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綜合護理對高危妊娠孕產婦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
李雪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對高危妊娠孕產婦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116例陰道分娩孕產婦, 根據隨機原則及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8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以綜合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孕產婦的產后2 h出血量、產后24 h出血量及產后出血率。結果 對照組及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分別為(128.82±14.41)、(76.62±11.21)ml, 產后24 h出血量分別為(223.48±13.36)、(142.48±10.11)ml;觀察組的產后2 h出血量、產后24 h出血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及觀察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分別為12.07%(7/58)、1.72%(1/58), 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高危妊娠孕產婦陰道分娩期間施以綜合護理干預, 可有效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
產后出血;高危妊娠;綜合護理
產后出血指的是胎兒娩出24 h后, 產婦陰道流血量>500 ml,產后2 h是產后出血的高發(fā)期, 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軟產道損傷、子宮收縮乏力、凝血機制障礙、胎盤原因等均是導致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1]。高危孕產婦由于伴有各種妊娠合并癥、急慢性疾病, 若產后出血不能及時治療, 極易誘發(fā)失血性休克、產后感染、急性腎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 對孕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對高危妊娠孕產婦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 以期為高危妊娠孕產婦的護理提供實踐參考依據。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陰道分娩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隨機原則及隨機數字表法將116例孕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8例。對照組孕產婦年齡20~38歲, 平均年齡(29.92±3.31)歲;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8.82±3.18)周;初產婦28例, 經產婦30例;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者2例, 合并糖尿病者5例, 合并心臟病者6例, 合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者12例。觀察組孕產婦年齡20~38歲, 平均年齡(29.95±3.33)歲;孕周34~41周, 平均孕周(38.85±3.15)周;初產婦27例, 經產婦31例;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者3例, 合并糖尿病者6例, 合并心臟病者7例, 合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者11例。兩組的年齡、孕周、產次、合并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 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 主要包括評估孕產婦的自身病情、協(xié)助孕產婦進行產前相關檢查以及預防產后并發(fā)癥等。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以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 2. 1 一般護理 每4小時監(jiān)測一次胎心及胎動, 密切監(jiān)測孕產婦的生命體征, 監(jiān)測3~4次/d, 同時注意觀察孕產婦的血壓、心率波動情況。記錄孕產婦24 h的出入液量, 并注意按時監(jiān)測孕產婦的尿素氮情況。每個病房的孕產婦控制在3例以內, 注意將探視的人數控制在5人以內, 保持病房的安靜。每日對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2次, 每日上午10:00對病房進行通風, 通風時間為20 min, 保持病房的溫度及濕度在一個適宜的范圍內。孕產婦在休息時, 指導其盡量保持左側臥位, 避免對下腔靜脈造成壓迫, 以促進孕產婦靜脈血液的回流, 以降低早產的發(fā)生率。若孕產婦病情允許, 可指導孕產婦進行適當的輕微活動, 每次活動的時間控制在30 min。同時根據孕產婦的營養(yǎng)狀況, 指導孕產婦正確的飲食, 飲食原則為高纖維素、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 若孕產婦水腫較為明顯, 應以低鹽飲食為主, 嚴格限制脂肪的攝入量, 注意及時補充鈣劑。
1. 2. 2 分娩護理 囑咐孕產婦在首次來院即應做好檔案的建立工作, 并告知孕產婦產檢的時間以及按時產檢的必要性,教會孕產婦計算預產期以及如何識別異常胎動。產前若孕產婦的鈣離子濃度出現異常, 可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 避免產后出血的發(fā)生。若孕產婦文化程度較低, 注意告知分娩的過程、分娩的時間, 消除孕產婦的顧慮。宮縮開始后, 注意嚴密監(jiān)測孕產婦的血壓, 第一產程指導孕產婦進行深呼吸,指導孕產婦以腹壓促進胎兒肩部、頭部娩出。若需要使用宮縮素, 注意嚴密監(jiān)護, 并控制好滴速。
1. 2. 3 產后護理 產后2 h是發(fā)生產后出血的高峰期, 因此娩出胎兒后, 孕產婦應停留在產房, 并詳細記錄陰道的出血量。鼓勵孕產婦及早進行母乳喂養(yǎng)以刺激宮縮, 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孕產婦的產后2 h出血量、產后24 h出血量及產后出血情況。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及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分別為(128.82±14.41)、(76.62±11.21)ml, 產后24 h出血量分別為(223.48±13.36)、(142.48±10.11)ml;觀察組的產后2 h出血量、產后24 h出血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及觀察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分別為12.07%(7/58)、1.72% (1/58), 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些年來, 隨著高危妊娠篩查技術的不斷進步, 高危妊娠的發(fā)生率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高危妊娠對母嬰的危害極大, 加之孕產婦對高危妊娠知識的欠缺, 孕產婦極易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 而這些不良情緒又會導致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產后出血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 宮腔感染、產程過長、嚴重貧血、多次分娩、產程過快等會導致子宮肌纖維水腫, 而子宮肌纖維水腫會導致宮縮乏力, 從而引發(fā)產后出血[2-5]。本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及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分別為(128.82±14.41)、(76.62±11.21)ml, 產后24 h出血量分別為(223.48±13.36)、(142.48±10.11)ml;觀察組的產后2 h出血量、產后24 h出血量均顯著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及觀察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分別為12.07%(7/58)、1.72%(1/58), 觀察組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對降低高危妊娠孕產婦產后出血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分析原因可能是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全方位護理, 提高了高危妊娠孕產婦對陰道分娩的認知。同時根據孕產婦的營養(yǎng)狀況, 指導孕產婦正確的飲食。孕產后2 h是發(fā)生產后出血的高峰期, 因此娩出胎兒后, 孕產婦應停留在產房。同時鼓勵孕產婦及早進行母乳喂養(yǎng)以刺激宮縮, 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6-8]。
綜上所述, 在高危妊娠孕產婦陰道分娩期間施以綜合護理干預, 可有效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
[1] 周偉蓮. 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妊娠高血壓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過程的影響.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5, 22(2):233-234.
[2] 劉建紅. 優(yōu)質護理服務在妊娠高血壓癥產婦產后出血的護理過程中的作用.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26):163-164.
[3] 王淑蓉. 優(yōu)質護理對妊娠高血壓癥產婦產后出血的護理分析.醫(yī)藥衛(wèi)生, 2015(7):109.
[4] 侯雪梅. 分析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妊娠高血壓癥產婦產后出血的護理過程中的影響. 醫(yī)藥與保健, 2015(8):146-147.
[5] 蓋永芹. 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施行價值.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7):120-121.
[6] 屈曉敏. 系統(tǒng)性護理對高危妊娠孕產婦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臨床影響效果觀察. 社區(qū)醫(yī)學雜志, 2015, 13(17):57-59.
[7] 施麗泳, 丁紅臘. 圍產期綜合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護士進修雜志, 2014(21):2015-2017.
[8] 陳藝, 單清君. 圍產期綜合護理對促進自然分娩的效果分析.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 2016(7):1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98
2017-05-08]
113008 撫順礦務局總醫(yī)院婦產科