖溶液20 ml, 采取靜脈注射方式, 1次/d。
1. 2. 2 實驗組 采取胺碘酮(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843, 2010-04-09)進行治療, 5%的葡萄糖溶液稀釋后給予靜脈注射。靜脈注射10 min后改為靜脈滴注,滴注速度1.0 mg/min, 滴注6 h再次給予減量, 減量幅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適當調整, 最終減少直到0.5 mg/min, 同時維持在這個滴注速度給予滴注。在整個靜脈滴注期間采取測量儀對患者的血壓、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圖給予密切監測,明確掌握患者各項檢查指標的變化情況, 一旦發現患者的心率控制效果不良, 則等待15~30 min以后再次對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療2~3次, 應用劑量:負荷量為150 mg, 全部為靜脈注射, 然而在24 h當中的胺碘酮應用量應在2000 mg以下。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臨床治療以后, 患者的相關癥狀全部得到顯著的好轉, 快速心律失常轉變成為竇性心律;有效:患者進行治療以后, 心房率能夠下降一直到100次/min,與基礎心率水平相對比, 下降一直到20%以下;無效:臨床治療以后, 其相關癥狀以及體征沒有明顯變化或者任何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實驗組顯效25例, 有效18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3.48%;對照組顯效21例, 有效15例,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8.26%;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實驗組出現惡心1例,嘔吐1例, 血壓下降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2%;對照組出現惡心4例, 嘔吐3例, 血壓下降4例, 發生率為23.91%;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心律失常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常見疾病, 其引發快速心律失常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 從而造成心力衰竭以及心肌缺血[4]。心肌缺血的存在會造成Na+通道失活, 存在細胞內部的Ca2+超載, 進而造成裂隙通道關閉, 增加折返激動的形成[5-7]。鈣離子超載的出現直接將Na+與Ca2+之間的交換激活, 從而對晚后除極電位形成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最后造成心律失常發生[5]。
根據研究表明[8], 對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療主要采取利多卡因。應用利多卡因對這種疾病的患者采取治療時可以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然而利多卡因在應用期間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據研究表明[9], 利多卡因對器質性心臟病所造成的心律失常患者給予治療時, 臨床療效不甚理想,與此同時, 利多卡因在臨床當中可以隨著對心室顫動的發生率給予有效控制, 然而沒有辦法使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根據研究表明[10], 胺碘酮在臨床當中屬于一種抗心絞痛藥物,其在臨床應用當中可以使心肌耗氧量明顯減少, 對冠狀動脈血液流動量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能夠充分擴張冠狀動脈,與此同時, 這種藥物還適用于室上性心動過速以及心絞痛等,在應用期間對冠狀動脈擴張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使外部周圍血管阻力顯著下降, 同時采取靜脈注射的方式, 可以有效降低藥物對心排量以及血壓等相關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 對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療的效果可靠, 不良反應較少, 有效促進患者預后, 在臨床當中得以廣泛應用。
[1] 劉紅崗. 觀察胺碘酮治療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6(18): 57-58.
[2] 戢良銀, 呂文杰, 劉洪武, 等. 應用胺碘酮干預急診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5, 29(4):126-127.
[3] 劉洋, 王利亞, 鄭相慧. 門冬氨酸鉀鎂聯合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以及對心電圖PR間期和QRS時限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 2012, 32(23):5307-5308.
[4] 吳軍, 唐順忠, 徐小燕. 胺碘酮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療作用及其對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6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4):577-579.
[5] 凌莎. 11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診應用胺碘酮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3(28):175-176.
[6] 李雙喜, 賈寶山. 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7):68.
[7] 王國敏, 莫淑琴. 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4, 34(9):2539-2541.
[8] 周全, 宋伯寧. 胺碘酮對老年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對比分析.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2, 14(4): 433.
[9] 張煜, 徐濤, 廖德寧, 等. 胺碘酮應用后再使用伊布利特的室性心動過速發生情況及機制探討.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2014(2):152-156.
[10] 楊國龍. 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100例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國社區醫師, 2014(27):9-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79
2017-06-16]
110000 遼寧電力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